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0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湿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此类病属于慢性病,发病时间长,难根治易复发,十分顽固,病人非常痛苦。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效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疗湿疹的药物。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殊之处在于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6-8份、真藓8-10份、药10-12份、烧伤藤8-10份、防风6-8份、荆芥2-4份、黄柏4-6份、赤小丑4-6份。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焙干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后加入溶化的凡士林适量,将其调成外敷软膏。使用方法用棉棒将软膏药物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专门用于治疗湿疹,所需原料少,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有效成分吸收多,药性发挥好,标本兼治,对湿疹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7克、真藓9克、莼11克、烧伤藤9克、防风7克、荆芥3克、黄柏5克、赤小豆5克。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焙干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后加入溶化的凡士林适量,将其调成外敷软膏。使用方法用棉棒将软膏药物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6克、真藓8克、药10克、烧伤藤8克、防风6克、荆芥2克、黄柏4克、赤小豆4克。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3: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8克、真藓10克、药12克、烧伤藤10克、防风8克、荆芥4克、黄柏6克、赤小豆6克。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4:临床观察
(I)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8年至今对200例湿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I到6 5岁,病程I-3年不等。主要症状为,瘙痒,皮损,水疱,糜烂,皲裂,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边缘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疤、鳞屑等。(2)治疗方法用棉棒将软膏药物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治愈。(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大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90例,占95% ;有效10例,占5% ;总有效率100%。典型病例
I张某,男,30岁,济南市平阴县,全身多处患有湿疹,片片红点,使用本发明的软膏药物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2韦某某,女,18岁,济南市济阳县,在腋窝处和腰部患有湿疹,使用本发明软膏药物涂抹到患处,药层厚度I毫米,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征是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6-8份、真藓8-10份、药10-12份、烧伤藤8-10份、防风6-8份、荆芥2_4份、黄柏4-6份、赤小豆4-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敷药物,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绒毛桢楠6-8份、真藓8-10份、莼10-12份、烧伤藤8-10份、防风6-8份、荆芥2-4份、黄柏4-6份、赤小豆4-6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专门用于治疗湿疹,所需原料少,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有效成分吸收多,药性发挥好,标本兼治,对湿疹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56GK102743483SQ2012102262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李育竹, 董志勇 申请人:董志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