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47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技术背景食道癌、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的一半,属于传统中医的"噎膈"、"症瘕""积聚""胃脘痛"等范畴,一般均属气滞血淤、气阴两虚、阴气寒毒凝结所致。现代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化疗、放疗、手术治疗。药物的化疗和化疗治疗费用高且毒副作用大,化疗、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使人体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极易导致病人死亡。传统医学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人们逐步摸索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市场上常见的抗癌平丸、复生康胶囊等,存在服用不便,疗效不理想,见效慢,价格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成本低,疗效好,用药安全,能够较快的改善食道癌梗阻、呕吐、胃脘痛疼症状,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扩散的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配制而成丁香5-25份、沉香20-45份、砂仁30-60份、檀香15-40份、炙甘草5-15份。制备该药物的最佳配比是按下列重量份丁香20份、沉香30份、砂仁40份、檀香30份、炙甘草10份。上述各组份组成本发明的药物按现有常规工艺可制成散剂、口服液、丸剂、片剂、胶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痰瘀内阻,热毒蕴结日久则气血双亏。食道癌、胃癌以脾胃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热毒留滞为标,属本虚标实。"症瘕"、"积聚"为典型胃癌之中满病症,脾主长清,胃主和降,中满阴遏中焦,使上焦无所生,下焦无所降,三焦气血运行逆乱,实为急危重候。故治宜和胃健脾,行气散瘀,活血利湿,消肿止痛。本发明选用丁香、沉香、砂仁、檀香、炙甘草组方而成。其中丁香味辛,温;入胃、脾、肾经;温中、暖肾、降逆,治疗呃逆、呕吐、反胃、心腹冷痛等症。沉香辛、苦,微温。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等症。《本草再新》亦有记载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幵穷。砂仁性温、辛;归脾、胃经,为芳香性健胃理气药,能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脯,疏气滞,化宿食,除呕逆,并治虚劳冷泻。《现代中药研究》中阐述了砂仁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主要含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柠檬烯,樟烯。砂仁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确切的药理活性,还具有抗炎、利胆和镇痛等作用。檀香味辛,性温,《本草备要》中记载"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理气止痛、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炙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通阳养血,调和营卫,且补中有通。对阴阳失调、气血虚弱的其他疾病,亦有较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抑制溃疡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及解毒作用,能促进高血压病人脂质代谢,增加胆汁分泌;以及镇咳、镇痛、抗惊厥、抗肿瘤、抗艾滋病病毒等。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作用,能抗癌治癌,可作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又适用于制成多种生物碱、抗生素、氨基酸的复方制剂,常具协同、增溶、增效等作用。上述诸药相互协同,具有和胃健脾,行气散瘀,活血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缓解梗塞、呕吐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寿命。为了验证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深入的药理试验。1、急性毒性试验取20只小鼠,雌雄各半,空腹12小时后灌胃给药,日剂量100g/kg,观察7天无任何毒性反应,全部健康存活。如以人体重按平均体重每公斤用生药量0.10.30克计算,已相当于人用计量的3331000倍,提示体发明药物,所用临床剂量是安全的。2、长期毒性试验本发明所述药物每日大鼠给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量的IO、20、40倍,灌胃90天,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血液学及生化学检测,各项指标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种脏器的病理学检验,均未有异常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临床验证经门诊300例临床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男215例,女85例,年龄在4575岁,食道癌150例,胃癌150例。上述患者皆以CT和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晚期癌症。通常服用当天胃脘痛疼症状明显减轻,5-10天食欲增加,食道癌梗阻、呕吐现象有所改善。有关治疗情况如下(1)诊断标准食道癌咽物不利,只能食用流质食物和水,时有呕吐和胸骨后疼痛,精神差,大便不畅,消瘦乏力等症。胃癌恶心呕吐,常伴有吐血,不食,消瘦,乏力,胃部疼痛,黑便,精神差。(2)服药方法试验组口服本发明的散剂,每天三次,每次35克,饭前服用。(3)疗效评定①显效疼痛消失,肿瘤体消除或明显縮小,食欲正常,精力充沛,病情稳定,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劳动。②好转疼痛消失,肿瘤体明显縮小,食欲正常,精神状况有恢复,仍需进行治疗,治疗510天后可恢复正常。③有效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精神有所恢复,肿瘤体縮小或未进展,病情能够稳定一个阶段。④无效症状未减轻,病情继续发展。(4)治疗结果按上述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见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其中显效95例、好转152例、有效40例、无效13例,显效率为31.7%、好转率50.7%、有效率13.3%、无效率4.3%、总有效率达91.3%,未出现任何反应,组方合理且简单,能够较快的改善食道癌梗阻、呕吐、胃脘痛疼症状,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扩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丁香5份、沉香20份、砂仁30份、檀香15份、炙甘草5份。将上述诸药烘干粉碎,过110目筛,成散剂,装入5g的包装袋中即成。或装入胶囊,每粒400mg/粒。或在其加入可压性淀粉、硬质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或丸剂,每片/或丸为100mg/片。用于治疗按每次用量35克计算,每日服三次,饭前l小时服用。片剂按对应剂量计算服用。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丁香20份、沉香30份、砂仁40份、檀香30份、炙甘草10份。将上述诸药烘干粉碎,过110目筛,成散剂,装入5g的包装袋中即成。或装入胶囊,每粒400mg/粒。或在其加入可压性淀粉、硬质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或丸剂,每片/或丸为100mg/片。用于治疗按每次用量35克计算,每日服三次,饭前l小时服用。片剂按对应剂量计算服用。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份数称取原料丁香25份、沉香45份、砂仁60份、檀香40份、炙甘草15份。将上述诸药烘干粉碎,过IIO目筛,成散剂,装入5g的包装袋中即成。或装入胶囊,每粒400mg/粒。或在其加入可压性淀粉、硬质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或丸剂,每片/或丸为100mg/片。用于治疗按每次用量35克计算,每日服三次,饭前l小时服用。片剂按对应剂量计算服用典型病例例l、李某,男,56岁,南召县白土岗乡杜村人。来诊时已进食噎感、呕吐、打半截嗝,食道胀,伴胸骨后疼痛4个月,进行性消瘦2个月,在县医院诊断食道癌,食道X线钡餐造影示,食道中上段粘膜破坏,长约8厘米,钡剂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管壁有龛影,食道拉纲为鳞癌。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0天后,可以正常进普食,60日后X线示病变消失,体重恢复正常。5年后电话回访其复检正常。例2、姚某,女,45岁,山东明县马头乡关庄村人。经当地县医院检査胃约有0.50.7癌块,经服西药无效,2003年10月来门诊诊断治疗,病状胃疼痛、反胃呕吐、胃胀、不思饮食、心慌头晕、体瘦、胃出血、糜烂溃疡。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天胃部疼痛和呕吐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治疗60天后复检,癌块消失,无转移,身体恢复正常。例3、杜某,女,76岁,方城县博望乡后荒小组。胃部痛疼,吐黏液,胸闷,经南阳市地区医院做胃镜检查,食道下部糜烂,切片化验确诊为胃癌。2003年7月10日开始服用本发明药物(散剂)。3天后电话回访,胸闷和疼痛减轻。继续服药,大便通畅,可吃流食,食欲增加,当年8月9日家属在取药时反映,可以正常吃饭,面色红润。继续用药60日,体重增加,饮食正常,不适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2006年12月份电话回访,身体健康。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配制而成丁香5-25份、沉香20-45份、砂仁30-60份、檀香15-40份、炙甘草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药物的最佳配比是按下列重量份丁香20份、沉香30份、砂仁40份、檀香30份、炙甘草10份。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配制而成丁香5-25份、沉香20-45份、砂仁30-60份、檀香15-40份、炙甘草5-15份。上述各组份组成本发明的药物按现有常规工艺可制成散剂、口服液、丸剂、片剂、胶囊。具有和胃健脾,行气散瘀,活血利湿,消肿止痛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配方合理,成本低,疗效好,用药安全,能够较快的改善食道癌梗阻、呕吐、胃脘痛疼症状,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扩散。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214364SQ20081004908公开日2008年7月9日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优先权日2008年1月4日发明者赵天有,赵海瑞,赵海生申请人:赵天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