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68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 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目前治疗痤疮粉刺的西药多为外用药膏,长期使容易加速皮肤角质脱落,引起蜕皮等;内服的多为抗生素,长期服用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
7Mc Fztt> tii、o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见效快、副作用极小的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技术方案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党参2-8、菊花20-35川、补5-10、牛至5-10、艾叶10-15、白苏10-15、龙胆草15-25、芦丁 5-10,白芷2-8、砒石2-8。本发明中药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党参4-6、菊花25-30、川补6_8、牛至6_8、艾叶11-14、白苏11-14、龙胆草18-22、芦丁 6-9、白芷3-7、砒石3-7。本发明中药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党参5、菊花28、川补7、牛至7、艾叶13、白苏13、龙胆草20、芦丁 8、白芷6、砒石6。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通过内调的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抗菌、祛痘祛粉刺,见效快且不留疤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党参2、菊花20、川补10、牛至5、艾叶15、白苏10、龙胆草25、芦丁 5、白芷8、砒石2 ;
实施例2 :党参8、菊花35、川补5、牛至10、艾叶10、白苏15、龙胆草15、芦丁 10、白芷2、石比石8 ;
实施例3 :党参4、菊花30、川补8、牛至6、艾叶11、白苏14、龙胆草22、芦丁 9、白芷3、砒石7 ;
实施例4 :党参6、菊花25、川补6、牛至8、艾叶14、白苏11、龙胆草18、芦丁 6、白芷7、砒石3 ;
实施例5 :党参5、菊花28、川补7、牛至7、艾叶13、白苏13、龙胆草20、芦丁 8、白芷6、
舭石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党参2-8、菊花20-35、川补5-10、牛至5-10、艾叶10-15、白苏10-15、龙胆草15-25、芦丁 5-10,白]E 2-8、$比石 2-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党参4-6、菊花25-30、川补6-8、牛至6-8、艾叶11-14、白苏11-14、龙胆草18-22、芦丁 6-9、白芷3-7、石比石3_7。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党参5、菊花28、川补7、牛至7、艾叶13、白苏13、龙胆草20、芦丁 8、白芷6、砒石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中药,它是以党参、菊花、川补、牛至、艾叶、白苏、龙胆草、芦丁、白芷、砒石为原料制成的。本发明通过内调的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抗菌、祛痘祛粉刺,见效快且不留疤痕。
文档编号A61K36/535GK102743434SQ2012102253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曾彧婕 申请人:曾彧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