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46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胸腔镜用套管针。在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镜体的作用,操作简便并且能有效减少漏气及胸腔液体流出。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检查已成为三级医疗机构的常规检查项目。商品的胸腔镜系统设备昂贵,限制了其临床运用。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纤维支气管镜甚至是电子气管镜,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或者电子气管镜代替专用的胸腔镜进行胸腔内检查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及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中,由于没有专用的套管,许多单位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用的套管针或自制的套管替代,通过该方法可以完成胸腔检查,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套管通常为金属材质,对纤维支气管镜或者电子气管的磨损比较明显,套筒边缘未经处理,甚至可能导致纤维支气管镜或者电子气管镜的外保护层损坏。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截取一段气管插管的管体作为套管使用,气管插管的管体相对柔软,插入胸壁内困难,而且无固定装置,使用中可能掉入胸腔中,因此使用时需小心谨慎,给临床操作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胸腔镜用套管针,通过该套管针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或者电子气管镜进行胸腔内检查,可有效的减少镜体的磨损和损坏,并且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气和胸腔液体的喷出。该套管针制作简单,成本低,可制成一次性使用器械,减少临床工作负担,避免交叉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由套管和内芯组成。套管由塑料制成的适应气管镜外径的圆形套管,进入胸腔端的边缘使用圆弧设计,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该设计可有效减少镜体的磨损及镜体的损坏;体外端采用“喇叭口 ”设计,该设计进一步可以避免镜体的磨损和损坏,同时可避免套筒掉入胸腔内。喇叭口内有一覆盖开口的橡胶薄膜,正中有一“十字”开口,目的是防止漏气和液体的喷出,同时保证套管内芯的取出和气管镜的插入。套管内芯胸腔端使用锥形钝头设计,可有效分开组织的同时避免对肺部的损伤;尾端有楔形塞,目的是封闭开口及固定内芯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组件1为套筒,2为内芯,3为喇叭口内的覆膜,4为套管胸腔端边缘圆弧设计,5为喇叭口起始处圆弧设计。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口内的覆膜示意图。覆膜上有“十字”开口并且覆盖整个喇叭口。[000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芯示意图。胸腔端采用“子弹头”样设计,尾端有楔形塞,中间用杆状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将本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经手术切口穿刺进入胸膜腔,拔去内芯,气管镜经过套管进入胸腔进行检查,完毕后可直接拔除套管或由套管放入引流管后拔除套管。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其特征是由套管和内芯组成的用于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的器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其特征是套管体外端采用“喇叭口”设计,套管进入胸腔端的边缘及“喇叭口 ”起始处均使用圆弧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镜用套管针,其特征是套管“喇叭口”处设计一覆膜,覆膜中央有“十字”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胸腔镜用套管针,其特征是套筒内芯胸腔端采用“子弹头”样设计,尾端有楔形塞,中间用杆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套管采用“喇叭口”和圆弧设计,并在喇叭口内设计一“十字”开口的覆膜;内芯前端采用“子弹头”样设计并且尾端有楔形塞,中间用杆状连接。该新型胸腔镜用套管针在气管镜代胸腔镜操作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镜体的作用,不会掉入胸腔,操作简便并且能有效减少漏气及胸腔液体流出。该套管制作简单,成本低,可制成一次性使用器械,减少临床工作负担,避免交叉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682022SQ20112047541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黎晓强, 黎联, 何桂梅, 李娟 , 董一山 申请人: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