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06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特別是涉及ー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
背景技术
俗话说“伤筋动骨ー百天”,跌打损伤是常见的ー种外科疾病。因病情的突发性且难治愈,在临床上治疗跌打损伤多是使用内服外敷的治疗手段进行的,其根本原理都是对伤处进行消炎、消肿、止痛、促进伤处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现有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确切,如治疗手段不当轻则留下慢性风湿病等后遗症、重则引发多种综合征,给生活及工作带来麻烦与痛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ー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其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ー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其特征在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酒续断 30份、制补骨脂12份、炒杜仲9份、川尊9份、酒仙茅9份、制肉苁蓉9份、制川乌6份、甘草 6份。本发明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上各味原料药材,分別加10 倍、8倍量水煎煮两次,毎次2小时,过滤,浓縮,干燥,粉碎,装囊即得。本发明也可以加入药学上适宜的辅料,制成片剂、颗粒剂、丸剂等其他剂型。本方中酒续断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酒制后补肝肾、强筋骨、续骨折之功增強,故以此药为君药。制补骨脂性辛、苦,温,温肾助阳,有助于骨骼生长。炒杜仲性甘,温,补肝肾、强筋骨;酒仙茅性辛,热,亦补肾阳、强筋骨、驱寒湿;制肉苁蓉性甘、威,温,补肾阳、益经血;川芎性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跌打损伤、肿痛有奇效。故此方选制补骨脂、炒杜仲、酒仙茅、制肉苁蓉、川芎五味药为臣药。本方佐以制川乌,制川乌性辛,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其温经止痛效果更甚。再以甘草为使药。甘草性甘,平,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以缓解诸药毒性和烈性。本方诸药合用,可相互调剂,增强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散瘀,有助于骨骼生长与修复,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和骨折有奇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称取酒续断600g、制补骨脂240g、炒杜仲180g、川芎180g、酒仙茅180g、制肉苁蓉180g、制川乌180g、甘草180g,加入10倍、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干燥, 粉碎,装囊,使成1000粒。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典型病例病例1
刘宝军,男,35岁,左胁肋部疼痛4天余,查体见左第5— 7肋部压痛,服用本发明接骨胶囊1周痊愈。病例2
冯坤,女,7岁,来医院就珍时患儿2小时前不慎摔伤左肘部,当即疼痛,不敢活动,查体显示左肘部明显肿胀,环状压痛,纵向叩击痛,活动明显受限,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尚可。X片显示左肱骨骨折,无明显错位,诊断为左肱骨骨折。处理夹板外固定, 本发明接骨胶囊10天量。7天后复查,肿胀消失,骨折处愈合良好。病例3
时秀英,女,94岁,右踝部摔伤后肿痛,活动受限。右踝部肿胀,局部压痛,右下肢纵轴叩击痛,可及异常活动,右足背动脉可触及,右足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可。右胫,腓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可见多个游离体。诊断为右胫腓骨骨折。处理右下肢石膏外固定,本发明接骨胶囊1周量。7天后复查,肿痛消失,骨折处基本愈合。病例4
李守清,女,42岁,扭伤致右踝肿痛活动受限3小时。患者3小时前不慎扭伤右踝, 即感肿痛活动受限,患者未予以处理,来我院就诊。诊断右踝外侧肿痛明显,右踝外侧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尚可。X片显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处理冷敷、本发明接骨胶囊1周量, 7天后复诊,痊愈。病例5
曾伟,女,58岁,摔伤致左腕部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患者诉2小时前不慎摔伤, 左腕疼痛剧感,活动受限,由家人送至我院急诊。诊断左腕肿胀,餐叉样畸形,左腕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左上肢末梢血运感觉可。X片显示左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处理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本发明接骨胶囊一周量,7天后复查,基本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酒续断30份、制补骨脂12份、炒杜仲9份、川弯9份、酒仙茅9份、制肉苁蓉9份、制川乌6份、 甘草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胶囊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份称取原料药材,分别加10倍量、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干燥,粉碎,装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接骨胶囊,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酒续断30份、制补骨脂12份、炒杜仲9份、川芎9份、酒仙茅9份、制肉苁蓉9份、制川乌6份、甘草6份,本发明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散瘀,有助于骨骼生长与修复,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和骨折有奇效。
文档编号A61P19/08GK102526365SQ2012100282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孟霞, 李晓英, 杨宝慧 申请人:李晓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