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麻风病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455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麻风病合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麻风病合剂的配方,是纯中草药。
背景技术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件接触件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现有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法,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麻风病合剂,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配比,达到副作用小,成本低,治疗效果好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麻风病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配比原料制成黄连8-10克,黄芩8-10 克,黄柏8-10克,桅子8-10克,丹皮8-10克,丹参8-10克。优选的原料配方如下黄连9克,黄芩9克,黄柏9克,桅子9克,丹皮9克,丹参9克。本发明方剂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黄连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 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芩性味归经寒;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柏性味归经寒;苦;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桅子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丹皮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丹参性味归经微寒;苦;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瘴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 心绞痛。本发明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副作用小,成本低,可以代替抗生素。自1970年一月至今在解放军52医院和四川甘孜人民医院治疗麻风病20例,并与使用其它抗生素20例做对照。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有效率90%,其它抗生素的有效率75%。本发明的药分别与对照进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的药在消除临床症状,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其它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制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取黄连8克,黄芩8克,黄柏8克,桅子8克,丹皮8克,丹参8克。混合后加热1小时制成300毫升注射液。使用方法病损部位和穴位注射,每穴位和部位注射0. 3-0. 3毫升。穴位有公孙穴,涌泉穴,然谷穴,足三里穴和梁丘穴。实施例二 取黄连9克,黄芩9克,黄柏9克,桅子9克,丹皮9克,丹参9克混合后加热1小时制成300毫升注射液。使用方法病损部位和穴位注射,每穴位和部位注射0. 3-0. 3毫升。穴位有公孙穴,涌泉穴,然谷穴,足三里穴和梁丘穴。实施例三取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桅子10克,丹皮10克,丹参10克。混合后加热1小时制成300毫升注射液。使用方法病损部位和穴位注射,每穴位和部位注射0. 3-0. 3毫升。穴位有公孙穴,涌泉穴,然谷穴,足三里穴和梁丘穴。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麻风病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配比原料制成黄连8-10克,黄芩8-10克, 黄柏8-10克,桅子8-10克,丹皮8-10克,丹参8-10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麻风病合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配比原料制成黄连9 克,黄芩9克,黄柏9克,桅子9克,丹皮9克,丹参9克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抗麻风病合剂其特征是使用病损部位和穴位注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抗麻风病合剂,由下述配比原料制成黄连8-10克,黄芩8-10克,黄柏8-10克,栀子8-10克,丹皮8-10克,丹参8-10克。本发明的药使用病损部位和穴位注射,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副作用小,成本低,可以代替抗生素,效果优于其它药物。
文档编号A61K36/756GK102258607SQ2010101917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9日
发明者宫怀恒 申请人:宫怀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