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1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骨骼或关节非外科处理的矫形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颈椎的牵引器。
背景技术
颈椎脱节是一种由创伤引起颈椎椎体滑移以及关节突交锁的颈椎损伤。目前临床上颈椎脱节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方法通常指颅骨牵引复位法,该方法通过将牵引弓固定于颅骨上,利用砝码对牵引弓施加力,使得脱位的关节面松开,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在牵引复位过程中,设定砝码起始重量(如国外多数沿用的 Cotler方法中砝码的起始重量为10英镑,约2. 5kg),往后每隔一段时间增加一定的重量 (如Cotler方法中每1小时递增10英镑),并通过放射影像监视复位情况。上述的颅骨牵引复位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取得了治疗效果。在上述牵引复位法中,牵引的目的在于将交锁的关节突拉开,一般只需要拉伸一个关节突的高度-6_9mm即可,但是在传统的牵引复位装置中,没有限位机构,关节突的拉伸距离达到上述值时,不会自动停止拉伸,容易造成过牵损伤;同时,由于牵引力逐级增加,会出现少增加一级拉力不足,多增加一级则因拉力过大而造成过牵损伤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逐级增加牵引力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以施加渐变的牵引力的颈椎牵引器,如杭州思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颈椎牵引器,其主要结构为在支架上设置一滑块,滑块的一头通过绳索连接于牵引弓上,另一头通过串接有弹簧拉力计的绳索连接于一棘轮的转轴上。使用时,拨动棘轮,使得滑块与棘轮之间的绳索逐渐的缠绕在棘轮轴上,从而对牵引弓产生牵引拉力。由于整个牵引过程是由人工施力的,因此施力的大小完全在医师的掌控之中。但是,由于上述颈椎牵引器缺少限位机构,如果要准确地控制行程依然存在困难。此外,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颈椎脱节是由于构成关节突交锁的上下椎体的关节突错位而无法自然复位,因此通常将上下椎体的关节突拉开后,要在手工的配合下使上椎体的关节突绕过下椎体的关节突而复位。然而,上述复位过程需要医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法,加之在牵引过程中人体的颈部缺少合适的着力点,因此上述市售颈椎牵引器仅能完成整个手术中牵弓I工作,仍无法给上述手工复位提供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颈椎牵引器,该颈椎牵引器为颈椎脱节复位手术中的复位过程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它具有人体支承板和设在人体支承板上的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的牵引装置由一头铰接在人体支承板上的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滑块和分别与滑块一头连接的牵引弓及牵引机构,其中所述的牵引弓连接于滑块朝支架与人体支承板铰接的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所对应的人体支承板上设有一与滑块滑移方向所在垂直平面平行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端头所对应的滑块上设有一导槽,该导槽朝牵引弓的一头为穿支撑板的通槽,朝牵引机构的一头为沉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中,所述的牵引机构的作用在于对滑块施加牵引力从而拉动滑块滑动,该牵引机构可以是螺纹传动机构或棘轮机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常用机构,其中,当所述的牵引机构为螺纹传动机构时,该螺纹传动机构时可以是由设在滑块上的螺母和设在支架上的螺杆构成,也可以是由设在支架上的螺纹孔以及匹配于该螺纹孔内的螺杆构成,其中,所述的螺杆与滑块连接;当所述的牵引机构为棘轮时,滑块与棘轮之间采用绳索连接,其中绳索与棘轮连接的一端缠绕在与棘轮同轴设置的一线轮上。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与人体支承板之间的一种优选连接结构为支撑板的底部设有一螺纹孔,其内匹配有一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两头支承在设于人体支承板上的轴承座上。通过旋转所述的调节螺杆,可调整支撑板与滑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设定不同的牵引距离。为了便于实时观察牵引机构在牵引时所施加的拉力,所述滑块与牵引机构之间串接有一弹簧拉力计。当所述的牵引机构由设在支架上的螺纹孔以及匹配于该螺纹孔内的螺杆构成时,所述的弹簧拉力计连接于螺杆与滑块之间,两者的连接结构为螺杆的末端设有一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朝滑块的一头设有连接环,所述的弹簧拉力计的一头与该连接环连接,另一头与滑块连接。进行牵引手术时,为了防止患者的身体移动,可在人体支承板上位于牵引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一对作用于患者肩部的挡板,每一挡板分别固定于一滑杆上,每一滑杆分别穿设在一支撑座内并可在该支撑座内相对于另一滑杆相向或反向滑动;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固定滑杆的定位螺钉。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其人体支承板上设有支撑板,滑块上设有导槽,且所述的导槽在朝牵引弓的一头为穿支撑板的通槽,而朝牵引机构的一头的沉槽,因此在使用中可将支撑板插在导槽内沉槽的一头,使所述的支架与人体支承板之间形成一向上的倾斜角,即使人体肩膀以上的部分向上倾斜,进而将人体的头部向上倾斜牵拉。一旦所述的支撑板在盲槽内滑移到通槽内,所述的支架便人体向下转动。由此可见,只要预设好支撑板在所述沉槽内滑移的距离,即保证上下椎体的关节突一旦被拉开后,支撑板便滑入并穿越另一头的通槽,进而使人体肩膀以上的部分向下转动。此时,只要用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慢慢下放,脱节部位的上椎体的关节突便绕过下椎体的关节突,尔后慢慢撤去牵引力即可顺利复位。由上面的描述可知,本发明的颈椎牵引复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牵引时,由于患者头部受到的牵引力的方向相对于人体支承板倾斜向上,该方向与脱节的上椎体的错位方向相顺应,因此牵引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因关节突交锁而产生的阻力减小。2、牵引距离可以预先设定,能够防止过牵损伤。通过调整支撑板端头在滑块的滑槽的位置,可以设定支架向下转动前滑块所滑移的距离,该滑移距离即为对椎体的牵引距离。所述的牵引距离可根据X线透视照片中解开关节突交锁所需的最小拉伸距离以及颈椎其他组织的弹性蠕变距离来确定。3、当滑块的滑动距离达到所设定的牵引距离时,交锁的关节突被拉开的距离刚好达到可复位的大小,此时支架带动人体头部向下的转动,使得牵引方向与脱节的上椎体的复位方向相顺应,可自动地弓I导椎体复位。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 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3为滑块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牵引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支架与人体支承板的铰接部位的放大图,图6为支撑板与人体支承板连接部分的放大图。图7 图9图2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7为滑块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牵引机构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支架与人体支承板的铰接部位的放大图。图10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滑块部分的一个使用状态图。图11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状态图。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牵引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 图18为应用本发明的颈椎牵引复位器时脱节椎体复位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5为复位前的椎体的状态示意图,图16为交锁的关节突被拉开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7 为脱节椎体复位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18为脱节椎体复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 图9,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的支架2由并行的两根铁杆组成, 这两根铁杆的一头铰接在设置于人体支承板1上的铰接座7上(见图5和图9),其中,靠近铰接座7 —头的两根铁杆之间的距离较大,另一头的两根铁杆之间的距离较小;所述的人体支承板1为木板。参见图1和图2,所述支架2上位于两根铁杆之间距离较小的一头上设有滑块3,该滑块3上设有两个套在两根铁杆上的滑套3-3,滑块3朝支架2与人体支承板 1铰接的一头通过绳索5与牵引弓4连接,另一头与牵引机构连接。其中,所述的牵引机构为一螺纹传动机构,该螺纹传动机构由设置于支架2的末端的连接块9上的螺纹孔以及匹配于该螺纹孔中的螺杆8构成,所述螺杆8的端部设有一旋转接头25,该旋转接头25朝滑块3的一头设有连接环,一弹簧拉力计10的一头连接在该连接环上,另一头通过绳索5与滑块3连接(见图4和图8)。参见图1 3和图7,与所述的滑块3对应的人体支承板1上设有一支撑板6,该支撑板6的板面与滑块3的滑动方向所在的垂直平面平行。滑块3上设有与其滑动方向平行的导槽3-1,该导槽3-1朝牵引弓4的一头为通槽,朝向牵引机构的一头上横跨有一支撑块3-2从而形成盲槽。所述支撑板6的上端伸进导槽3-1内并支撑在所述的支撑块3-2 上,所述通槽的长度a与支撑板6的上端头的宽度b相等(见图7)。所述支撑板6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为以支架2和人体支承板1之间的铰接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支撑板 6与人体支承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支撑板6的底部设有一螺纹孔,其内匹配有一调节螺杆11,该调节螺杆11的两头支承在设于人体支承板1上的轴承座12上(见图6)。参见图5和图9,所述的人体支承板1上位于牵引弓4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作用于患者肩部的挡板14,每一挡板14分别固定于一滑杆15上,每一滑杆15分别穿设在一支撑座13内并可在该支撑座13内相对于另一滑杆15相向或反向滑动,所述的支撑座13上设有固定滑杆15的定位螺钉M。通过调节所述的滑杆15来调整两挡板14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肩宽的患者。实施例2参见图12和图13,本例中,所述的牵引机构为一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包括一基板16和设置在基板16上的棘轮17,其中基板16固定于连接块9上,棘轮17的下方设有棘爪20,棘爪20上设有扭转弹簧22,该扭转弹簧22对棘爪20所施加的弹力使得棘爪20始终抵紧于棘轮17上。棘轮17的转轴上设有拨杆18,该拨杆18上设有抵紧在棘轮17的轮齿的拐角上的拨片19,拨片19上设有扭转弹簧22,该扭转弹簧22对拨片19所施加的弹力使得拨片19始终抵紧于棘轮17上;棘轮17上设有与该棘轮17同轴的线轮23。所述的棘轮机构与滑块3之间连接有弹簧拉力计10,其连接结构为弹簧拉力计10的一头连接在基板16的下部,另一头与绳索5的一端连接,该绳索5的另一端绕过设在滑块3上的一定滑轮21并反向延伸至基板16处,再绕经一设置在基板16上的定滑轮21后缠绕在所述的线轮23上。上述的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沿棘轮17的转动方向扳动拨杆18,拨杆18上的拨片19推动棘轮17转动,当棘轮17转过一个齿轮后,将拨杆18往回扳,使得拨片19作用在下一个轮齿上;重复上述过程便可让棘轮17间歇性地转动。棘轮17转动后,所述的绳索 5不断地缠绕在线轮23上,从而拉动滑块3朝牵引机构一头滑动。当滑块3需要往回滑动时,可松开棘爪20,使得棘轮17可以反转,即可将绳索5松开,滑块3可往回滑动。本实施例上述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参见图14,本例中,所述的牵引机构为螺纹传动机构,该螺纹传动机构由设置于滑块3上靠近牵引机构一头的螺母3-4以及与该螺母3-4匹配的螺杆8组成,其中所述的螺杆8的一头穿设在连接块9内的滑动轴承孔中。本实施例上述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颈椎牵引复位器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和图2,进行牵引操作前,先设定牵引距离旋转支撑板6底部的调节螺杆11,从而调整支撑板6的端头在导槽3-1内的位置,使得支撑块3-2上靠近牵引弓4 一头的侧面与支撑板6端面上靠近牵引机构一头的侧边之间的距离c等于待设定的牵引距离。 牵引操作时,通过牵引机构拉动滑块3滑动,参见图15,此时牵引弓4对颈椎产生的拉力方向B与脱节的上椎体沈的错位方向相顺应;参见图10,当所述的支撑块3-2上靠近牵引弓 4 一头的侧面与支撑板6端面上靠近牵引机构一头的侧边重合时,交锁的脱节椎体中上椎体26的关节突沈-1和下椎体27的关节突27-1被拉开(参见图16);所述的支架2以及滑块3在重力作用下绕支架2与人体支承板1间的铰接轴线往下转动至支撑板6的底部(见图11),此时脱节的上椎体沈受到的牵引力方向D与其复位方向相顺应(见图17),在此复位引导力的作用下,脱节的上椎体沈的关节突沈-1绕过下椎体27的关节突27-1复位到正常位置(见图18)。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它具有人体支承板(1)和设在人体支承板(1)上的牵引装置, 其中所述的牵引装置由一头铰接在人体支承板(1)上的支架O)、设在支架( 上的滑块 (3)和分别与滑块(3) —头连接的牵引弓(4)及牵引机构,其中所述的牵引弓(4)连接于滑块C3)朝支架( 与人体支承板(1)铰接的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C3)所对应的人体支承板(1)上设有一与滑块C3)滑移方向所在垂直平面平行的支撑板(6),该支撑板 (6)端头所对应的滑块(3)上设有一导槽(3-1),该导槽(3-1)朝牵引弓(4)的一头为穿支撑板(6)的通槽,朝牵引机构的一头为沉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机构为螺纹传动机构,该螺纹传动机构由设在滑块(3)上的螺母(3-4)和设在支架(2)上并与螺母(3-4)相匹配的螺杆(8)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机构为螺纹传动机构,该螺纹传动机构由设在支架上的螺纹孔以及匹配于该螺纹孔内的螺杆(8)构成,其中,所述的螺杆⑶与滑块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8)与滑块(3) 之间设有一弹簧拉力计(10),两者的连接结构为螺杆(8)的末端设有一旋转接头(25),该旋转接头0 朝滑块(3)的一头设有连接环,所述的弹簧拉力计(10)的一头与该连接环连接,另一头与滑块C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与人体支承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支撑板(6)的底部设有一螺纹孔,其内匹配有一调节螺杆 (11),该调节螺杆(11)的两头支承在设于人体支承板(1)上的轴承座(1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支承板(1)上位于牵引弓⑷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一对作用于患者肩部的挡板(14),每一挡板(14)分别固定于一滑杆(1 上,每一滑杆(1 分别穿设在一支撑座(1 内并可在该支撑座(1 内相对于另一滑杆(1 相向或反向滑动;所述的支撑座(1 上设有固定滑杆(1 的定位螺钉 0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复位器,它具有人体支承板(1)和设在人体支承板(1)上的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的牵引装置由一头铰接在人体支承板(1)上的支架(2)、设在支架(2)上的滑块(3)和分别与滑块(3)一头连接的牵引弓(4)及牵引机构,其中所述的牵引弓(4)连接于滑块(3)朝支架(2)与人体支承板(1)铰接的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3)所对应的人体支承板(1)上设有一与滑块(3)滑移方向所在垂直平面平行的支撑板(6),该支撑板(6)端头所对应的滑块(3)上设有一导槽(3-1),该导槽(3-1)朝牵引弓(4)的一头为穿支撑板(6)的通槽,朝牵引机构的一头为沉槽。
文档编号A61H1/00GK102198026SQ2011101308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陈仲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