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喉等处粘膜充血、 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 麻痹。白喉属中医学温病范畴,中医文献中的"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等包括本病。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我国广泛推行白喉类毒素接种,发病率、 死亡率显著降低。现仅在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偶然散发。目前西医药治疗采用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或 红霉素,对喉梗阻者应予吸氧、吸痰,重者行气管切开。并发心肌炎者按心 肌炎处理。但是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不宜长期应用。釆用中医药治辨证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见效比较慢。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白喉的口服汤剂,针对疫毒犯 肺型白喉,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咽喉出现伪膜,舌红苔薄白略干, 脉浮数。进行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愈后不复发的 良好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其特征在于,制成有 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克、黄芩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 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土 牛膝15克。水煎服, 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口服。各组分药理作用如下黄连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 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 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零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 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山豆根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 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 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 经闭,跌打损伤。生地清热凉血,用于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内热消渴。南沙参润肺止咳,清肺热、润肺燥、养肺阴,可治疗肺燥干咳、肺阴 虚咳血等症。葛根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 血压,心绞痛,耳聋。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 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土牛膝苦、凉。归肺、脾、肝、膀胱经。败毒抗癌、逐淤除痹,消炎 利尿。在动物体内能中和白喉杆菌毒素,并有预防白喉的作用。本发明药物能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对于疫毒犯肺型白喉病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 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 黄连3克、黄芩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土牛膝15克。 水煎服, 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口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克、黄芩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土牛膝15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白喉的口服中药,属中药领域。主要针对疫毒犯肺型白喉病,研制而成,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黄连3克、黄芩10克、山豆根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生大黄3克、南沙参12克、葛根20克、贝母12克、土牛膝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口服。本发明药物能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对于疫毒犯肺型白喉病有显著疗效。
文档编号A61P31/00GK101129732SQ20071001487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鹏 仲 申请人:鹏 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