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撑开椎间盘腔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4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撑开椎间盘腔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撑开(牵弓丨,Distrahieren)椎间盘腔的系统,如从DE 100 03 050 C2中已知的那样。
背景技术
对于退化的/变性的脊柱段来说,可能的治疗方案在于,完全或部分去除椎间盘并把植入物插入椎间盘腔中。植入物通常设计为螺纹件或保持架,并旋拧或敲入椎间盘腔中。植入物使相邻的椎骨保持距离并实现了椎间盘腔的逐渐骨化,这最终导致相邻的椎骨的结合。此外,还存在可移动的植入物,其通常称为假体,并保持相邻的椎骨的移动性。退化的椎间盘通常太扁平,使得界定椎间盘腔的椎骨之间的距离必须增大。当去除椎间盘时,情况仍如此。通过被插入椎间盘腔中的牵引器来撑开椎间盘腔。如果以侵入性最小的方式把植入物插入椎间盘腔中,则需仅使用极小的通向椎间盘腔的进入开口。因为另一方面需要相对较大的力来撑开椎骨,所以排除了精密机械的方案。为了撑开椎间盘腔,上述DE 100 03 050 C2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个牵引器的系统。 每个牵引器具有截面为卵形(ovals)的牵引头。通过牵引器围绕其纵轴的转动,牵引头在椎间盘腔中竖起,由此撑开椎间盘腔。为了保持椎间盘腔的撑开并能够移除牵引器,将套管推套在牵引器上,套管在其远端上具有两个伸入椎间盘腔的间隔舌。在此,如此安排间隔舌的宽度,即间隔舌使椎间盘腔保持在被撑开的状态。由此,可以在移除牵引器后将植入物或预先将钻头插入椎间盘腔中。如果希望且可以进一步地撑开椎间盘腔,那么靠近套管插入另一个牵引器,该牵引器的牵引头具有更大的尺寸。通过牵引器的转动,其牵引头在椎间盘腔中竖起,由此进一步撑开椎间盘腔。接着将具有较宽的间隔舌的套管推套在第二牵引器上。假设椎间盘腔具有相应的能够被撑开的能力,这种过程可以一直继续,只要具有不同宽度的间隔舌的套管可以彼此靠近地布置在椎间盘腔中。已知的系统的问题在于,牵引器和套管必须相对较长,从而才能突出超过患者身上露出的进入管足够的长度。如果套管然后被推套在牵引器的远突出进入管的近端上,则整个布置结构变得不太实用,因为套管的近端也极远地向上伸展。在该高度,例如可能有手术显微镜、光源、监视屏等。则必要时这些物体必须被转动地移开或以其它方式从手术位置取下,从而实现将套管推套在牵引器上。此外,问题还在于,在套管可以被推套在牵引器的近端上之前,必须去除固定在牵引器上的把手。然而,没有把手外科医生不可能再精确地引导牵引器。在最不利的情况下, 这可能导致牵引器的牵引头在作用于牵引头上的力的影响下在椎间盘腔中扭转,并因此完全或部分损失之前设定好的牵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前述类型的系统以使其易于使用。
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系统实现。根据本发明,每个套管具有沿整个长度延伸的纵向狭缝,因此其可以侧向地套在牵弓I器上。替代将套管沿轴向推套在牵引器的近端上,根据本发明的套管侧向地套在牵引器上,或更确切地说,套在牵引器的从进入管突出的部段上。由此不需要在牵引器的近端上有大的自由空间,而这一点在已知的系统中对于沿轴向将套管推套在牵引器上是必需的。然而,重要的是,在侧向地套上套管时,不必移去固定在牵引器上的把手。因此,外科医生可以套上套管,并同时通过固定在牵引器上的把手不间断地握住牵引器。因此,不会在套上套筒时,失去之前由外科医生选择的牵引器的空间对准以及牵引器的转动位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中,每个牵引器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为杆形的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的远端上布置有牵引头,该牵引头的截面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当截面为卵形时,不会有锋利的边缘损伤敏感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卵形通常理解为封闭的曲线,其光滑且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在数学上可以由此定义光滑性,即该曲线一次连续可微。因此,该截面还可具有直部段,然而,该部段连续地、亦即没有形成拐点地过渡为弯曲的部段。椭圆(Ellipse)是卵形的特例。在此,在所有牵引器中卵形的半轴之间的比例可以是相同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牵引器的主体部分上设有具有增大的截面的区域,该区域对应于在套管的纵向狭缝中的以窗口的形式加宽的区域。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套管仅可以在唯一的轴向相对位置,或者,如果设有多个以窗口的形式加宽的区域则在多个轴向的相对位置侧向地套在牵引器之一上。套管和牵引器可以如此设定尺寸,即在各种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牵引器可以被同一个套管容纳,以及反之每个牵引器至少可以被容纳在两个不同大小的套管中。通过这种方式,可逐步撑开椎间盘腔,而不必把多个牵引器彼此并排地插入椎间盘腔中。总之,根据本发明的牵引过程可以通过关键词总结如下“小牵引器-小套管-较大牵引器-较大套管-更大牵引器-更大套管等”。牵引器的主体部分可以具有整体为圆形的截面。当具有增大的截面的区域由环形的加厚部形成时,则这可用于在套管中轴向地引导牵引器。该系统可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不同的牵引器上的把手。这不仅减少了制造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用于在操作中待准备的材料的量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牵引器的具有较大截面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固定部段形成,该固定部段形成在牵引器上,用于可拆卸地固定把手。在固定状态下,把手可从杆形的主体部分沿径向地突出,从而通过围绕牵引器的纵轴转动把手,牵引器可以在套管内转动。此外,所述系统还可具有轴向限定件,其至少在牵引器的一个转动位置中限定了牵引器在套管内朝向远端方向的轴向运动。该轴向限定件尤其可以如此设计,即至少在牵引器的一个转动位置中,牵引器的牵引头不能移动越过相应套管的远端。通过这种方式阻止了椎间盘腔的背离外科医生的一侧上的敏感组织被插入太深的牵引器损伤。所述轴向限定件可以包括从牵引器的杆形的主体部分侧向地突出的突耳,以及形成在套管上的与突耳共同作用的轴向止挡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该轴向止挡表面可以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套管纵向的平面内延伸。
此外,可以设置转动限定件,其至少当牵引器在各个套管中处于由轴向限定件限定的轴向端部位置中时,限定牵引器在套管中沿转动方向的移动性。转动限定件阻止了牵引器沿错误的方向转动,以及牵引器不再相对于套管定向,使得套管可侧向地从牵引器上取下。在此,每个转动限定件可包括也用于轴向限定的突耳,以及与突耳共同作用的转动止挡表面。在此,转动止挡表面优选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套管纵向的平面内延伸。轴向止挡表面和转动止挡表面可以通过凹口限定,所述凹口形成在两个从套管沿直径相对地突出的突出部中。每个套管可以在近端上具有沿径向突出的作用表面,该作用表面在与套管纵向垂直的平面内延伸。该作用表面尤其可以构造成可利用锤子或其它击打工具小心地迫使间隔舌进入椎间盘腔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作用表面例如可以形成在突出部上,该突出部的凹口限定了轴向止挡表面和转动止挡表面。套管的间隔舌优选是套管壁的一部分,且由两个套管壁中的切口限定,所述切口在套管的远端处彼此相对。因此,切口的周向延伸限定了间隔舌的宽度。在间隔舌之间,套管可以具有支承肩部,所述支承肩部彼此之间的外部间距大于间隔舌的宽度。当间隔舌被插入椎间盘腔时,利用该支承肩部,套管可以止靠在界定椎间盘腔的椎骨上。此外,本发明的主题还包括用于撑开椎间盘腔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多个套管,所述套管分别在其远端上具有两个间隔舌。该间隔舌在垂直于套管纵向上具有宽度,不同套管该宽度不同。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多个牵引器,所述牵引器分别具有至少基本上为杆形的主体部分。在各种情况下,牵引器的远端处布置有牵引头,该牵引头的截面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为卵形。每个牵引器可被插入至少一个套管中且可在其中围绕牵引器的纵轴转动。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给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图1是套管的透视图,该套管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部分;图2是图1示出的套管的正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套管的侧视图;图4是图1示出的套管的仰视图;图5是具有安置在其上的把手的牵引器的透视图,该牵引器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部分;图6是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图5示出的牵引器处于第一转动位置;图7是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所述牵引器在转动90°后处于第二转动位置;图8是图5示出的且具有把手的牵引器的透视图,图1至图4中示出的套管侧向地套在该牵引器上;图9是如图8所示的透视图,但套管被向下推;
图10是如图9所示的透视图,其中套管已到达其轴向端部位置;图11是穿过根据图5的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但额外地插入套管的间隔舌;图12是如图10所示的透视图,但在牵引器重新转动士90°之后;图13是牵引器重新转动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是如图12所示的透视图,但在牵引器部分拉出之后;图15是拉出牵引器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6是如图14所示的透视图,但在部分地插入另一具有较大的牵引头的牵引器之后;图17是插入另一牵引器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8是在另一牵引器已被转动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9是在拉出套管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0是在插入具有较宽的间隔舌的套管之后穿过椎间盘腔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I.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撑开椎间盘腔的系统包括多个套管和牵引器,它们之间仅在一定的尺寸上不同。a)套管下面首先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套管之一。这些附图分别是套管的透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仰视图。整体用10表示的套管具有近端,该近端在附图中朝向上,且在椎间盘手术中使用套管10时朝向外科医生。套管10的彼此相对且在图1至3中朝向下的端部称为远端。在手术中,通过预先露出的进入开口使套管10的远端首先被插入患者体内。套管10具有基本上环形的截面;然而也可以具有其它截面,例如方形截面。纵向狭缝14平行于套管10的纵轴12延伸,亦即从套管10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纵向狭缝14具有宽度参见图2),该宽度仅在大窗口 16的区域中、小窗口 18的区域中以及在远端处扩大,如将在下面进一步地说明的。在套管10的近端处形成有两个突出部20、22,这两个突出部20、22沿直径相对地位于彼此对面,且从套管10的纵轴12沿径向突出。两个突出部20、22的近端表面形成作用表面对、26,该作用表面MJ6是平坦的且垂直于套管10的纵轴12延伸。如稍后进一步说明的那样,作用表面24 J6可用于利用锤子或其它击打工具迫使套管10的远端进入患者的椎间盘腔中。两个突出部20、22朝着纵轴12分别具有凹口观、30。凹口 28、30的径向界定表面在此分别为凹形且同心地朝彼此弯曲。凹口 28、30的在与套管10的纵轴12垂直的平面内延伸的底面在此形成轴向止挡表面;34,两个在平行于纵轴12的平面内延伸的侧向壁形成转动止挡表面36、38。套管10在其远端上具有两个沿直径彼此相对的切口 40、42,在这两个切口之间留有两个间隔舌44、46,这两个间隔舌44、46彼此相对。因此,通过套管壁的一部分形成间隔舌44、46,然而该间隔舌朝向远端被近似卵形地倒圆,如从图3的侧视图中最佳地看到的。
切口 40的近端端面形成第一支承肩部48,而相对的切口 42由于在那里延伸的纵向狭缝14限定出两个较窄的第二支承肩部50。支承肩部48与支承肩部50之间的外部间距为a,且该距离大于间隔舌44、46的宽度b。为了解释间隔舌44、46的对于功能来说的重要的尺寸,下面参考图3和图4。两个间隔舌44、46沿着垂直于纵轴12延伸的横向具有宽度b且沿着纵向12具有高度h。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套管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不同,然而也可以在套管10的内径和外径, 进而在支承肩部48、50之间的外部间距上不同。b)牵引器下面根据图5说明牵引器的结构。以透视图示出且整体用60表示的牵引器同样具有在图5中朝向上的近端和在图5在朝向下的远端。牵引器60基本上由杆形的、截面为圆形的主体部分62组成。在近端附近,在主体部分62上形成有用于可拆卸地固定转动把手66的固定部段64。当牵引器60被引入套管10中时,可以借助于转动把手66使牵引器 60围绕其纵轴68在套管中转动。在相对的远端上,主体部分62带有牵引头70,如图6的示意性剖视图所示出的, 该牵引头70具有卵形的截面。在此,该椭圆的较短的半轴用ei表示,而较长的半轴用%表示。牵引头70被朝向远端倒圆,使得牵引头70没有任何锋利的棱角。牵引头70朝向近端由沿径向突出的肩部71限制,该肩部71由环绕的环圈73形成。该牵引头70沿轴向方向具有与间隔舌44、46的高度h大致相同的高度。在主体部分62上的固定部段64与牵引头70之间还形成有突耳72,该突耳72大致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并且主体部分62上形成有三个环状加厚部74、76、78。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牵引器60尤其在牵引头70的截面,即半轴ei、e32的长度上彼此不同。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杆形主体部分62的直径也不同,相应地加厚部74、76、78 也不同。相反,对所有牵引器60来说,固定部段64设计为相同的。由此同一个转动把手66 可以固定在所有不同的牵引器60上。II.使用下面参照图6至图20描述如何使用前述由套管10和牵引器60组成的系统,以撑开椎间盘腔。在第一步骤中,露出通向椎间盘腔的入口。在此,该入口例如可以为侧后向入口。 在大多数情况中,完全或部分去除椎间盘。在这种情况下,界定椎间盘腔的椎骨W1、W2通常朝向彼此运动,由此减小了椎间盘腔的高度。图6示出了在两个彼此邻接的椎骨Wl、W2之间形成的且由80表示的略少于椎间盘腔的一半(的椎间盘腔)。其右边连接有脊椎管以及椎间盘腔的另一半(未示出)。在第二步骤中,牵引器60的牵引头70被引入如此暴露出和形成的椎间盘腔80,牵引头70的尺寸确定为在图6示出的转动位置中,牵引头70仅恰好配装在椎间盘腔80中。 在该转动位置中,短半轴ei平行于脊柱的纵向延伸,使得牵引头70沿着该方向具有其最小尺寸。为此,优选具有固定在其上的转动把手的牵引器60的远端首先被引入露出的进入管中,且借助于转动把手66进入在前面提及的转动位置中。沿径向突出到牵引头70之上的肩部71最终止靠在椎骨W1、W2上,并因此防止牵引头70的远端被太深地插入椎间盘腔80 中,由此防止伤害到椎间盘腔80的后端处的敏感组织。
在第三步骤中,牵引器60借助于转动把手66转动约90°。牵引头70在椎间盘腔80中伴随地进行该转动,并由此竖起,如从图7可见的那样。在转动期间,牵引头70使椎间盘腔80逐渐展开,直至椎骨W1、W2之间的距离等于长半轴%的长度的两倍。因此,通过这种转动使椎间盘腔80被撑开2 (e2-ei)。在图7中示出这种状态。在第四步骤中,套管10侧向地套在牵引器60上,如从图8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在可用的套管组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套管中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至少近似等于椎间盘腔80的目前已调节到的高度2 · %。如从图8看到的那样,在侧向套上套管10时,其大窗口 16容纳牵引器60的固定部段64。相应的情况适用于套管10的小窗口 18和牵引器60上的上部环形加厚部74。对于牵引器60的两个布置在加厚部74下的环形加厚部76、78来说,不需要窗口,因为在套管 10被套在牵引器60上时,加厚部76、78位于套管10的远端之下。此外,从图8明确可知, 套管10仅可以在所示出的轴向位置中侧向地套在牵引器60上。在其它的相对轴向位置中, 固定部段64和加厚部74、76、78阻止了侧向的套上。因此在套管10被套在牵引器60上时,把手66可以保持固定在牵引器60上。由此,外科医生可以使牵引器60的空间对准以及其轴向转动位置在套管10被套上期间保持不变。此外,在第二步骤中,在插入牵引器60时用于监控的手术显微镜可保持就位而不必转动离开。因为通常在后续的第五步骤中也需要使用手术显微镜,所以这一点是重要的。在该第五步骤中,已被侧向地套上的套管10在轴向上沿着牵引器60下降,如在图 9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到的,且通过箭头P表示。在此,加厚部74、76、78用作径向导向件,其使牵引器60以轴向可移动的方式在套管10中对中,并且由此确保牵引器60在套管10中不倾斜且使间隔舌44、46坐落在牵引器60的环绕的环圈73上。当仍在患者体外进行在图 8中示出的侧向套上时,套管10在沿轴向下降时进入患者的进入开口中。在某一轴向位置中,间隔舌44、46初次接触椎骨W1、W2。套管10然后仍继续下降一小段;如果这需要较大的力,外科医生可以小心地利用锤子或其它击打工具击打在套管 10的近端处的作用表面24 J6上。继续这种插入过程直到位于套管10的远端处的支承肩部48、50止靠在相邻的椎骨Wl、W2的椎骨边缘上。因为第一支承肩部48与第二支承肩部 50之间的外部间距a沿横向大于到达椎间盘腔80 (参见图3)中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 所以这种止靠是可能的。当到达该端部位置时,套管10的间隔舌44、46位于牵引器60的牵引头70的高度处,如在图10的透视图中示出的。在该轴向位置中,间隔舌44、46占据椎间盘腔80中的在图11中示出的位置。如已经提到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对应于长度2 · e2,而间隔舌44、46之间的距离a大于 2-e20这样,当在第六步骤中牵引器60在椎间盘腔中被再次转动90°使得牵引器60占据了图12中所示出的位置时,椎骨W1、W2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这种90°的转动中,牵引器60的突耳72被转动进入套管10的突出部20、22中的凹口 28、30的其中之一中,并在轴向止挡表面32、34上被引导。因此在转动运动期间不会发生由于疏忽而使牵引器60被更深地插入椎间盘腔80中的情况。套管10本身不能更深地进入椎间盘腔80,因为其支承肩部48、50抵靠在相邻的椎骨Wl、W2的边缘上。在牵引器60转动了 90°后,椎骨Wl、W2仅支承在套管10的间隔舌44、46上,如在图13的截面图中可以看到的。因此,完全释放了牵引器60的牵引头70的负载,使得在第七步骤中在该转动位置中可以把牵引器60完全从套管10中拉出,如从图14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到的且用箭头P2表示的。不可能侧向地取出套管10,因为套管10已经部分地位于通向椎间盘腔80的狭窄的进入管中。由此,在手术位置之上仍具有足够的空间,以拉出牵引器60,包括转动把手66。如图15的截面所示出的,在椎间盘腔80中现仅有套管10的两个间隔舌44、46。可能设置的手术显微镜可以转动离开,因为通常对于随后的第八步骤不需要该手术显微镜。在该第八步骤中,具有较大牵引头70的牵引器60被插入套管10中,如在图16中通过箭头P3示出的那样。该另一牵引器60的牵引头70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在如图17的剖视图中示出的转动位置中时,牵引头70在两个间隔舌44、46之间仍有空间。因此,牵引头 70的尺寸2 · e2略小于间隔舌44、46之间的距离a。在插入过程的末尾,较大的牵引头70突入椎间盘腔80内,如在图17中示出的。突耳72最终支承在套管10的轴向止挡表面32、34的其中之一上,由此阻止了牵引头70过深地插入椎间盘腔80中。在牵引器60的该转动位置中,牵引器60的突耳72侧向地抵靠在套管10的近端处的转动止挡表面36、38的其中之一上。在第九步骤中,较大的牵引器60在套管10中转动了 90°,其中突耳72在转动运动的最初仍抵靠在轴向止挡表面32、34的其中之一上。在此,转动止挡表面36、38与突耳 72共同用于阻止牵引器60被沿错误的方向转动。这是因为,当沿错误的转动方向转动时, 把手66将不面向纵向狭缝14,而是面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在图10中远离观察者), 从而使得套管10不再能够被侧向地从牵引器60取出。牵引头70通过牵引器60的转动在椎间盘腔80中竖起并撑开椎间盘腔,如在图18 的截面中示出的那样。在此,同样地,撑开的程度仍为2 (e2_ei)。通过再次的牵引,套管10的两个间隔舌44、46被再次释放负载,从而在第十步骤中,可以把套管10从进入管中拉出(图19)。一旦套管10到达一与图8 (当然用于之前使用的牵引器)中示出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套管10就可被侧向地从牵引器60取出。在第十一步骤中,选择具有更大的内径的套管10,套管10被侧向地套在牵引器60 上,然后沿轴向下降,直到更大的套管10的间隔舌44、46进入椎间盘腔80(图20)。在这种情况下,现在使用的套管10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至少近似等于已经两次被撑开的椎间盘腔80的高度,因此为2 · e2,其中%为最后一次使用的牵引器60的长半轴的长度。最后一次插入的牵引器60可以再次通过上面已经描述的方式在转动了 90°之后从套管10中取出。一旦外科医生得出结果,即在椎骨W1、W2的牵引后,椎间盘腔80的高度对于待插入的植入物来说足够大,则植入物可以通过套管10被插入椎间盘腔80中。必要时,首先仍借助钻头在脊背后部的椎骨边缘上钻出进口。相反,如果外科医生得出需要进一步牵引的结论,则其将具有更大牵引头的牵引器60插入套管中并重复上面参照图16至20描述的步骤。该牵引器60的牵引头70的长半轴%的长度则满足b < 2·% < a的关系。可以一直重复这些步骤,直到椎间盘腔80具有期望的高度或者在患者的围绕脊柱的韧带和肌肉系统不会受伤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被撑开。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可以通过视觉检查韧带和肌肉系统来识别。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撑开椎间盘腔(80)的系统,所述系统具有a)多个套管(10),其中一每个套管(10)在远端处具有两个间隔舌G4,46),所述间隔舌具有与所述套管(10) 的纵向(12)垂直的宽度(b),-所述套管(10)的间隔舌(44,46)的所述宽度(b)不同,b)多个牵引器(60),其中一每个牵引器(60)具有至少基本上为杆形的主体部分(62),在所述主体部分的远端处布置有牵引头(70),所述牵引头(70)的截面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状,一每个牵引器(60)能够被插入至少一个套管(10)中,并且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套管中围绕所述牵引器的纵轴(68)转动,其特征在于,每个套管(10)具有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纵向狭缝(14),因此能够被侧向地套在所述牵引器(60)之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引器(60)的所述主体部分(68) 上设有具有扩大的截面的区域(64,74,76,78),所述区域对应于所述套管(10)的所述纵向狭缝(14)中的以窗口的形式加宽的区域(16,18,40,42),使得每个套管仅在唯一的轴向相对位置中能够侧向地套在所述牵引器(60)之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68)具有整体为圆形的截面,所述具有扩大的截面的区域由环形的加厚部(74,76,78)形成。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把手(66),所述把手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在不同的牵引器(6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和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扩大的截面的区域由固定部段(64)形成,所述固定部段形成在所述牵引器(60)上,用于可拆卸地固定所述把手(66)。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轴向限定件,所述轴向限定件至少在所述牵引器的一个转动位置中限定所述牵引器在所述套管中朝向远端方向的轴向移动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定件设计成使得至少在所述牵引器的一个转动位置中,所述牵引器(60)的所述牵引头(70)不能被移动超过相应套管 (10)的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轴向限定件包括从所述牵引器 (60)的所述杆形的主体部分(68)侧向地突出的突耳(72),以及形成在所述套管(10)上并与所述突耳(72)共同作用的轴向止挡表面(32,34)。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转动限定件,至少当所述牵引器(60)在相应套管(10)中处于由所述轴向限定件限定的轴向端部位置中时,所述转动限定件限定所述牵引器(60)在所述套管(10)中沿转动方向的移动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动限定件包括所述突耳(72) 和与所述突耳共同作用的转动止挡表面(36,38)。
11.根据权利要求8和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止挡表面(32,34)和所述转动止挡表面(36,38)通过凹口( ,30)限定,所述凹口形成在从所述套管(10)沿直径相对地突出的两个突出部00,22)中。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套管(10)在所述近端处具有沿径向突出的作用表面04,沈),所述作用表面在与所述套管(10)的所述纵向(12) 垂直的平面内延伸。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表面( ,26)形成在所述突出部00,22)的其中之一上。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的所述间隔舌(44,46)是套管壁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套管壁中的两个切口(40,42)限定,所述切口在所述套管的所述远端处彼此相对。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在所述间隔舌(44,46)之间具有支承肩部08,50),所述支承肩部彼此之间的外部间距大于所述间隔舌(44,46)的所述宽度。
16.用于撑开椎间盘腔(80)的系统,所述系统具有多个套管(10),其中每个套管在远端处具有两个间隔舌04,46),所述套管(10)的间隔舌G4,46)的宽度(b)不同;所述系统还具有多个牵引器(60),其中每个牵引器具有至少基本上为杆形的主体部分(62),在所述主体部分的远端处布置有牵弓I头(70),所述牵弓I头的截面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状,每个牵引器(60)能够被插入至少一个套管(10)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套管中围绕所述牵引器的纵轴(68)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特征或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特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撑开椎间盘腔(80)的系统,所述系统具有多个套管(10),每个所述套管(10)在其远端处具有两个间隔舌(44,46)。在沿与所述套管(10)的纵向(12)垂直的第一横向上,间隔舌彼此间的距离为a,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向延伸的第二横向上,间隔舌彼此间的的宽度为b,在各种情况下,宽度b小于距离a。在此,套管的间隔舌(44,46)的宽度b不同。此外,所述系统具有多个牵引器(60),每个所述牵引器(60)具有至少基本上为杆形的主体部分(62)。在各种情况下,在所述主体部分的远端处布置有牵引头(70),所述牵引头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状。每个牵引器能够被插入至少一个套管(10)中,且可在其中围绕牵引器的纵轴(68)转动。根据本发明,每个套管(10)具有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纵向狭缝(14),由此可侧向地将套管套在牵引器(60)之一上。通过这种方式改进了系统的可操作性。
文档编号A61B17/02GK102370502SQ2011102440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E·菲舍尔, F·科弗, G·普罗斯, L·塔迪亚, M·摩尔, T·阿尼克 申请人:思邦科技脊柱智慧集团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