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7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尤其指一种施打 静脉点滴注射过程中的病患者,需如厕或活动时,所使用具有可携式的功能及其便利性的 储液筒结构,其可免除对伸缩支撑架的依赖及伴随负担,并可提高病患者的自主方便性与 活动性。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现有习知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是由一瓶塞穿刺针1,一接 设于瓶塞穿刺针1末端的滴液筒2、一连接于滴液筒2输出端上的长条输液导管3、一接固 在输液导管3末端管口上的静脉注射针4及一套挂于该输液导管3外管壁面上的滴速调节 器5所组成。当病患者100要进行皮下静脉点滴注射时,必须先将瓶塞穿刺针1穿刺插入 药液瓶60的瓶塞61内(或药液袋7的瓶塞内,如图2所示),再将药液瓶60倒立后使其瓶 底朝上,并利用瓶底的吊孔座62而吊挂于例如伸缩支撑架10的顶部挂钩11上(如图3所 示),或是病床旁的墙壁上挂钩等高处位置,如此才可靠重力作用来促使药液瓶60内的药 液L,依序通过瓶塞穿刺针1及滴液筒2后,再经由输液导管3到达静脉注射针4,进而得以 顺利地对病患者100完成静脉点滴注射的施打。上述病患者100接受静脉点滴注射的过程中,常会遇有尿急而需如厕,或者因住 院躺卧病床过久而需下床进行短暂活动等情况,因此在医疗院所常见的方式,便是由病患 者100推着伸缩支撑架10利用其底座12上的滚轮13来移动随进入厕所如厕(如图3所 示)或进行短暂行走活动的目的;然而,在整个伴随伸缩支撑架10移动的过程中,却也衍生 出许多的不便与缺失如下1、由于伸缩支撑架10为具有滚轮13的活动物体,若病患者100稍有握持操控不 慎便会碰撞到周遭的他人或物品,程度较轻则导致药液瓶60摇晃,若碰撞程度较重者,则 会发生与挂钩11产生脱离掉落地面的结果,更严重时也会连带地使施打于上手臂102的静 脉注射针4移位并伤到病患者100的静脉;再者,因施打静脉点滴注射的病患者100都是处 于有疾病的非正常体能状态,故若透过提醒来要求提高警觉,以避免不发生碰撞也是不可 能达成的。2、对于某些住院期较长的病患者100,除在病房内如厕所需的短距离移动伸缩支 撑架10外,更需在每日的病房户外活动上做较长距离的移动,因此,在推移伸缩支撑架10 的过程中所发生碰撞的机率更高,而且户外的地面也非完全平坦,这些因素加总后也更加 重病患者100与其家属活动的心理与身体双重负担,又一般病房内的厕所空间并非宽敞, 病患者100如厕时也需费心注意不要受到伸缩支撑架10的干扰妨碍使得每次的如厕都倍 觉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o007] 本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ooos] 一储液筒,为透明的密闭中空圆柱体,其具有一顶部面、一底部面及一侧边面,该顶部面与底部面之间由侧边面圈围连接成一体,并在内部形成有一中空容纳室,又该顶部面与底部面的中央位置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穿刺管及一出口管,且该穿刺管及出口管内部的中空管道均与中空容纳室相互贯通,其中,该穿刺管的自由端是设置成渐缩状的穿刺针头,而固定端则设具成较大管径的底座管,另靠近顶部面的侧边面上再凸设有一朝底部面方向弯折并与侧边面相互平行的弹性压掣杆,且该弹性压掣杆的末端位置上又凸设有一朝向侧边面的凸点,其中,该弹性压掣杆的外径尺度小于穿刺管的底座管管径尺度,且借其凸点而与侧边面之间保持有一间隔的空间;及[ooog] 一针头套筒,其顶面设置成封闭端而底面设具成开口端的长条中空圆筒体,由开口端往封闭端的筒体内部凹设有一中空容置室,其中,该开口端的内缘面口径尺度大于储液筒中弹性压掣杆的杆径尺度,但略小于穿刺管的底座管管径尺度,且该中空容置室的长度又较穿刺管的长度略长。[0010] 其中,该储液筒的侧边面上标示有容量刻度。[0011] 其中,该储液筒的侧边面上增设有一弹性夹具。[0012] 其中,该储液筒的侧边面上也可更换增设成一组自黏性公扣带与母扣带。[0013] 其中,该储液筒中弹性压掣杆与其侧边面之间的空间可使用一长条黏扣带来穿越并束缚固定于病患者的上手臂上。[0014] 其中,该储液筒的出口管末端上更以一连接软管来接设有一滴液筒。[0015] 本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优点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携式的功能及使用上的便利性,除可免除依赖伸缩支撑架的伴随使用外,又能提高病患者的自主方便性与活动性,同时也能免除厕所空间过小所带来如厕时的不便。[
][0016] 图l为习知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0017] 图2为习知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二。[0018] 图3为病患者施打习知静脉点滴注射装置并吊挂于伸缩支撑架上的示意图。[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0021] 图6为图5中5—5剖面线的剖面图。[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2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入药液瓶的剖面示意图。[0024] 图9为本实用新型脱离出药液瓶的剖面示意图。[0025] 图lo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立体示意图。[0026] 图11为图lo中11—11剖面线的剖面图。[0027]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预备挂置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示意图。[00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已挂置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示意图。[002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3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实施例使用于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3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实施例已夹持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示意图。[0032]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实施例已夹持于病患者衣袖上的示意图。[0033]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又--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34]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又--实施例预备黏贴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示意图。[0035]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又--实施例已黏贴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示意图。[0036]图21为本实用新型配合习知自黏扣带的立体示意图。[0037]图2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习知自黏扣带黏贴固定于病患者上手臂的示意图。[0038]图23为本实用新型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39]图24为本实用新型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40]图25为本实用新型再--实施例穿刺入药液瓶的剖面示意图。[0041]图26为本实用新型再--实施例脱离出药液瓶的剖面示意图。[0042]图27为本实用新型再--实施例作动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具体标号如下[0044]1-瓶塞穿刺针2、70-滴液筒[0045]3_输液导管4-静脉注射针[0046]5-滴速调节器6-长条黏扣带[0047]7-药液袋8-连接软管[0048]10-伸缩支撑架11-挂钩[0049]12-底座13-滚轮[0050]20-储液筒21-顶部面[0051]22-底部面23-侧边面[0052]24-中空容纳室25-穿刺管[0053]26-出口管27-弹性压掣杆[0054]28-凸点29-容量刻度[0055]30-针头套筒31-封闭端[0056]32-开口端33-中空容置室[0057]40-弹性夹具50-公扣带[0058]51-母扣带60-药液瓶[0059]61-瓶塞62-吊孔座[0060]100-病患者101-_上手臂[0061]102-下手臂103--上衣口袋[0062]104-衣袖251--穿刺针头[0063]252-底座管L-药液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包括一储液筒20,为透明的密闭中空圆柱体,具有一顶部面21、一底部面22及一侧边 面23,该顶部面21与底部面22之间由侧边面23圈围连接成一体,并在内部形成有一中空 容纳室24,又该顶部面21与底部面22的中央位置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穿刺管25及一出口管 26,该穿刺管25及出口管26内部的中空管道均与中空容纳室24相互贯通,其中,穿刺管25 的自由端设置成渐缩状的穿刺针头251,而固定端则设置成较大管径的底座管252,另靠近 顶部面21的侧边面23上再凸设有一朝底部面22方向弯折且与侧边面23相平行的弹性压 掣杆27,且该弹性压掣杆27的外径尺度小于穿刺管25的底座管252管径尺度,且在末端位 置上又凸设有一朝向侧边面21的凸点28,借该凸点28使得弹性压掣杆27的杆身与侧边面 23之间保持有一间隔的空间,另于侧边面23上又标示有容量刻度29 ;及一针头套筒30,顶面设具成封闭端31而底面设具成开口端32的长条中空圆筒体, 由开口端32往封闭端31的筒体内部凹设有一中空容置室33,其中,该开口端32的内缘面 口径尺度大于储液筒20中弹性压掣杆27的杆径尺度,但略小于穿刺管25的底座管252管 径尺度,且该中空容置室33的长度又较穿刺管25的长度略长;经由开口端32通过弹性压 掣杆27自由端上的凸点28,可使弹性压掣杆27穿置入中空容置室33内,并借其凸点28的 回弹力压迫作用,而使得针头套筒30可被夹持固定于储液筒20的侧边面23与弹性压掣杆 27之间。续如图7及图8所示,上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与习知静脉点滴注射装置中的 输液导管3、静脉注射针4及滴速调节器5 —起搭配,只要将输液导管3套接于储液筒20的 出口管26上,并将储液筒20中穿刺管25的穿刺针头251穿刺插入药瓶液60的内,便可对 病患者100进行皮下静脉注射,故完全不改变目前静脉点滴液注射的方式;当病患者100欲如厕或做病房外活动时,即如图9至图13所示,首先,以未被静脉 注射针4施打的另一只手去握住储液筒20,并施力将其穿刺管25的穿刺针头251拔出药瓶 液60的瓶塞61外(如图9所示),接着,将原套固夹持于弹性压掣杆27上的针头套筒30 抽离后,再以其开口端32对准穿刺管25的穿刺针头251来套盖包覆住整个穿刺管25 (如图 10及图11所示),最后,把储液筒20上的弹性压掣杆27直接置于病患者100的上衣口袋 103处,并透过弹性压掣杆27的凸点28下压即可完成整个储液筒20夹挂于上衣口袋103 上的操作(如图12及图13所示),其使用操作过程既简单又快速达成可携式的功能,此时, 因储液筒20的中空容纳室24内仍充填有药液L,故不会阻断静脉点滴液注射的进行,同时 病患者100又可在完全不必借助伸缩支撑架10的使用下,来随意进行如厕或做病房外的活 动。如图14至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储液筒20的侧边面23 上更增设有一弹性夹具40 (如第图14所示),其具有以夹持的方式来将储液筒20夹持固 定于病患者100的上衣口袋103上(如图16所示),故对于某些无上衣口袋103的病患者 100而言,仍可借由该弹性夹具40夹持于衣袖104上(如图17所示),而达成可携式的功 能及使用上的便利性。再如图18至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其中,该储液筒20的侧边面 23上也可更换增设成自黏性公扣带50 (如图18所示),并将母扣带51先贴固于病患者100 的上衣口袋103或衣袖104上(如图19所示),即可利用该公扣带50与母扣带51的相互黏贴方式,来达成快速将储液筒20黏固于上衣口袋103或衣袖104上(如图20所示),其 也具有可携式的功能及使用上的便利性。又如图2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更可使用一长条黏扣带6来穿越储液筒20中 弹性压掣杆27与其侧边面23之间的空间(如图21所示),再束缚固定于病患者100的上 手臂101上(如图22所示),其也具有可携式的功能及使用上的便利性。如图23至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其更于储液筒20的出口管26 末端上,使用一连接软管8来接设有一滴液筒70,如此,可解除对于某些进行如厕或做病房 外活动的病患者100,因看不到储液筒20其中空容纳室24内的药液L是否有点滴的状态所 导致的不安疑虑,且也具有可携式的功能及使用上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储液筒,为透明的密闭中空圆柱体,其具有一顶部面、一底部面及一侧边面,该顶部面与底部面之间由侧边面圈围连接成一体,并在内部形成有一中空容纳室,又该顶部面与底部面的中央位置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穿刺管及一出口管,且该穿刺管及出口管内部的中空管道均与中空容纳室相互贯通,其中,该穿刺管的自由端是设置成渐缩状的穿刺针头,而固定端则设具成圆形的底座管,另靠近顶部面的侧边面上再凸设有一朝底部面方向弯折并与侧边面相互平行的弹性压掣杆,且该弹性压掣杆的末端位置上又凸设有一朝向侧边面的凸点,其中,该弹性压掣杆的外径尺度小于穿刺管的底座管管径尺度,且借其凸点而与侧边面之间保持有一间隔的空间;及一针头套筒,其顶面设置成封闭端而底面设具成开口端的长条中空圆筒体,由开口端往封闭端的筒体内部凹设有一中空容置室,其中,该开口端的内缘面口径尺度大于储液筒中弹性压掣杆的杆径尺度,但小于穿刺管的底座管管径尺度,且该中空容置室的长度又大于穿刺 管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 液筒的侧边面上标示有容量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 液筒的侧边面上增设有一弹性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 液筒的侧边面上也可更换增设成一组自黏性公扣带与母扣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 液筒中弹性压掣杆与其侧边面之间的空间可使用一长条黏扣带来穿越并束缚固定于病患 者的上手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储 液筒的出口管末端上以一连接软管来接设有一滴液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点滴注射装置的可携式储液筒结构,由一储液筒及一针头套筒所组成,当病患者需如厕或活动时,仅需把储液筒的穿刺管拔出药液瓶的瓶塞,便可将夹持于储液筒中弹性压掣杆上的针头套筒抽出,并直接套盖于穿刺管上,再利用该弹性压掣杆来夹持于病患者上衣口袋的袋口处,就可免除依赖伸缩支撑架的伴随使用,进而完全避免因使用伸缩支撑架所导致碰撞情形的发生,以及提高病患者的自主方便性与活动性,并摆脱药液瓶伴随的负担,同时又能免除厕所空间过小所带来如厕时的不便等诸多优点。
文档编号A61M5/152GK201692427SQ20092027010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3日
发明者吴国城 申请人:吴振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