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444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液性无纺织物,更详细地说,涉及适合于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等液体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使用的所述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被覆液体吸收性的芯材、例如一次性尿布等的体液吸收性的芯材的透液性表面片,要求其抑制体液的扩散、呈点状地捕捉体液,使体液迅速地向芯材透过。例如,特开平10-5275号公报(专利文献1)揭示的关于透水性能优异的卫生材料的发明提供了这种表面片。根据该发明的表面片,例如,由于可以通过将由聚醚化合物和聚醚改性硅酮的混合物构成的亲水性改进剂的水溶液向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或巻曲的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上喷雾来获得,所以具有0.25秒钟以下的初始点透水速度。专利文献1:特开平10-5275号公报特开平10-5275号公报揭示的表面片的典型例,是在聚丙烯的纺粘无纺织物上涂布亲水性改进剂的表面片,由于许多纤维在无纺织物的表面和背面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以与它们的面平行的方式呈平面状地扩展,所以,即使排泄的体液少时能够呈点状捕捉该体液,但是,在体液多时,该体液会呈平面状扩展,难以避免不容易呈点状地捕捉体液。另外,在这种表面片中,随着体液的粘度增高,使体液透过表面片所需要的时间有显著变长的倾向。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用于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包括关于透液性无纺织物的第一个发明和关于该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第二个发明。前述第一个发明的对象是一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交叉方向和厚度方向,作为必需复合纤维,含有10030重量%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包含有相互具有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作为混合用纤维,包含有070重量%的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m2。在这种无纺织物中,前述第一个发明的特征如下面所述。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具有117dtex的纤度和10150mm的纤维长度,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机械方向的截面上,一边反复地进行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弯曲一边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向前述厚度方向延伸。相互交叉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以及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和前述混合用纤维,通过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在相互交叉的部位处熔接。出现在将前述无纺织物置于水平面上时的与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各个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与各个前述混合用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在第一个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前述混合用纤维,巻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夹杂在多条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之间,前述巻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含有量最大为50重量%。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亲水性的混合用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混合用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最大含有10重量%。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中的任一种,对其表面进行亲水处理。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无纺织物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具有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述上表面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条隆起部、和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彼此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谷部。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当将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下表面置于水平面上时的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之中,通过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垂线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形成的前述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在第一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卫生巾的表面片使用。其次,作为前述第二个发明的对象,是一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无纺织物,作为必需复合纤维,包含有10030重量%的纤维长度为10150mm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由具有相互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构成,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和交叉方向,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m2,所述第二个发明的特征为,在前述制造方法中,包含下述工序。工序a.将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纺丝,而后获得利用多条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将前述纤维束延伸;工序b.对延伸了的前述纤维束赋予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反复弯曲的机械巻曲;工序c.对赋予了巻曲的前述纤维束进行退火处理;工序d.将进行了前述退火处理的前述纤维束切割成10150mm的长度,由前述纤维束获得螺旋状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工序e.使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通过梳理机以便进行开纤,获得由所需要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工序f.通过加热前述纤维网以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中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将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工序g.在前述工序f之后,将前述纤维网冷却。在第二个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沿前述机械方向排列多个前述梳理机,将从前述各个梳理机获得的一个个前述纤维网重叠,制成纤维网叠层体,将前述纤维网叠层体作为前述纤维网,在前述工序f以下的工序中进行处理。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与前述工序f之间,包含对前述纤维网的预热工序,所述预热工序用于再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预熔接之后、向前述工序f输送前述纤维网。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工序f包含有利用加压空气和机械手段之中的任一种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压縮前述纤维网、以提高前述纤维网的密度的工序;以及,使提高了密度的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的工序。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预热工序包括下述作业对于载置在用于向前述机械方向输送前述纤维网的支承体上的前述纤维网,从沿着前述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喷嘴喷出加热加压空气,在前述纤维网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和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与隆起部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个谷部。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作业作为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混合用纤维,以占有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的050重量%的方式,混合具有潜在巻曲性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在包含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部位处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厚度T与在前述厚度T的1/2的厚度处的前述隆起部的宽度W之比,在O.551.00的范围内。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工序b是使前述纤维束进入箱形的巻曲箱、赋予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以巻曲数为1035/25mm的Z字形的机械巻曲的工序。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前述c工序中的退火处理,在从形成前述鞘成分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到比前述熔融温度低2(TC的温度之间进行。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作为与置于水平面上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的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在和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在第二个发明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工序混合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为010重量%的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的作业。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一个发明的无纺织物,包含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该必需复合纤维,通过使形成有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并相互接合,变成具有高强度的纤维。另外,由于该必需复合纤维,在与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测定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6度以下,主要向厚度方向延伸,所以,能够使无纺织物的表面上的体液沿着该必需复合纤维从厚度方向的上方向下方迅速地移动,能够使体液呈点状地透过。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二个发明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在对纤维束赋予了机械的巻曲之后获得的必需复合纤维,变成在长度方向上反复弯曲的纤维。利用梳理机处理所述必需复合纤维而获得的纤维网,变成必需复合纤维向机械方向延伸且在纤维网的厚度方向上反复弯曲的纤维网。由该纤维网获得的无纺织物,通过将必需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熔融并使必需复合纤维彼此接合,可以提高抗拉强度。必需复合纤维,即使使鞘成分熔融,若不使芯成分熔融,则在熔融鞘成分的过程中,纤维网的体积的变化小,利用该必需复合纤维形成的无纺织物成为蓬松度高的无纺织物。图1是无纺织物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3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一个例子的制造工序的局部图。图4是与图1不同的形式的无纺织物的透视图。图5是与图2、3不同的形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6是在抽吸筒中使用的部件的局部图。图7是与图2、3、5不同的形式的制造工序的局部图。图8是表示单体喷嘴的配置例的图示。图9是表示隆起部的高度和宽度的无纺织物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无纺织物的使用例的卫生巾的局部剖视透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2是表示图1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3是表示图1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14是表示对于与图11不同的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5是表示图14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6是表示图14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8是表示图17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的测定方法的图示。图19是表示图17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20是表示温度变化速度的测定结果的图示。图21是表示T/W与平均纤维角度的关系的图示。符号说明1无纺织物2必需复合纤维104、105、106、107工序f112混合用纤维201无纺织物202隆起部203谷部210预热工序(成形装置)211支承构件(抽吸鼓)MD机械方向CD交叉方向TD厚度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图1是无纺织物1的透视图和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图。无纺织物1具有与图2的工序的进行方向平行的机械方向MD,与机械方向MD正交且向工序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交叉方向CD、与这两个方向MD、CD正交的厚度方向TD,在厚度方向TD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A和B表示。无纺织物l含有10030重量%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102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和0.315mm的厚度,透液性优异。在平行于无纺织物1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必需复合纤维2不是与上表面A或下表面B平行地延伸,而是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强,从而获得透液性。在本发明中,透液性以后面描述的透液时间进行评价,必需复合纤维2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以平均纤维角度e进行评价。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117dtex的纤度,10150mm的纤维长度。另外,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芯成分和鞘成分,对于形成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选择熔点比形成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相互交叉的必需复合纤维2通过形成这些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融而进行接合。必需复合纤维2,优选地,芯成分和鞘成分的中心位置相一致,即使加热,也没有发现由于加热引起的螺旋状的巻曲。但是,在芯成分和鞘成分的中心位置基本上一致的程度上,也可以将在加热时显示出程度低的潜在巻曲性的情况下的复合纤维作为本发明的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所谓复合纤维具有程度低的潜在巻曲性,指的是将用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复合纤维形成并具有2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250X250mm的大小的纤维网切片在145。C加热5分钟时,该纤维网切片中的机械方向MD的收縮率5%以下。在本发明中,在纤维网切片中,将显示出这种行为的复合纤维总称为芯成分和鞘成分基本上成为同心的复合纤维。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谈到巻曲数时,指的是基于JISL1015的第8.12节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值。这种无纺织物1适合于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短裤衬里、止血塞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中的透液性片使用,或者作为宠物的排泄物处理用片中的透液性片使用。另外,无纺织物1也可以作为用于清洁人体或机器的擦拭布使用。但是,在将无纺织物1作为被覆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吸液性芯材的透液性片使用时,优选地,作为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具有2.64.4dtex的纤度、3851mm的纤维长度的复合纤维,使无纺织物1的皮肤触感显得柔软。另外,这时的必需复合纤维2,为了提高无纺织物1的透液性,优选地,通过涂布界面活性剂或者进行等离子体加工等,将纤维表面制成亲水性的。另外,对于无纺织物l,通过将棉等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或人造丝纤维等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作为混合用纤维,并以10重量%为限与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使用,也可以具有吸水性。形成必需复合纤维2的芯成分和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从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尼龙等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等中选择,但是,在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处于比较低的温度下而且牢固地接合方面,优选地,对于鞘成分使用聚乙烯。经由熔融的聚乙烯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接合起来的无纺织物l,对于芯成分,优选使用与聚乙烯的熔融温度差大的聚丙烯或聚酯,以便即使在鞘成分熔融的状态下芯成分也不会熔融。对于芯成分和/或鞘成分使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可以使用作为填充剂含有二氧化钛等无机物粒子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填充剂的粒径优选为0.050.5m,对于必需复合纤维2,借助这种填充剂,可以调整表面光泽或透明性。在将由含有填充剂的必需复合纤维2形成的无纺织物1作为被覆吸液性芯材的透液性片使用时,可以隐蔽由体液造成的芯材的污染。图2是表示用于使用必需复合纤维2获得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的图示,在图2中,也包含获得该必需复合纤维2的工序。在图2的工序I中,将形成必需复合纤维2的芯成分的高熔点树脂和形成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挤出,将用于获得必需复合纤维2的长丝状的复合纤维2a纺丝。这时的高熔点树脂和/或低熔点树脂可以以不妨碍复合纤维2a的纺丝或在其后的工序III中的复合纤维2a的延伸处理的程度含有二氧化钛等无机物填充剂。在工序II,将该复合纤维2a并丝,以获得纤维束2b。在工序III,为了调整复合纤维2a的纤度或强度,将纤维束2b加热到所需温度,进行一次延伸及二次延伸。在工序IV,将涂布了油剂的纤维束2b供应给箱形的巻曲箱,赋予纤维束2b机械的巻曲。在工序V,对纤维束2b进行退火,即,在松弛状态下加热纤维束2b,将巻曲固定,同时,使之热收縮,变成将纤维束的形状稳定的状态。在工序VI,将纤维束2b切成所需的长度,获得螺旋状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在工序VII,为了将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使之通过梳理机101,获得由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纤维网102。在工序VIII,将纤维网102载置在作为用于将其向机械方向MD输送的支承体的环形带103上。在工序IX,在前处理室104中,从上方向纤维网102喷吹压縮用的加压空气,使形成纤维网102的必需复合纤维2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向下方移动,使纤维网102成为高密度的纤维网。加压空气的温度不使鞘成分熔融。另外,在前处理室104中,产生从纤维网102的下方对加压空气的抽吸的作用。在工序X,在连接前处理室104的处理室105、106、107中,从上方向纤维网102喷吹加热空气,将形成有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使用该熔融的树脂,将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分熔接。在各个处理室105、106、107,产生从纤维网102的下方对加热空气抽吸的作用。处理室105、106、107的加热空气的温度和风量可以调节,但是,加热空气需要加热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在工序XI,冷却离开处理室107的纤维网102,形成无纺织物l,对其进行巻取。在图2中,在工序ni中的纤维束2b的延伸,可以只进行一次延伸,省略二次延伸。在无纺织物1除必需复合纤维2之外还包含有与之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或亲水性纤维等混合用纤维112时,在对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的工序VII中,投入该混合用纤维112,使混合用纤维112也通过梳理机101。优选地,赋予混合用纤维112以机械巻曲,以便容易通过梳理机IOI以及容易与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工序IX是根据需要采用的工序,当在工序X以前在没有必要提高纤维网102的密度时,可以省略。另外,在工序IX,代替加压空气,可以利用压花辊等机械的方式在厚度方向TD上压縮纤维网102,提高密度。对于压花辊,可以使用加热的压花辊或超声波振动压花辊,将纤维网102部分地压縮,同时,使在压縮的部分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相互熔接。作为图2的制造工序的具体例,在使用芯成分为聚酯、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必需复合纤维2获得无纺织物1的情况下,如下面所述。在工序I,对于高熔点树脂使用聚酯,对于低熔点树脂使用聚乙烯,将芯成分和鞘成分基本上成为同心的芯鞘型的作为长丝的复合纤维2a纺丝。对于聚乙烯,可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这些聚乙烯的混合物,但是,优选使用密度为0.950.97g/cm^在JISK7210中规定的熔融流速为103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在工序II,将该复合纤维2a并丝以获得纤维束2b。在工序III,在70ll(TC将纤维束2b延伸130400%,将形成纤维束2b的复合纤维2a制成纤度为117dtex、更优选为210dtex的长丝。在工序IV,一边对延伸后的纤维束进行超越进给一边供应给箱形巻曲箱,以1035/25mm、更优选以1320/25mm的比例赋予复合纤维2a反复进行锯齿形弯曲的机械巻曲。在工序V,为了对巻曲的纤维束2b进行退火处理,在12(TC加热58分钟。在工序VI,切割退火处理后的纤维束2b,获得实际尺寸10150mm、更优选为2565mm的作为短纤维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在工序VII,将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获得纤维网102,但是,也可以对必需复合纤维2混合入混合用纤维112,制成纤维网102。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纤维长度为1055mm、具有潜在巻曲性的复合纤维等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或棉或人造丝等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或半合成纤维。在无纺织物1中,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量优选在50重量%以下,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天然纤维或半合成纤维的量优选在10重量%以下。所谓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具有潜在巻曲性的复合纤维,指的是通过在工序X中的加热而确实发现潜在的巻曲的复合纤维。在工序IX,以1.53m/sec的比率,对纤维网102喷吹热风,所述热风的温度不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熔融,例如,若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则热风的温度为80125°C,更优选为90ll(TC,并且,在不使纤维网102的厚度方向TD上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机械巻曲状态变化的情况下,使必需复合纤维2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向下方移动。在工序X,通过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使必需复合纤维2相互交织。例如,如果聚乙烯是鞘成分,则以0.51.5m/sec的比率喷吹13015(TC的热风。在纤维网102含有作为混合用纤维112的具有潜在巻曲性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在工序X中,该混合用纤维112在热风的作用下与必需复合纤维2熔接或者机械地交织,与此同时,巻曲成螺旋状,借此,抑制在工序X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运动,可以防止必需复合纤维2在机械方向MD或交叉方向CD上的取向状态的变化。在这种制造工序中,由于将赋予了机械巻曲的纤维束2b加热到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熔点或者其附近的温度以进行退火处理,所以,可以使由该纤维束2b获得的螺旋状态的必需复合纤维2中的巻曲状态变成热稳定的。在该必需复合纤维2通过梳理机101向机械方向MD前进时,以变成与机械方向MD平行的方式延伸的倾向变强,同时,在厚度方向TD上,反复进行Z字形的弯曲的倾向变强。在通过工序X获得的无纺织物1中,存在由处理室105、106、107的热风的影响引起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机械巻曲变得不显著的倾向,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必需复合纤维2能够维持一边向机械方向MD延伸一边在厚度方向TD上反复弯曲的倾向。这样,必需复合纤维2的巻曲状态变得热稳定的纤维束2b,具有作为在厚度方向TD上压縮时的弹性回复力的指标的"变形残存率"变小的倾向。由该纤维束2b获得的无纺织物1,具有作为在其上施加负荷时的前后的容积比的"比容"大、即使在施加负荷时蓬松度仍然高的倾向。另外,无纺织物l,在将其置于水平面上以观察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时,具有作为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线与必需复合纤维2的交叉角度的"纤维角度"变小的倾向。该倾向表示具有出现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的必需复合纤维2以垂直地竖起的方式延伸的倾向。进而,在无纺织物l中,在将其作为卫生巾的透液性表面片使用时,具有规定量的人造经血的"透液时间"变短的倾向。对于这些"变形残存率"、"比容"、"平均纤维角度"以及"透液时间"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和图2同样的工序的局部图。但是,在图3的工序中,代替图2的梳理机101,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每一个的上游侧,设置相当于图2中的工序I工序VI的工序(图中未示出),对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的每一个供应必需复合纤维2的集合体。从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的每一个获得由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第一纤维网302a、第二纤维网302b、第三纤维网302c。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在向机械方向MD行进的环形带103上重叠,形成纤维网叠层体302d,进入图2所示的工序VIII以下的工序。图3中的工序,可以用于梳理机的处理能力低、用一台梳理机难以制成具有均匀组成且单位面积重量大的纤维网的情况。例如,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制成单位面积重量10g/m2的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将这些纤维网重叠,能够获得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2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和无纺织物1。另外,在图3的工序中,通过在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2a、302b、302c之间使纤维的结构不同,可以在无纺织物1的厚度方向上使纤维的结构存在变化。另外,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图2和图3的例子,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的梳理机的台数。图4、5、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无纺织物201的透视图、用于获得无纺织物201的制造工序图、以及在该制造工序图中使用的部件的局部图。图4的无纺织物201是使用和图14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相同的复合纤维获得的,但是,在上表面A上形成相互平行地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多个隆起部202、和以与隆起部202同样的方式相互平行地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多个谷部203,在交叉方向CD上,隆起部202和谷部203重复波浪形的起伏。无纺织物201的下表面B是平坦的,在谷部203,形成在上表面A和下表面B之间延伸的通孔204。通孔204在机械方向MD上间歇式的排列。图5的制造工序图与图2的工序图大致相同,但是在图2中的工序VII与工序IX之间的工序VIII中,增加成形装置210。成形装置210用于形成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谷部203和通孔204,包含有向机械方向MD旋转的抽吸鼓211和空气喷出用的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均能够向着抽吸鼓211的周面喷出空气,在抽吸鼓211的周向方向上相互隔开所需尺寸的间隔地配置,从抽吸鼓211的周面离开所需的尺寸。另外,对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多个单体喷嘴215(参照图8)隔开所需的间隔安装于向抽吸鼓211的轴向方向、即交叉方向CD延伸的空气配管(图中未示出)上,在其安装状态的一个优选的例子中,调整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中的单体喷嘴215,使之位于机械方向MD上的同一直线上。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例如,可以向抽吸鼓211的圆周方向隔开偏离30。的间隔地配置,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中的单体喷嘴215,例如,可以以在交叉方向CD上的节距为5mm的方式安装到空气配管上。可以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以所需的风量喷出所需温度的空气。借助该空气本身或者通过单体喷嘴215彼此的空气相互干扰,调整从多个单体喷嘴215喷出的空气,以便不扰乱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状态。因此,例如,在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纤维网102以0.5秒钟通过直径500mm的抽吸鼓211的周面、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各自的单体喷嘴215在交叉方向CD上以5mm的节距配置、将与抽吸鼓211的周面的分离尺寸调整到58mm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借助抽吸鼓211的抽吸将厚度调整到25mm的程度之后,使纤维网201在单体喷嘴215的下方通过。优选地,这时使用的单体喷嘴215的口径为0.51.5mm的程度,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空气的喷出速度为50700m/sec,抽吸鼓211的吸引力为27m/sec。在图5的抽吸鼓211的周面上安装有图6所示的成形用板220。板220向抽吸鼓211的周向方向E交互地形成开孔部221和非开孔部222,在开孔部221形成有多个通孔223,该通孔223连接到抽吸鼓211的抽吸机构(图中未示出)上。在板220的一个例子中,开孔部221的周向方向E的尺寸为23mm,在抽吸圆筒211的大致整个轴向方向、即交叉方向CD上延伸,直径0.2lmm的多个通孔223相对于开孔部221的面积占有1530%的开口率。非开孔部222在周向方向E的尺寸为1.53mm,在整个抽吸鼓21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安装了板220的抽吸鼓211的圆周速度与纤维网102的输送速度相同。在图5的制造工序中,经过和图2的制造工序相同的工序IVII,制成具有均匀厚度的纤维网102。该纤维网102在工序VIII中通过成形装置210。在成形装置210中,纤维网102被载置在抽吸鼓211的周面,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下方通过。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向纤维网102喷射空气,另一方面,利用抽吸鼓211,产生用于吸引该空气的抽吸作用。在被喷吹空气的纤维网102上,位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各自的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向交叉方向CD平行移动,集聚在邻接的单体喷嘴215与单体喷嘴215之间,形成用于形成图4的隆起部202的隆起部(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在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形成用于形成图3的谷部203的谷部(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形成抽吸鼓211的周面的成形用板220的非开孔部222处,向纤维网102喷出的空气不进入抽吸鼓211的内侧,沿着成形用板220的表面流向交叉方向CD。在借助该空气使载置于非开孔部222的必需复合纤维2几乎全部向交叉方向CD移动时,在纤维网102上形成于与图4的通孔204对应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另外,载置在板220的开孔部221上的复合纤维102,当向其喷出的很多空气通过板220的通孔223进入抽吸鼓211的内侧时,复合纤维102中的一部分不向交叉方向CD移动,而是残留在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在图4中,形成对应于将邻接的隆起部202彼此连接起来的桥部206的桥部(图中未示出)。如可以从图4中看出的那样,在谷部203,包含有这样形成的通孔204和桥部206。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喷出的空气的温度,在必需复合纤维2以聚酯作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情况下,优选设定在90250°C。如果空气的温度是能够熔融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的温度,则在成形装置210中,在制成对应于图4的形状的表面形状的纤维网102中,位于单体喷嘴215的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熔接,不仅容易维持在工序VIII之后的表面形状,而且在工序IX中的纤维网102的隆起部处的压縮程度也变高。在本发明中,在工序IX之前的工序VIII中,将对纤维网102的这种加热称为预热。另外,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可以依次升高喷出的空气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来自于位于纤维网102的进入侧的喷嘴集合体212、213的空气,使单体喷嘴215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向交叉方向CD移动,在交叉方向CD上,集聚在相邻的单体喷嘴215彼此之间。对于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2、213的所述空气,为了加热纤维网102,将温度和风量调整到不使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熔融的程度。对于以聚酯作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可以将该空气的温度设定在9020(TC的程度。利用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4的空气,主要使位于单体喷嘴215正下方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鞘成分彼此熔接,使纤维网102的形状稳定。这时的空气温度比喷嘴集合体212、213的空气温度高,可以设定在18025(TC的程度。对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可以依次逐渐加大各个喷嘴集合体的单体喷嘴215的口径,在交叉方向CD上逐渐加大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对纤维网102的空气喷吹宽度。这样,在获得图4的无纺织物201时,可以逐渐展宽形成在纤维网102上的谷部在交叉方向CD上的宽度。例如,在喷嘴集合体212中,使用口径为0.7mm的单体喷嘴215,在喷嘴集合体213、214中,使用口径为1.0mm的单体喷嘴215。当使用成形装置210对纤维网102进行这样的处理时,不会对通过工序IX、X时的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在机械方向MD、交叉方向CD、厚度方向TD中的分布状态造成大的扰乱。使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在纤维网102上形成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隆起部和谷部的工序VIII,也可以应用于该纤维网102含有作为混合用纤维112的潜在巻曲性的纤维的情况。在图2或图5的工序VII中将混合用纤维112混合到必需复合纤维2中而获得的纤维网102中,会引起混合用纤维112不均匀分布、局部密集的问题。当加热这种纤维网102、将潜在巻曲性的混合用纤维112巻曲成螺旋状时,由于因这种巻曲引起的表观尺寸变短的混合用纤维112在纤维网102的内部向各种方向拉伸必需复合纤维2,所以,在刚刚通过梳理机101之后的纤维网102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状态显著变化。但是,例如,使用喷嘴集合体212或喷嘴集合体213预先在纤维网102上形成隆起部和谷部,将必需复合纤维2和复合用纤维112集中到隆起部中,之后,在使用喷嘴集合体214将该纤维网102预热、使纤维网102中的纤维彼此轻度熔接的工序中,许多混合用纤维112通过该预热在纤维网102之中的称作隆起部的比较窄的范围内巻曲成螺旋状,表观尺寸縮短。结果,在必需复合纤维2上产生被混合用纤维112向混合用纤维112的尺寸变短的方向拉伸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在纤维网102的很宽的范围内均匀地产生的,而主要是在隆起部的内部产生。这样,当一边使用潜在巻曲性的混合用纤维112—边在纤维网102上形成隆起部时,可以使由纤维网102获得的无纺织物201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分布集中于隆起部202。在混合用纤维112为潜在巻曲性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混合用纤维11214巻曲且尺寸变短时的收縮率一般来说起伏大。但是,在通过成形装置210时,在形成隆起部的纤维网102中,由于许多混合用纤维112集中在其隆起部,所以,在该隆起部,混合用纤维112的收縮率呈现出平均化的值。在由这样的纤维网102获得的无纺织物201中,偶尔混杂在混合用纤维112中的具有特别大的收縮率的混合用纤维112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可以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潜在巻曲性纤维中,有偏心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偏心的芯鞘型的中空复合纤维、并列型的复合纤维等,不过,优选地,这些潜在巻曲性复合纤维的后面描述的纤维网收縮率在1040%的范围内。在纤维网收縮率不足百分之十的情况下的潜在巻曲性纤维,巻曲时表现出来的表观尺寸的收縮率小,使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接近的能力低,难以促进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的交织。另外,纤维网收縮率超过40%的情况下的潜在巻曲性复合纤维,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巻曲时产生的螺旋的直径往往变小,无纺织物1或无纺织物201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横向倒伏的倾向变强,换句话说,使增大平均纤维角度9的倾向变强,所以,是不理想的。另外,这种潜在巻曲性复合纤维,在与必需复合纤维2容易熔接方面,优选地,鞘成分和芯成分的容积比率集中在50:5070:30的范围内,能够充分确保鞘成分的容积。另外,潜在巻曲性复合纤维,为了增多与必需复合纤维2的接合部位,优选地,将纤维长度集中在3864mm的范围内,将纤度集中在1.54.4dtex的范围内。图5中的纤维网102经过和图2同样的工序IX、X、XI,成为图4的无纺织物201,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将图中所示例子的板220换成在其整个面上形成通孔223、不具有非开孔部222的板。当使用这样的板220时,即使形成隆起部202和谷部203,也可以获得不形成通孔204的无纺织物201。在这样获得的无纺织物201的隆起部202中,必需复合纤维2在厚度方向TD上延伸的方式和图1的无纺织物1的情况一样,无纺织物201的"比容"大,隆起部202中的"平均纤维角度"小,体液的"透液时间"短。另外认为,在隆起部202处的必需复合纤维2之中,位于谷部203附近的纤维,在成形装置210中,借助喷出的空气的作用向交叉的方向CD移动。当观察出现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无纺织物201的截面上的隆起部202时,在这样移动的必需复合纤维2中,向厚度方向TD延伸的倾向显著。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20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和图5同样的工序的局部图。但是,在图7的工序中,代替图5的梳理机101,采用图3举例表示的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1b、301c。另外,在图7的工序中,代替图5所示的成形装置210采用成形装置210a。成形装置210a,在喷嘴集合体212的上游侧具有除气用辊234,抽吸鼓211具有第一抽吸区231、第二抽吸区232、第三抽吸区233。第一、第二、第三抽吸区231、232、233能够独立地调整抽吸力,第一抽吸区231面向除气用辊234,第二抽吸区232面向喷嘴集合体212、213,第三抽吸区233面向喷嘴集合体214。除气用辊234在其周面上例如以面积率为30%的比例形成直径5mm的除气用通孔(图中未示出),以相当于环形带103的行进速度的105120%的圆周速度旋转,可以一边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向机械方向MD张紧一边与抽吸鼓211的周面接触。在图7中,例如,在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以0.5秒通过直径500mm的抽吸鼓211的周面的情况下,优选地,使用离开抽吸鼓211周面3mm左右的直径200mm的除气用辊234。通过使用这样的除气用辊234,可以容易地将紧靠成形装置210之前、具有厚度3040mm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制成厚度25mm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另外,在图7中,在抽吸鼓211上,优选将第一、第二、第三抽吸区231、232、233各自的吸引力设定成510m/sec、25m/sec、57m/sec。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第一、第三抽吸区231、233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将第二抽吸区232的吸引力设定得比第一、第三抽吸区231、233的吸引力低时,在第二抽吸区23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一边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贴紧到抽吸鼓211的周面上,一边在第二抽吸区232中借助喷嘴集合体212、213的作用使纤维网叠层体302d中的必需复合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向交叉方向CD移动,容易形成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和谷部203。为了获得无纺织物201,可以如下所述地使用图7的第一、第二、第三梳理机301a、302b、302c。即,从第一梳理机301a供应由纤维长度短(例如为1544mm)的机械巻曲数少(1015/25.4mm)的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具有1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一纤维网302a。从第二梳理机301b供应由纤维长度长(例如为4464mm)的机械巻曲数多(1535/25.4mm)的必需复合纤维2构成的、具有1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第二纤维网302b。从第三梳理机302c供应作为第三纤维网302c的和第二纤维网302b相同的纤维网。对于用这些第一第三纤维网302a302c形成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将第一纤维网302a载置在抽吸鼓211的周面上,施加来自于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空气和来自于抽吸鼓211的抽吸作用。这样,形成第一纤维网302a的纤维长度比较短的必需复合纤维2,在形成隆起部时,向机械方向MD延伸的倾向以及在相对于水平环形带103垂直的面内显示出Z字形机械巻曲的倾向变强。这些倾向具有提高纤维网叠层体302d的蓬松保持率、或縮小无纺织物201的平均纤维角度e以縮短透液时间的效果。另外,形成第三纤维网302c的纤维长度比较长的必需复合纤维2,具有在隆起部的表面上抑制必需复合纤维2起毛、提高隆起部表面的密度,或提高无纺织物201的外观的良好性的效果。图8是利用(a)和(b)部分地举例表示在图5或图7中的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采用的单体喷嘴215的配置的图示。在(a)中,用参考标号215表示的单体喷嘴215向交叉方向CD排列成一列。例如,单体喷嘴215是口径为lmm的喷嘴,以5mm的节距P排列。在(b)中,单体喷嘴215向交叉方向CD排列成两列,该两列中的单体喷嘴215在机械方向MD上位于同一直线上。在(b)的情况下的单体喷嘴215,例如,为口径lmm的喷嘴在交叉方向CD上以5mm的节距P排列,在机械方向MD上以中心间隔Q为5mm的方式分离。在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配置例(a)、(b),例如,在喷嘴集合体212、213中,采用配置例(a),在喷嘴集合体214中,采用配置例(b),利用喷嘴集合体214,可以促进残留在利用喷嘴集合体212、213形成的纤维网叠层体302d的谷部中的必需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的相互熔接。图9是使用图7的工序获得的无纺织物201的交叉方向CD的剖面图(照片)。无纺织物201载置在用虚线表示的水平面71上,隆起部202和谷部203在交叉方向CD上交互地出现。隆起部202具有从水平面71到隆起部202的顶点72的高度T、以及在高度T的1/2的点73处在交叉方向CD上的宽度W。对于无纺织物201,通过改变图7的工序的各个喷嘴集合体212、213、214中的单体喷嘴215的节距、来自于单体喷嘴215的空气的喷出速度、在工序X和工序XI中的纤维网102的输送速度之比等条件,可以使隆起部202的高度T和宽度W变化。根据发明人的见解,可以看出T/W的值对平均纤维角度e的大小产生影响。另外,无纺织物201,为了提高其透液性,优选使平均纤维角度e在75度以下。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为了获得具有这种值的平均纤维角度e的无纺织物201,使T/W的值集中在O.551.00的范围内。图10是表示无纺织物201的使用例的卫生巾250的部分剖视透视图。卫生巾250在透液性表面片251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52之间夹装有体液吸收性芯材253,表面片251和背面片252从芯材253的周缘伸出、重叠,在熔接部254上相互接合。另外,在呈长圆形地延伸的压挤条部256处加热、加压表面片251、背面片252和芯材253,以相互不容易分离的方式使之一体化。对于表面片251,使用图4中例示的无纺织物201。无纺织物201中的隆起部202和谷部203向卫生巾250的长度方向L延伸。对于背面片252,使用塑料薄膜,通过用薄纸(图中未示出)被覆粉碎纸浆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在图中均未示出)的混合物,形成芯材253。对于表面片251,通过形成该表面片的无纺织物201的必需复合纤维2在无纺织物201的厚度方向TD上反复地弯曲,表面片251上的经血在卫生巾250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上的扩散少,能够向芯材253迅速地透过。由于在芯材253中,薄纸使经血迅速地扩散,纸桨和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吸收保持该经血,所以,透过表面片251后的经血,不会滞留在其透过的部位,不会在表面片251上回流而弄湿皮肤。这样,对于卫生巾250,通过使用无纺织物201,在表面片251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吸收经血,所谓的点吸收性能优异,同时,防止所吸收的经血回流、所谓的回湿的性能优异。实施例在表1和表2中,表示对于利用图2、3、5、7等的工序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无纺织物和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构成纤维和性能评价的结果。在表1和表2中所记载的事项,如下所述。1.必需复合纤维I、必需复合纤维I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的纤维。2.混合用纤维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的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潜在巻曲性纤维。3.纤维长度表示将纤维伸展成直线状时的长度。4.巻曲数是基于JISL1015的规定测定包含于接在纺丝之后用箱形巻曲箱处理的纤维束中的纤维的机械的巻曲数的结果,表示在巻曲数测定器中,对于夹持测定用的纤维的一对夹持器的每间隔25mm的巻曲数。5.巻曲后的热处理表示将从夹持器取出的纤维束在松弛状态下加热7分钟进行退火处理时的温度。6.纤维网收縮率表示使用由潜在巻曲性的纤维构成且具有200g/m2单位面积重量的纤维网制成250X250mm大小的试验用片,在将该试验用片在145。C加热5分钟进行热处理时的试验用片在机械方向MD上的收縮率。7.纤维束的变形残存率(1)在图2的工序V中,采取120000dtex份的热处理的纤维束,垂直悬挂,在对该纤维束施加24g的负荷的状态下,在上下两个部位加上表示100mm长度的标记。(2)向纤维束追加75g的负荷,以12(TC加热5分钟。(3)在将纤维束冷却到室温之后,卸下75g的负荷,测定上下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d(mm),利用下式求出变形残存率(%)。(d-100)/100=变形残存率(%)8.纤维束的熔化热(1)从在工序V中实施了热处理的纤维束中采取约2mg的复合纤维作为试样。(2)对于该试样,使用DSC(差热扫描量热计)测定熔化热(J),求出升温过程中的第一峰值。将由该值除以试样的重量(g)所得的值作为复合纤维的低熔点树脂、例如聚乙烯的熔化热AH(J/g)。(3)作为测定中使用的设备和测定条件,如下所述。测定器(株)岛津制作所制差热扫描量热计DSC-60试样容器编号PN/50-020(容量为15ii1的容器)以及编号PN/50-021(容器的巻曲用罩)升温速度5°C/min测定温度范围50200°C测定气氛氮9.纤维网通过梳理机后的厚度(1)将从工序VII的梳理机出来的30g/tf的纤维网切割成300X300mm,作为试样。(2)对试样施加O.lg/cn^的负荷,测定试样的厚度,将该值作为通过梳理机后的纤维网的厚度。10.纤维网的蓬松保持率(1)将从工序VII的梳理机出来的30g/m2的纤维网切割成300X300mm获得的7个试样重叠,施加0.lg/cm2的负荷,测定厚度h。。(2)将施加负荷的重叠的试样在135t:的加热炉中处理5分钟之后冷却,测定厚度(3)求出Vh。X100=蓬松保持率(%)。11.比容(1)将IO个切割成100X100mm的无纺织物重叠,在施加2000gf的负荷的状态下,测定厚度,将该厚度的1/10作为无纺织物的厚度t。(2)由100X100mm的无纺织物的重量,以g/cm2为单位求出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w。(3)求出t/w=比容(cmVg),作为20gf/cm2负荷下的比容。12.透液时间(1)将市场出售的卫生巾(-二乎Y-厶(株)制,乂74A朽亡7'J厶(商品名),25cm)的表面片卸下,代替该表面片,安装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无纺织物作为试样。(2)将具有直径和人造经血滴下用滴定管的前端直径基本上相同的通孔的40X10mm的丙烯酸树脂板载置在试样上,将砝码载置在该丙烯酸树脂板上,将对试样的负18荷调整到2gf/cm2。(3)以90ml/min的速度从丙烯酸树脂板的通孔向卫生巾滴下3ml第一次的人造经血,放置1分钟,使人造经血透过表面片。人造经血是对1000cc的水混合80g的甘油、8g的CMC(羧甲基纤维素)的钠盐、10g的NaCl、4g的NaHC03、8g的红色色素102号、2g的红色色2号、2g的黄色色素5号,使之溶解。(4)进而,滴下4ml第二次的人造经血。(5)对于第一次的人造经血及第二次的人造经血的每一个,计测从滴下后到透过表面片转移到芯材为止的时间,求出第一次透液时间和第二次透液时间。各个透液时间成为表示无纺织物的透液性是否良好的指标。13.平均纤维角度e(1)将作为测定用的试样的无纺织物在7(TC加热30分钟,除去在无纺织物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褶,将试样制成平坦的试样。(2)使用-夕3力'7夕-*^7HA-7NB(商品名)用的标准替换刀具HA-100B,在交叉方向CD上切断试样,制成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观测用的截面,将该试样载置在水平面上。(3)用电子显微镜(*-二>^公司制'J7A寸-7二ti'--显微镜VE-7800)观察截面,拍摄截面的30倍的放大照片。在拍摄中,将从试样的上面到下面纳入视野。(4)在照片的截面中,在任意的位置上引对水平面的垂线,在垂线的左右两侧引与该垂直的平行间隔为100iim的辅助线。(5)对于和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一个纤维,在与各个辅助线交叉的位置上做标记。(6)用直线连接左右的标记,在垂线两侧的每一侧,求出该直线与垂线的交角a、13(参照图11、12),将所求出的交角a、|3中的数值小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7)在照片的截面中,对于聚焦成为测定对象的全部纤维,求出纤维角度,将所求出的纤维角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纤维角度e"。在照片的截面上聚焦的这些纤维是出现在本发明中的截面上的纤维。1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实施例13)表1、2所示的实施例13的无纺织物,由于必需复合纤维2占有100重量%,所以,在表1中,将该必需复合纤维2命名为必需复合纤维I。对于必需复合纤维I的芯成分,使用熔点为26(TC的聚酯(PET),对于鞘成分使用熔点为13(TC的高密度聚乙烯(PE)。用于获得必需复合纤维I的纤维束,通过图2的工序IV中的油剂处理,以0.4重量%的比例涂布界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化处理,利用巻曲箱进行处理,以便机械巻曲数成为15/25mm。赋予巻曲之后的纤维束以12(TC热处理7分钟。实施例1、2的无纺织物是经过图2的工序获得的如图1举例表示的那样平坦的无纺织物,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是经过图5的工序获得的如图4所示的那样的无纺织物。但是,在实施例1、3中,不使用图2的工序IX,只在实施例2中使用工序IX。在实施例3中,作为图6的成形用板220,使用开孔部221和非开孔部222以每5mm为单位向抽吸鼓210的周向方向重复、以22%的面积率在开孔部221上形成孔径0.6mm的通孔223的成形用板。图11、12是举例表示对于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9"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的图示,图11是将置于水平面上的后面描述的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1中,画出相对于无纺织物的一条垂线L和在该垂线L的两侧且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1中,画出连接一条纤维与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位置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2表示图11中的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在对于测定对象的纤维No.148的交角a和|3中将数值小的一方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的一览表。"平均纤维角度e"是一览表的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为70.8度。图13是用和图11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察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时的照片。许多纤维形成平缓的起伏且向机械方向延伸。图14、15是举例表示对于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9"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的图示,图14是将出现在平行于置于水平面上的后面描述的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的隆起部中的一个隆起部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4中,画出通过隆起部的顶部的一条垂线L和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4中,画出连接一条纤维与两条辅助线交叉的位置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5表示图14中的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对于测定对象的纤维No.134的纤维角度的一览表。"平均纤维角度9"为67.4度。另外,在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中,在谷部附近测定的平均纤维角度9的一个例子为59度。图16是以和图14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察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的隆起部的顶部处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的一个例子时的照片。许多纤维形成平缓的起伏且向机械方向延伸。(实施例46)表1、2所示的实施例46的无纺织物,其必需复合纤维2占100%,但是,对于必需复合纤维2,以70:3030:70的重量比将必需复合纤维I和必需复合纤维II两种必需复合纤维混合起来使用。必需复合纤维I具有38mm或51mm的纤维长度,但是,作为纤维束,赋予15/25mm的机械巻曲。必需复合纤维II具有51mm的纤维长度,作为纤维束,赋予18/25mm的机械巻曲。必需复合纤维I和必需复合纤维II,在它们是纤维束时,以0.4重量%的比例涂布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进而,在赋予机械巻曲之后,在12(TC热处理7分钟。(实施例7)表1、2中的实施例7的无纺织物,是使用以50:50的重量比将作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必需复合纤维2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图2的制造工序中所示的混合用纤维112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制造的。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的混合用纤维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是通过将涂布0.4重量%的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以15/25mm的比例赋予机械巻曲的纤维束在9(TC热处理7分钟之后切割成38mm而获得的。(实施例810)作为必需复合纤维2,使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必需复合纤维I,作为混合用纤维112,使用以0.4重量%涂布亲水化处理用的界面活性剂、赋予15/25mm的机械巻曲的潜在巻曲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112,以80:2050:50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利用纤维网收縮率对混合用纤维112在加热时显示出的巻曲程度进行评价。(实施例11、12)使用图7中举例表示的工序制造图4中举例表示的形状的无纺织物,测定获得的23无纺织物的透液时间。在实施例11中,由图7的第一梳理机301a获得以80:20的比例混合表1所示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一纤维网302a,将其作为表l中的下层。由第二梳理机301b获得以80:20的比例混合表1所示的必需复合纤维I和混合用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二纤维网302b,将其作为表1中的中间层重叠在第一纤维网302a上。由第三梳理机301c获得与第二纤维网302b具有相同组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m2的第三纤维网302c,将其作为表1中的上层重叠到第二纤维网302b上。将这些重叠的第一、第二、第三纤维网301a、302b、302c作为纤维网叠层体302d,以第一纤维网302a与成形装置210的抽吸鼓211接触的方式向机械方向MD行进。成形装置210以后的工序的运转条件和实施例3的情况相同。实施例12的无纺织物是与实施例11的无纺织物在同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只有第一纤维网301a与实施例13的不同,具有15g/m2的单位面积重量。(比较例1、2)比较例1、2的无纺织物与实施例1的无纺织物相比,只有纤维束的热处理条件不同,在比较例1中,对赋予机械巻曲的纤维束在9(TC热处理7分钟,在比较例2中,对纤维束在IO(TC热处理7分钟。比较例1、2中的除此之外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图17、18是举例表示对于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9"的测定结果的和图11、12同样的图示。图17是将无纺织物的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放大30倍时的照片。在图17中,表示在该截面上的典型的形状,在不包含从无纺织物的表面异样地突出的纤维的部位,画出一条垂线L和平行于垂线L的两条辅助线M、N。另外,在图17中,还表示出对于出现在截面上且成为测定对象的纤维的每一个的纤维角度测定线D。图18表示垂线L和辅助线M、N和纤维角度测定线D,同时,表示对于将测定对象纤维No.115的交角a和13之中数值小的一方的角度作为纤维角度的一览表。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9"为78.4度。图19是以和图17的倍率相同的倍率观测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平行于机械方向的截面时的照片。纤维在平坦的状态下向机械方向延伸,在无纺织物的厚度方向密集。在比较例3、4中,无纺织物中的必需复合纤维的含有量为20重量%或10重量%,平均纤维角度9在75度以上,第一次的透液时间比15秒钟长,第二次的透液时间比20秒钟长。如可以从表1、2看出的那样,通过将赋予机械巻曲后的纤维束的热处理温度,即,表1中的巻曲后热处理温度设定在形成必需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熔融的温度的附近,优选设定在从熔点起到比熔点低2(TC的温度之间,纤维束中的残存变形率变得非常小,即使纤维束被压縮,也能够弹性地迅速恢复。由这种纤维束获得的纤维网或无纺织物也具有同样的倾向,这在纤维网的蓬松度保持率和无纺织物的比容中表现出来。如可以从表2中的纤维束的熔化热AH的值看出的那样,对于纤维束,当将其在高的温度进行热处理时,熔化热AH上升。该熔化热AH表示在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使用的复合纤维中的低熔点树脂、即聚乙烯的熔化热AH,可以认为,熔化热AH的上升意味着实施例中的低熔点树脂与比较例中的低熔点树脂相比,处于热稳定状态,即使将纤维束和由该纤维束获得的短纤维加热,巻曲状态也不容易变化。另外,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特征在于,平均纤维角度9与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相比小,在约75度以下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在平行于置于水平面上的无纺织物的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中,必需复合纤维2或混合用纤维112不是向水平方向横向地延伸,而是具有向垂直方向纵向地延伸的倾向。这种平均纤维角度e的影响表现为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的透液时间在第一次为15秒钟以下,在第二次为20秒钟以下的结果。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角度9大于75度、透液时间在第一次比15秒钟长、在第二次比20秒钟长的情况变多。呈现无纺织物对反复排泄的体液具有优异的点吸收性能的效果。根据实施例7,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将在比较例1中使用的进行了机械巻曲处理的复合纤维。根据实施例812,作为混合用纤维112,可以使用具有潜在巻曲性的复合纤维。根据实施例11、12,使用将从多个梳理机获得的多个纤维网重叠的纤维网叠层体,可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图20是表示用于图10的卫生巾250的透液性表面片251的实施例3、13、14的无纺织物和比较例1的无纺织物的性能比较试验的结果的图示。在该试验中,将使用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无纺织物制作的试验用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250置于2(TC、相对湿度60^的实验室内,在无纺织物上滴下6ml的2(TC的人造经血(参照实施例中的"12.透液时间"项),将测定器74>力'-口求"卜寸-乇,求'(京都市南区力卜-于'7夕(株)制造)的传感器接触该滴下部位,利用下述步骤记录该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C/sec)。步骤1:除去市场出售的卫生巾(-二,^-厶(株)制,商品名乂7^A朽t/t7'jA,25mm)的表面片,代替该表面片,安装试验用无纺织物,制成试验用的卫生巾。该卫生巾至少在实验室放置24小时。步骤2:将传感器设定在37°C。步骤3:在卫生巾中的试验用无纺织物上,放置具有40X10mm的矩形通孔的厚度为13mm的丙烯酸树脂板。步骤4:将20°C的人造经血6ml滴下到丙烯酸树脂板的通孔内。步骤5:如果人造经血从试验用无纺织物的表面上消失的话,则将传感器安放到试验用无纺织物中滴下了人造经血的部位,记录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调整传感器,使之对试验用无纺织物的面压力成为2030gf/cm2。步骤6:在绘图用纸上绘制测定开始后1、5、15、30、60秒钟的温度变化速度。在图20中,存在随着时间的进展温度变化速度变慢的倾向,但是,与比较例的无纺织物相比,实施例的无纺织物具有在测定开始后温度变化速度迅速降低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图4所示的形成隆起部202和谷部203的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中是显著的。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见解,在指尖触摸7^>力'-口求''7卜寸-壬,求'中的测定对象物时的凉的感觉与传感器显示的温度变化速度之间,具有以下的关系。即温度变化速度00.30°C/sec:几乎不感觉凉0.300.50°C/sec:感觉稍凉0.50°C/sec:感觉凉根据这种见解,在使用实施例的无纺织物,特别是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中,由于在测定开始后30秒钟以内,温度变化速度在0.3(TC/sec以下,所以,卫生巾的穿用者感觉到由排泄的经血引起的凉的不舒服感的时间极短。一般地,在排泄经血时,穿用者例如在感觉到凉的不舒服感的同时,想要极力减少经血的泄漏或由经血引起的对皮肤的污染,暂时停止身体的运动,或者放慢身体的运动。但是,如果是使用实施例3、11、12的无纺织物的卫生巾,则由于经血被迅速地吸收,不舒服感在短时间内消失,所以,穿用者无需停止身体的运动。另外,使>力'-口求''7卜寸-乇,求的传感器与20°C的人造经血接触时的温度变化为0.80°C/sec,使传感器与滴下人造经血前的试验用无纺织物时的温度变化为0.04°C/sec。图21表示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中的隆起部的T/W的值(参照图9)与平均纤维角度e的关系。另外,虽然与实施例3的无纺织物具有相同的纤维结构,但是表示出了使相对于实施例3而言喷嘴集合体212、213、214的每一个的单体喷嘴215的节距和空气喷出速度以及熔接工序(工序X)和巻取工序(工序XI)的输送速度之比变化而获得的实施例1318的无纺织物中的隆起部的T/W的值与平均纤维角度e的关系。T/W的值的测定步骤如下所述。(1)将作为测定用的无纺织物的试样在7(TC加热30分钟,消除在试样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痕或皱褶,尽可能地将试样制成得平坦。(2)使用-夕3公司制造的力'7夕-f47替换刀具HA-IOO,在交叉方向CD上切割试样,在试样上形成观察面。(3)将试样置于水平的板面上,利用*-二>^公司制造的亍"-夕A7^夕口^-_7°(数字显微镜)VHX-900对观察面进行观察,摄制观察面的25倍的放大照片。(4)在放大照片上,引与水平的板面相一致的水平线和通过试样的隆起部的顶点的垂线,求出从基准线到顶点的距离作为隆起部的高度T(参照图9)。其次,在高度T的1/2点上,引平行于基准线的水平线,求出该水平线上的隆起部的宽度并作为W,求出T/W的值。(5)在引通过顶点的垂线时,选择平均的形状的隆起部的顶点。另外,顶点要不选择纤维异常突出的顶点。如从图21可以看出的,在要获得平均纤维角度e在75度以下的图4所示的无纺织物时,优选地,使隆起部的T/W的值集中在0.551.00的范围内。2权利要求一种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是透液性的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交叉方向和厚度方向,含有100~30重量%的作为必需复合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包含有相互具有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含有0~70重量%的作为混合用纤维的相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混合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0~200g/m2,其中,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具有1~17dtex的纤度和10~150mm的纤维长度,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机械方向的截面上,一边反复地进行前述厚度方向上的弯曲一边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在平行于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向前述厚度方向延伸,相互交叉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以及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和前述混合用纤维,通过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起来,出现在当将前述无纺织物置于水平面上时与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各个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与各个前述混合用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前述混合用纤维,巻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夹在多条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之间,前述巻曲成螺旋状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含有量最大为50重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亲水性的混合用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混合用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而言最大含有10重量%。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热塑性合成纤维中的任一种,对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无纺织物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具有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前述上表面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条隆起部、以及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彼此之间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条谷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将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下表面置于水平面上时的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之中,通过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垂线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形成的前述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卫生巾的表面片使用。8.—种透液性的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在所述透液性的无纺织物中,包含有10030重量%的作为必需复合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0150mm芯鞘型的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由具有相互同心关系的芯成分和鞘成分构成,形成前述鞘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比形成前述芯成分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熔点低的低熔点树脂,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相互正交的机械方向和交叉方向,其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0g/tf,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a.将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纺丝,而后获得利用多条前述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将前述纤维束延伸;工序b.对延伸的前述纤维束在其长度方向上赋予反复弯曲的机械巻曲;工序C.对赋予了巻曲的前述纤维束进行退火处理;工序d.将进行了前述退火处理的前述纤维束切割成10150mm的长度,由前述纤维束获得螺旋状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工序e.使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集合体通过梳理机进行开纤,获得由所需单位面积重量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工序f.通过加热前述纤维网,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中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熔融,将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工序g.在前述工序f之后,将前述纤维网冷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前述机械方向排列多个前述梳理机,将从前述各个梳理机获得的一个个的前述纤维网重叠,制成纤维网叠层体,将前述纤维网叠层体作为前述纤维网,在前述工序f以后的工序中进行处理。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与前述工序f之间,包含对前述纤维网的预热工序,所述预热工序用于在将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预熔接之后、向前述工序f输送前述纤维网。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工序f包含有下述工序利用加压空气及机械手段中的任一种在前述厚度方向上压縮前述纤维网、以便提高前述纤维网的密度的工序;以及,使提高了密度的前述纤维网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彼此在相互交叉的部位熔接的工序。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0中的预热工序包括下述作业从沿着前述交叉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喷嘴对载置在用于向前述机械方向输送前述纤维网的支承体上的前述纤维网喷出加热加压空气,在前述纤维网上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隆起部、以及在邻接的前述隆起部与隆起部之间形成向前述机械方向延伸的多个谷部。13.如权利要求8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工序作为对于前述必需复合纤维的混合用纤维,以占有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的050重量%的方式,混合具有潜在巻曲性的热塑性合成纤维。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上,在包含前述隆起部的顶部的部位处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厚度T与在前述厚度T的1/2的厚度处的前述隆起部的宽度W之比,在O.551.00的范围内。15.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工序b是使前述纤维束进入箱形的巻曲箱、赋予前述必需复合纤维以巻曲数为1035/25mm的Z字形的机械巻曲的工序。16.如权利要求8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e工序中的退火处理,在从形成前述鞘成分的前述低熔点树脂的熔融温度到比前述熔融温度低2(TC的温度之间进行。17.如权利要求812、14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前述交叉方向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18.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与置于水平面上的前述无纺织物的前述交叉方向平行的截面中的前述必需复合纤维及前述混合用纤维的前述热塑性合成纤维,在与相对于前述水平面的垂线交叉而形成的包含90度在内的锐角的交叉角度和大于90度的钝角的交叉角度之中、作为前述锐角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的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19.如权利要求8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工序e中包含下述作业混合相对于前述无纺织物的重量为010重量%的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及亲水性的半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方。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呈点状捕捉体液并使之透过的透液性无纺织物。无纺织物(1)含有100~30重量%的以高熔点树脂作为芯成分、以低熔点树脂作为鞘成分的芯鞘型的必需复合纤维(2)。必需复合纤维(2)在无纺织物(1)的平行于机械方向(MD)的截面上,一边重复在无纺织物(1)的厚度方向(TD)上的弯曲,一边向机械方向(MD)延伸,在平行于交叉方向(CD)的截面上,平均纤维角度在75度以下,向厚度方向(TD)延伸。交叉的必需复合纤维(2)彼此通过形成鞘成分的低熔点树脂的熔融相互接合。文档编号A61F13/49GK101790604SQ20088010011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18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发明者大庭彻,水谷聪,石川秀行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