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91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器械,具体涉及脊柱定位器,特别是涉及颈椎前路钢板 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在颈椎损伤治疗中,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是经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行前路 椎间盘或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后,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可以维持颈椎固定的强度,保 持固定阶段即时稳定性,防止颈椎后凸畸形发生。该项技术提高了植骨融合率,降低了植骨 块塌陷率,能够防止骨块移位,并缩小融合范围。但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有些因椎体骨量 和骨强度进一步下降,颈椎椎体骨质结构不再具有承重功能,采用椎体螺钉复位固定骨折 时,易致螺钉松动脱落,导致内固定的失败。国知局2003年4月9日授权公告了“一种新型颈椎前路自锁内固定装置”(授权 公告号为CN 2543495Y),该装置由一的钢板、若干枚将固定于椎体上的自攻螺钉和锁紧螺 钉组成。上述专利方案虽然可将植骨融合的骨材料稳固地固定的颈椎骨上,防止颈椎后凸 畸形发生,但是,其中所述的钢板是由自攻螺钉攻入椎体固定的,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来说极易发生螺钉松动脱落而失败。国知局2009年8月26日还授权公告了 “一种劲椎前 路钢板固定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 201295280Y),该系统的钉板结构与上述实用新型专利 方案基本相同,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所发表的“经前路下颈椎(C3 C7)内 固定器的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 一文披露了李承等设计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该系统 的主要特征在于采用膨胀螺钉固定,以加大椎体与螺钉的握持力,但是此举对于骨质疏松 患者仍然是事与愿违。
发明内容鉴于现在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颈椎前路钢 板系统中螺钉与椎体的连接强度,以避免螺钉松动脱落而导致固定失败。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该装置由固定板、自攻螺钉和锁定螺钉组成, 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两头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安装自攻螺钉的锥形斜孔,两头的端面设有安装锁 定螺钉的螺孔,该螺孔与所述的锥形斜孔连通,其中,位于固定板上头的锥形斜孔的轴线η 与固定板纵剖面P—侧的夹角β为31° 士1 2°至48° 士1 2°,与固定板横剖面q 下侧的夹角α为1° 士1 2°至15° 士1 2° ;位于固定板下头的锥形斜孔的轴线η 与固定板纵剖面P另一侧的夹角β,为31° 士1 2°至48° 士1 2°为,与固定板横剖 面q下侧的夹角α,为1° 士1 2°至15° 士1 2° ;且,β,- β = 1 2°,α,- α =1 2° ;[0009]自攻螺钉的钉帽为与所述锥形斜孔相匹配的锥体;锁定螺钉为定位螺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螺钉的定位头为球头,所述自攻螺 钉的钉帽的外表面密布有与所述锁定螺钉的定位头相匹配的冠状凹窝。人的颈椎骨共有7块,自上而下分别为Cl C7,需要进行前路植骨的病变通常集 中于中下颈椎,即C3 C7的5个节段,因此,前路钢板固定系统通常是将覆盖在椎体上的 固定板采用自攻螺钉固定在C3 C7节段的椎体上。为了寻求坚强固定的手段,本发明人 对颈椎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大量人体颈椎骨样本的实测发现,与椎体相连的 椎弓根与颈椎体的纵剖面的夹角(令其为β)为31° 48°,且自节段C3至C7以2° 3°递增,而与颈椎体的横剖面下侧的夹角(令其为α)则为1° 15°,且自节段C3至 C7以1° 2°递增;对于不同的患者个体来说,所述的α和β角的偏差约为1° 2°, 即士1 2°。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板上安装自攻螺钉的安装孔设计成锥 形,并使其轴线的倾斜方向与椎弓根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以便与之匹配的自攻螺钉可经 疏松的椎体攻入密实的椎弓根。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椎弓根较椎体相对密实而坚硬,且 骨钉的长度较传统椎体钉增长,有效地增加了骨钉接触面积,加强了固定的牢固度,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的一头尽管只能穿一根自攻螺钉,但其较现有技术的牢固程度是可以预 见的。

图1 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 主视图,图2为图1的纵剖面图,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图5 为图1的C-C剖面图(放大)。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攻螺钉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 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 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为主视图,图8为图7的F F剖视图,图9为图7的D-D剖视图, 图10为图7的EE剖视图,图11为图10的G-G剖面图(放大)。图12和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 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2为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H-H剖视图,图14为图12的J-J 剖视图,图15为图12的K-K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 1如图7 11所示,本实施例为固定于颈椎骨C3和C4节段的单节段颈椎前路钢板 固定装置,其中,固定板1如图1 5所示,自攻螺钉2如图6所示。参见图1 5,固定板1两头的中部分别设有一锥角γ为5°的锥形斜孔4,两头 的端面设有螺孔5,该螺孔5与所述的锥形斜孔4连通。所述的锥形斜孔4中,位于固定板 1上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η与固定板1纵剖面ρ左侧的夹角β为36°,与固定板1横剖 面q下侧的夹角α为4° ;位于固定板1下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η与固定板1纵剖面ρ 右侧的夹角β’为38. 5°,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5. 5°。参见图6,自攻螺钉2为内六角沉头螺钉,其钉帽为与固定板1上的锥形斜孔4相匹配的锥体;所述锥体的锥角Y’也为5°,表面设有与所述锁定螺钉3的定位头相匹配的 冠状凹窝6。参见图11,锁定螺钉3为普通的十字槽沉头定位螺钉。例 2参见图12 图15,本实施例为固定于颈椎骨C3和C5节段的两节段颈椎前路钢板 固定装置。本例的下述以外的结构与例1相同固定板1的长度为可覆盖颈椎骨C3和C5节段;位于固定板1上头的自攻螺钉2 的轴线(即位于固定板1上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n与固定板1纵剖面ρ左侧的夹角β 为36°,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4° ;位于固定板1下头的自攻螺钉2的轴 线(即位于固定板1下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η与固定板1纵剖面ρ右侧的夹角β,为 41°,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7°。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该装置由固定板(1)、自攻螺钉(2)和锁定螺钉(3)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两头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安装自攻螺钉(2)的锥形斜孔(4),两头的端面设有安装锁定螺钉(3)的螺孔(5),该螺孔(5)与所述的锥形斜孔(4)连通,其中,位于固定板(1)上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n与固定板(1)纵剖面p一侧的夹角β为31°±1~2°至48°±1~2°,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1°±1~2°至15°±1~2°;位于固定板(1)下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n与固定板(1)纵剖面p另一侧的夹角β’为31°±1~2°至48°±1~2°为,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1°±1~2°至15°±1~2°;且,β’ β=1~2°,α’ α=1~2°;自攻螺钉(2)的钉帽为与所述锥形斜孔(4)相匹配的锥体;锁定螺钉(3)为定位螺钉。
2.根据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 定螺钉(3)的定位头为球头,所述自攻螺钉(2)的钉帽的外表面密布有与所述锁定螺钉(3) 的定位头相匹配的冠状凹窝(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固定板(1)两头的中部分别设有一安装自攻螺钉(2)的锥形斜孔(4),两头的端面设有安装锁定螺钉(3)的螺孔(5),该螺孔(5)与所述的锥形斜孔(4)连通,其中,位于固定板(1)上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n与固定板(1)纵剖面p一侧的夹角β为31°±1~2°至48°±1~2°,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1°±1~2°至15°±1~2°;位于固定板(1)下头的锥形斜孔(4)的轴线n与固定板(1)纵剖面p另一侧的夹角β’为31°±1~2°至48°±1~2°为,与固定板(1)横剖面q下侧的夹角α’为1°±1~2°至15°±1~2°;且,β’-β=1~2°,α’-α=1~2°;自攻螺钉(2)的钉帽为与所述锥形斜孔(4)相匹配的锥体;锁定螺钉(3)为定位螺钉。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710445SQ20102002704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0日
发明者孙培栋, 李鉴轶, 欧阳钧, 赵卫东, 陈春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