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85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注射器具,特别是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是为满足注射针与注射器分别毁型、分别保护,同时提供对废弃的注射器(未接触过血液以及不具有生物毒性的)回收再利用可能的一种超前理念而设计一种的注射器具。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主要是指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器具,它涉及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注射器。注射器是可将药液抽取到其内腔中的容器及注射工具,而注射 (穿刺)针,则是向注射部位进行穿刺并建立药液输注通道的工具。二者配合共同实现药液的注射功能。它们在人类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器具。但是,随着自然界疾病的发展与病毒、细菌的变异,随血液或体液接触而发生的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日趋严重(如吸毒人员对注射器具的共同或重复使用,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注射针对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也非常严重,甚至引发AIDS、乙肝、丙肝等疾病的传播)。对注射器具的一次性使用的严格要求已上升为各国的法规要求。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严格规范了安全注射三要素1、 对使用者无害;2、对接受者(病人)无害;3、对环境无害;目前,临床使用的多是普通注射器或是被动安全注射器,在完成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的目的后,不能实现注射器的自动毁形(存在重复使用的可能)或是通过回拉推杆并将其折断而被动毁形(增加操作步骤), 而且注射针在使用后不能隐藏,存在刺伤医护人员或废物处理人员的风险;为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公开了大量的安全注射器的技术方案,但是多数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使安全注射器的推广使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安全注射器在国内推广使用的步伐非常缓慢。在中国专利局公开的200余份安全注射器专利中,绝大多数是利用注射器推杆前端的锁闩结构,在药液推注完毕后,将注射针座的相关结构互锁,形成连接,再以人工方式将注射针抽拉离退、缩进注射器筒内,进行保护,然后再把注射器推杆施行手工折断,对注射器毁形。其不足是1、当使用将注射针抽拉回注射器外筒的保护方案时,注射器在注射前的抽药及排除气体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不能将推杆推压到底,否则将使注射器在治疗前发生自毁,而不能实现其预定工作;2、结构复杂,造成不同的安全注射器部件不能相互交换替代,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3、由于结构上的不足,使产品使用习惯与临床注射操作规程不一致,使操作程序增加,使用烦琐,医护人员不能接受,产品不受欢迎等。以上诸多因素,都造成上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市场上难以推广和推广缓慢的局面。使我国一次性医疗注射器具的安全自毁产品在应用和推广上受到干扰,国家和企业难以将现有的资源充分有效的使用到安全可靠、价廉物美、制造容易、符合临床医护注射操作常规和使用习惯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具上来。
另外,我们知道在废弃的注射器与注射针中,注射针因为是接触了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属于高危的医用废弃物,而注射器则是溶药器具,在使用中仅仅与药液接触,属于一般的医用废弃物,有国内专家在学术报告中指出——溶药用的医用废弃物,经过多年的实践观察,至今没有发现其材料在回收再利用方面存在危害;我们也经过充分的探讨和论证, 认为凡是未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以及生物毒性的医用废弃物(在此专指溶药用注射器和输液器)在毁型后,其原料存在于下游行业再次利用的可能(虽然,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放开),仅以废弃的输注溶药器械为例,我国每年的废弃物总重达10万吨之多,而这些料多是高级别的一次废弃料,如果将这些废弃料再利用于建材行业,每年可以生产多达 20万吨的下水管道,可以创造40亿的经济价值,可以直接创造4万个就业机会。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商机,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也是走向低碳发展的一条道路。为此,我们提出了注射针与注射器的分别保护理念,就是要摒弃现有的用注射器来保护注射针的错误理念,在注射针得到切实保护的同时,将溶药用的注射器解放出来,使之具有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可能。本人在CN101099876A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一次性使用的具有主动式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及主动式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针的技术方案,但其注射器由于仅有再行程设计,而没有二次再行程结构,所以在推注药液完毕时容易错误触发安全注射针的保护动作。本人还在CN101357M5A专利中公开了另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一次性使用的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本技术方案具有典型的再行程结构设计,可以避免二次再行程动作的误发生,是在解决注射器与注射针安全保护方面较好的技术方案。在此提出提出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一是能够解决除CN101357M5A专利以外各技术方案的不足,同时,也提出一个与CN101357M5A专利结构不同的可以解决上述各种不足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的优点还在于 符合注射针与注射器分别保护的先进理念对于注射器的特殊要求。 注射器的构造将更加简单。 更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实施。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是突破现有公开技术的全新方案,具有本质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满足注射针与注射器分别毁型、分别保护的一种理念超前的注射器具,同时还具有构建精简、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和制造容易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由外筒、胶塞、推杆和芯杆组成。其中芯杆和胶塞都安装在推杆上,并置于外筒的内腔中。外筒为上端有卷边,下端有满足国际标准ISO 594-1 :1986锥头的圆筒状体,其中,在卷边的内沿均勻分布有数量多于2个的、向内凸出的挡块,挡块在面向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三角形和下部是矩形的组合5边形,所有挡块的平面弧度之和不大于360°,且任一挡块的平面弧度不大于90°,任何两个挡块之间均有垂直缝隙,并且此缝隙的宽度大于推杆上的块状凸起的宽度;外筒上的挡块的内径略大于推杆上的推管外径,并小于推杆上的块状凸起的外沿直径。
胶塞为上端有较大圆形开口,正中有圆环空间、底部正中有孔的圆柱体,其正中的圆环空间可以容纳推杆上的挡板并与之紧密配合,底部的孔的直径略小于芯杆上的顶杆的直径。推杆由上部的凸台及顶块、中部推管上的块状凸起和下部的挡板组成。推杆上部的凸台为圆环形,其外径略小于芯杆上的护沿的内径,凸台的上端面有数个沿圆周均勻布置的、向上凸出的顶块,顶块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与芯杆上的压块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相同,其中顶块的高度等于设计预期的再行程的长度,任意两个顶块之间的空间均可容纳一个芯杆上的压块,在顶块的上端面正中有指向轴心方向的凹槽; 在推杆中部的推管的上段有向外伸出的、沿圆周均勻布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的块状凸起, 块状凸起在面向推杆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矩形和下部是倒三角形的组合5边形,其矩形的高度大于外筒上的挡块的高度,块状凸起的外侧直径小于外筒的内径。芯杆由上部的盖帽、中部的十字撑和下部的顶杆组成。芯杆上部的盖帽为上有圆形顶板、顶板边缘有向下伸出的圆形护沿的帽状,其中,在圆形护沿的外侧有连续的齿槽, 在圆形护沿的底端面有向内伸出的扣台,在距扣台上端面一个压块的高度(或相当于推杆上的一个顶块高度)的地方设置有与扣台相同的第二扣台,扣台的内缘直径小于推杆上的凸台外径;在盖帽的顶板内侧有数个绕圆心均勻布置的、向下凸出的的压块,在压块的正中有向下凸起的楞筋,并与顶块上的凹槽的大小、方向、位置相当;芯杆中部的十字撑的外沿直径小于推杆的推管内径;芯杆下部的顶杆的直径略大于胶塞上的中孔直径,小于外筒上的锥头的内孔径。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出厂时,芯杆插接在推杆中,推杆上的顶块与芯杆上的压块相对应、压块上的楞筋进入顶块上的凹槽中,芯杆上的扣台与推杆上的凸台相扣合,此时,芯杆上十字撑的下端面到推杆上的推管内底面的距离大于顶块的高度;胶塞装在推杆上的挡板上,并置于外筒的内空间中,当胶塞与外筒的内底面接触时,芯杆上的顶杆处于外筒上的锥头内孔中,推杆上的块状凸起正好进入外筒上的挡块之间,使推杆不得作相对于外筒的旋动,若旋动芯杆,则芯杆上的压块与推杆上的顶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并直至错位,此时,芯杆将可以再次作相对于外筒的向下运动(即再行程),同时,芯杆上的顶杆也将在锥头的内空间中继续向前(用以把注射针从注射器的锥头上推脱,从而完成针器的分离);而当推杆上的块状凸起没有与外筒上的挡块相互作用时,推杆则不仅可以可随芯杆一起上下移动,还可以随芯杆一起旋动,即推杆和芯杆之间不能发生相对旋动。使用中,当药液推注完毕并拔除注射针后,推杆上的块状凸起将自动进入外筒上的挡块之间;当需要启动再行程功能时,只需握住芯杆上的盖帽使之产生相对于外筒的旋动,由于推杆上的块状凸起与外筒上的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推杆随外筒一起保持不动,随着芯杆的旋动,其上的压块与推杆上的顶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并直至错位,此时,芯杆将可以再次作相对于外筒的向下运动并使芯杆上的顶杆突出在锥头孔之外 (即再行程)。这样,就完成了设计预期的再行程功能,同时还由于推杆上的凸台在执行再行程过程后将与芯杆上的第二扣台发生扣合,从而导致使用过后的注射器在胶塞接触外筒内底面时,芯杆上的顶杆必然突出在锥头孔之外,也就是说,此时的注射器将不可能装上注射针,所以,使得废弃后的注射器不能再次重复使用,而实现了设计预期的安全自毁功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满足了器针分离、分别毁形的设计思想,使主动式自毁注射器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不改变临床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实现了注射器的安全自毁的主动设计。特别是本发明的再行程的结构设计突破了现存的所有安全注射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其安全性更高,使用便捷,且符合临床使用操作规范。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由于采用了器针分离、分别毁形的设计思想,使用后的注射器满足回收处理的设计预期(因为临床中注射器只接触了药液),符合循环再利于的生活理念。所以,本发明的应用,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注射器具的回收再利用将是留给社会的一笔财富。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在使用前(未启动再行程功能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在使用后(启动再行程功能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展开示意图,由本图可知本发明由外筒1、胶塞2、推杆3和芯杆4组成,其中外筒1为上端有卷边la,下端有满足国际标准ISO 594-1 :1986锥头的圆筒状体,其中,在卷边Ia的内沿均勻分布有数量多于2个的、向内凸出的挡块lb,挡块Ib 在面向外筒1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三角形和下部是矩形的组合5边形,所有挡块Ib的平面弧度之和不大于360°,且任一挡块Ib的平面弧度不大于90°,任何两个挡块Ib之间均有垂直缝隙,并且此缝隙的宽度大于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北的宽度;外筒1上的挡块Ib 的内径略大于推杆3上的推管外径,并小于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北的外沿直径。胶塞2为上端有较大圆形开口,正中有圆环空间、底部正中有孔加的圆柱体,其正中的圆环空间可以容纳推杆3上的挡板3a并与之紧密配合,底部的孔加的直径略小于芯杆4上的顶杆如的直径。推杆3由上部的凸台3c及顶块3d、中部推管上的块状凸起北和下部的挡板3a组成。推杆3上部的凸台3c为圆环形,其外径略小于芯杆4上的盖帽如的护沿的内径, 推杆3上的凸台3c的上端面有数个沿圆周均勻布置的、向上凸出的顶块3d,顶块3d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与芯杆4上的压块4d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相同,其中顶块3d的高度等于设计预期的再行程的长度,任意两个顶块3d之间的空间均可容纳芯杆4上的一个压块4d,在顶块3d的上端面正中有指向轴心方向的凹槽3dl ;在推杆 3中部的推管的上段有向外伸出的、沿圆周均勻布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的块状凸起北,块状凸起北在面向推杆3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矩形和下部是倒三角形的组合5边形,其矩形的高度大于外筒1上的挡块Ib的高度,块状凸起北的外侧直径小于外筒1的内径。芯杆4由上部的盖帽4c、中部的十字撑4b和下部的顶杆如组成。芯杆4上部的盖帽4c为上有圆形顶板、顶板边有向下伸出的圆形护沿的帽状,其中,在圆形护沿的外侧有连续的齿槽4c2,在圆形护沿如1的底端面有向内伸出的扣台4e,在距扣台如上端面相当于一个压块4d高度(或相当推杆3上的一个顶块3d的高度)的地方设置有与扣台4e相同的第二扣台,扣台如的内缘直径小于推杆3上的凸台3c外径;在盖帽如的顶板内侧有数个绕圆心均勻布置的、向下凸出的的压块4d,在压块4d的正中有向下凸起的楞筋4dl,并与推杆3的顶块3d上的凹槽3dl的大小、方向、位置相当。芯杆4中部的十字撑4b的外沿直径小于推杆3的推管内径;芯杆4下部的顶杆如的直径略大于胶塞2上的孔加的直径,小于外筒1上的锥头的内孔径。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在使用前(未启动再行程功能时)的示意图,由本图可知芯杆4插接在推杆3上,芯杆4上的压块4d与推杆3上的顶块3d相对应,并且,压块4d 上的楞筋4dl进入顶块3d上的凹槽3dl的空间中,芯杆4上的扣台如与推杆3上的凸台 3c发生扣合,芯杆4上的十字撑4b的下端面到推杆3上的推管的内底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推杆3上的顶块3d的高度;胶塞2安装在推杆3上的挡板3a上,并被置于外筒1的内空间中,当胶塞2没有与外筒1的内底面接触时,胶塞2、推杆3和芯杆4的组合体可以在外筒1 的内空间中一起自由运动;当胶塞2与外筒1的内底面接触时,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北将自动进入外筒1上的挡块Ib之间的垂直缝隙中,并可以与挡块Ib相互作用,使推杆3不得在外筒1的内空间旋动,同时,芯杆4上的顶杆如将进入外筒1上的锥头内孔中。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在使用后(启动再行程功能后)的示意图,由本图可知 在药液推注完毕并拔除注射针后,此时,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北已经进入外筒1上的挡块 Ib之间的缝隙中,并且可以与外筒1上的挡块Ib相互作用而阻止推杆3相对于外筒1的旋动;当需要启动再行程功能时,只需握住芯杆4上的盖帽如使之产生相对于外筒1的旋动,旋动力将克服顶块3d上的凹槽3dl与压块4d上的楞筋4dl之间的相互阻力,使芯杆4 相对推杆3发生旋动,直至顶块3d与压块4d之间发生错位,然后,再向下推动芯杆4使其相对于外筒1继续向下运动一个顶块3d的行程(即再行程),直到推杆3上的凸台3c与芯杆4上的第二扣台4el发生扣合,同时,顶杆如也将在外筒1的锥头内空间中继续向下并从锥头的内孔中伸出,同时将连接在锥头上的注射针从外筒1上顶掉,从而完成注射针与注射器的分离。这样,通过注射器的再行程功能的实现,完成了注射器本身的自毁保护、注射针的脱离和注射针安全保护启动的设计预期,其中,再行程功能的启动具有清晰可辨的动作过程,并且可以避免再行程功能的误触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不同于现今已知技术的全新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由外筒(1)、胶塞O)、推杆⑶和芯杆⑷组成,其中胶塞(2)和芯杆(4)都安装在推杆(3)上,并被置于外筒(1)的内空间中,其特征在于外筒(1)为上端有卷边(Ia),下端有满足国际标准ISO 594-1 1986锥头的圆筒状体, 在卷边(Ia)的内沿均勻分布有数量多于2个的、向内凸出的挡块(Ib);胶塞O)为上端有较大圆形开口,正中有圆环空间、底部正中有孔Oa)的圆柱体;推杆(3)由上部的凸台(3c)及顶块(3d)、中部推管上的块状凸起(3b)和下部的挡板 (3a)组成;推杆C3)上部的凸台(3c)为圆环形,其上端面有数个沿圆周均勻布置的、向上凸出的顶块(3d),顶块(3d)的高度等于设计预期的再行程的长度,在顶块(3d)的上端面正中有指向轴心方向的凹槽(3dl),在推杆(3)中部的推管的上段有向外伸出的、沿圆周均勻布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的块状凸起(3b);芯杆(4)由上部的盖帽(如)、中部的十字撑Gb)和下部的顶杆Ga)组成;芯杆(4)上部的盖帽Ge)为上有圆形顶板、顶板边有向下伸出的圆形护沿Gcl)的帽状,其中,在盖帽 (4c)的顶板内侧有数个绕圆心均勻布置的、向下凸出的的压块(4d),在压块Gd)的正中有向下凸起的楞筋Gdl),在圆形护沿Gcl)的外侧有连续的齿槽Gc2),在圆形护沿(如1) 的底端面有向内伸出的扣台(4e),在距扣台Ge)上端面相当于一个压块Gd)高度(或相当推杆(3)上的一个顶块3d的高度)的地方设置有与扣台Ge)相同的第二扣台Gel)。
2.根据权利要求1外筒(1)上的挡块(Ib)在面向外筒(1)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三角形和下部是矩形的组合5边形,所有挡块(Ib)的平面弧度之和不大于360°,且任一挡块(Ib)的平面弧度不大于90°,任何两个挡块(Ib)之间均有垂直缝隙,并且此缝隙的宽度大于推杆⑶上的块状凸起(3b)的宽度;外筒⑴上的挡块(Ib)的内径略大于推杆(3)上的推管外径,并小于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3b)的外沿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胶塞(2)上的圆环空间可以容纳推杆(3)上的挡板(3a)并与之紧密配合,底部的孔Oa)的直径略小于芯杆(4)上的顶杆Ga)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推杆(3)上的凸台(3c)的外径略小于芯杆⑷上的护沿Gcl)的内径,凸台(3c)上的顶块(3d)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与芯杆(4)上的压块 (4d)的数量、平面尺寸(含位置)和高度相同,且任意两个顶块(3d)之间的空间均可容纳芯杆⑷上的一个压块Gd);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3b)在面向推杆(3)轴心方向的投影为上部是矩形和下部是倒三角形的组合5边形,其矩形的高度大于外筒(1)上的挡块(Ib) 的高度,块状凸起(3b)的外侧直径小于外筒(1)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芯杆⑷上的压块Gd)的正中有向下凸起的楞筋^11),并与推杆(3)的顶块(3d)上的凹槽(3dl)的大小、方向、位置相当,芯杆中部的十字撑Gb) 的外沿直径小于推杆(3)的推管内径;芯杆(4)下部的顶杆Ga)的直径略大于胶塞(2)上的孔Oa)直径并小于外筒⑴上的锥头的内孔径;扣台Ge)的内缘直径小于推杆⑶上的凸台(3c)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当芯杆(4)上的压块Gd)与推杆(3) 上的顶块(3d)之间的位置处于相对时,芯杆⑷上的扣台Ge)可以与推杆(3)上的凸台 (3c)发生扣合;当芯杆(4)上的压块Gd)与推杆(3)上的顶块(3d)之间的位置处于相错时,芯杆上的第二扣台Gel)可以与推杆(3)上的凸台(3c)发生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当芯杆(4)上的压块Gd)与推杆(3)上的顶块(3d)之间的位置处于相对时,芯杆(4)上的楞筋(4dl)进入推杆(3)上的凹槽(3dl) 中,并且,芯杆(4)上的十字撑Gb)的下端面到推杆(3)上的推管的内底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推杆(3)上的顶块(3d)的高度,此时,推杆(3)可以随芯杆(4) 一起运动,即推杆(3)与芯杆(4)之间不可发生相对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本发明的一种再行程安全注射器在药液推注完毕并拔除注射针后,即胶塞O)与外筒(1)的内底面接触时,推杆(3)上的块状凸起(3b)将自动进入外筒⑴上的挡块(Ib)之间的缝隙中,并阻止推杆C3)做相对于外筒(1)的旋动,同时,芯杆(4)下部的顶杆Ga)将进入外筒(1)上的锥头的内孔径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和权利要求8在注射完毕后需要启动再行程功能时,只需通过旋动芯杆(4)上的盖帽(如),使芯杆(4)上的压块Gd)与推杆(3)上的顶块(3d)之间由原来的相对位置,转变为相错位置,从而可以使压块Gd)和顶块(3d)的组合高度由原来的重叠状态转化为叠合状态,即可以使芯杆(4)相对于外筒(1)继续向下运动一个相当于顶杆C3)上的顶块(3d)高度的行程(即再行程), 同时,芯杆(4)上的顶杆Ga)将在外筒(1)上的锥头的内孔径中继续向下运动,并从锥头的内孔径中向下伸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由外筒、胶塞、推杆和芯杆组成。芯杆和胶塞都安装在推杆上,并随推杆一起可以在外筒中上下移动,同时,推杆上的顶块与芯杆上的压块上下对应;在使用中,当药液推注完毕并拔除注射针后,推杆上的块状凸起进入外筒上的挡块之间的缝隙中,两者相互作用可以阻止推杆相对于外筒的旋动;当需要启动再行程时,只需旋动芯杆上的盖帽,就可使推杆上的顶块与芯杆上的压块之间发生错位,从而使芯杆可以在外筒内继续向下移动一个行程(即再行程),同时,顶杆也将在锥头的内孔中向前移动并从锥头的内孔中伸出,同时将连接在锥头上的注射针顶掉。这样,就实现了注射器的自毁和再行程的预期功能。
文档编号A61M5/31GK102274562SQ2011101209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亚根 申请人:张亚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