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牵引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50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牵引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足下垂患 者行走时牵引足前部加强康复训练,防止摔伤的康复器械。
技术背景目前偏瘫、 一侧下肢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恢复后大多有足下垂症状,足下垂患者行走时稳定性差,易摔倒,如长期卧床 不进行康复训练,易引起体质下降,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且 下床需要护理病人的家属及护士搀扶,增加劳动强度,目前尚无可以让患者独 立下床行走,且又能进行康复训练的器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足下垂患者行 走时牵引足前部加强康复训练,防止摔伤的足牵引行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足牵引行走器由牵引弓[l,固定带[2]及牵 拉绳[3]组成,牵引弓为一厚度为0.5mm,宽度为20mm铁制的底面平直,余面呈 近似半椭圆形,上面于中点旁开2. 5cm预制两个小孔。固定带[2]为两条长70cm、 宽3cm布带,牵拉绳[3]为一长1.5m牢固的绳子。
本实用新型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固定牢靠的优点,增加足下垂患者 下床行走的稳定性,促进足下垂的康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足牵引行走器由牵引弓[l],固定带[2]及牵拉 绳[3]组成,牵引弓[l]为一厚度为0.5鹏,宽度为20mm铁制的底面平直,余面 呈近似半椭圆形,上面于中点旁开2.5cm预制两个小孔。固定带[2]为两条长 70cm、宽3cm布带,牵拉绳[3]为一长1. 5m的牢固的绳子。使用时,把穿鞋的 患脚放入牵引弓[l]中,两根固定带[2]系在牵引弓[1]的两个小孔上,轻提布带, 并交叉绑在小腿前,注意松紧适度。牵拉绳[3]的穿过牵引弓[1]的两个小孔, 牵拉绳[3]的两端系在一起,根据患者身高调节牵拉绳[3]的长度。行走时,病
人手持牵拉绳[3]向体内侧牵拉,拉动牵引弓[l],带动脚前部提起,使踝关节 被动屈曲,达到自己独立行走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家属及护士的劳动强度,又 使踝关节得到充足的活动,增加肌力。上肢拉动的过程中,上肢及胸部的肌肉 得到锻炼,减少了肌肉萎縮,使病人早日康复。
权利要求1、足牵引行走器,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足牵引行走器由牵引弓[1],固定带[2]及牵拉绳[3]组成,牵引弓[1]为一厚度为0.5mm,宽度为20mm铁制的底面平直,余面呈近似半椭圆形,上面于中点旁开2.5cm预制两个小孔。固定带[2]为两条长70cm、宽3cm布带,牵拉绳[3]为一长1.5m的牢固的绳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足下垂患者行走时牵引足前部加强康复训练,防止摔伤的康复器械。本实用新型足牵引行走器由牵引弓[1],固定带[2]及牵拉绳[3]组成,牵引弓[1]为一厚度为0.5mm,宽度为20mm铁制的底面平直,余面呈近似半椭圆形,上面于中点旁开2.5cm预制两个小孔。固定带[2]为两条长70cm、宽3cm布带,牵拉绳[3]为一长1.5m的牢固的绳子。用于偏瘫、一侧下肢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病人引起的足下垂,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固定牢靠的优点,增加足下垂患者下床行走的稳定性,促进足下垂的康复,减少了家属及护士的劳动强度,同时上肢拉动的过程中,上肢及胸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减少了肌肉萎缩,使病人早日康复。
文档编号A61H3/00GK201061595SQ20072002554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
发明者任立军, 杨延芳, 耿桂玲 申请人:任立军;杨延芳;耿桂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