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80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后用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
背景技术
产后膀胱充盈而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困难者,称产后尿潴留,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产后尿潴留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是指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解出部分尿液。产后尿潴留不仅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还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应积极
处理。 中医称本病为“产后小便不通”,又称“产后癃闭”,部分性尿潴留,即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而完全性尿潴留,即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闭发生的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原因,与产后多虚及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和肾司二便功能失常等有关。若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或瘀血阻滞,均可致膀胱气化失常而发为本病。目前的中医药治疗主要从气虚、肾虚治疗,采取补气润肺利水或补肾化气行水的治则。但是,发明人多年的临床经验所得,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产生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和特点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自然分娩方式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多在于①腹壁松弛由于妊娠时腹壁持久扩张,产后发生松弛,腹压下降,无力排尿;②使用药物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莨菪类等药物,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膀胱神经功能紊乱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④产后脱力产程过长引起体力的大量消耗,无力排尿。故而可知,自然分娩产后尿潴留以正虚为主。而剖宫产发生尿潴留几率较高的原因多在于①导尿管因素剖宫产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使膀胱持续处于空虚状态,从而引起膀胱肌张力消失,影响排尿功能;
②黏膜因素在置导尿管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损伤及导尿管对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导致黏膜水肿,引起拔管后排尿疼痛,而害怕排尿;③麻醉因素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且大部分产妇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采用的药物如丁哌卡因、氟哌利多、吗啡等,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强了中枢神经的抑制,进一步降低神经反射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尿潴留的发生;④心理因素由于排尿习惯、环境、姿势的改变及切口疼痛,害怕排尿,加之尿道黏膜损伤引起的排尿疼痛,使产妇对排尿产生畏惧心理,精神紧张,影响排尿,从而发生尿潴留。故而可知,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以邪实为主,但是该种邪实与癃闭实证单纯的湿热,气结、瘀血阻碍气化运行的病机也不相同,是阴液不足、命门火衰的基础上,兼之水道不利,属于邪实不盛,正气虚羸,故而驱邪不可以过急过激,过急过激则伐正,扶正不可以滋滞壅塞,滋滞壅塞则邪留。目前临床对于剖宫产产后尿潴留的治疗依旧采用塞因塞用,也就是扶正为主、缺血为辅的治疗方案,尚缺乏依从剖宫产产后尿潴留本身特点而特设的方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响铃草6 10份,白牛膝8 15份,果上叶8 15份,茯苓6 10份,薏苡仁6 10份,冬葵子8 15份,梗通草6 10份,炙甘草8 15份,木贼3飞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响铃草8份,白牛膝10份,果上叶10份,茯苓8份,薏苡仁8份,冬葵子10份,梗通草8份,炙甘草10份,木贼5份。优化方案中,还包括重量配比为I份的地牯牛。其中所述的响铃草,为豆科植物假地蓝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的全草或 带根全草。性味苦微酸;平寒。归肺经。功可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响铃草,一种药物既可以驱邪又可以扶正,所以最适合于剖宫产产后癃闭的治疗。白牛膝,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Brachystemma calycinu D. Don的根。性味甘;苦;性平。归肝;脾;肾经。功可活血化瘀;通淋泄浊;解毒消肿。白牛膝不同于怀牛膝(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之补肝肾强筋骨,而是以活血泄浊为主,但是同样是走下焦。本发明人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活血,但是并不会造成大鼠贫血、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故而尤其适合产后正虚邪实的情况。果上叶,为兰科石豆兰属植物极香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Swartz) Lindl.,以全草入药。性味甘、淡,平。功可润肺化痰,舒筋活络,消炎。本发明人研究表明,果上叶与白牛膝配合,由白牛膝引经,二者配合可以起到通调下焦水道的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0c0s(Schi)W0If菌核的白色部份。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薏该仁,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该Coixlacryma-jobi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成熟种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功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茯苓、薏苡仁配合,主要起到补脾,以化水之源。冬葵子,为锦葵科草本植物冬葵Abutilontheophrastii Medic的成熟种子。性味甘,寒。归大肠、小肠经。功可清热利水通淋,通乳,润肠。梗通草,为豆科植物田阜角莖Aeschynomene indica L.的莖髓。性味苦、平。归肺、胃经。清热,利尿,通乳,明目。梗通草不同于通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通草从《本草汇言》中记载“阴阳两虚者禁用”,主要的原因在于通草开合的力度较大,虚者使用,则易耗散气阴,而梗通草味淡气清,其气清,降也,其味淡,开也,一味药则具有气机开阖之功,且无伤气阴之虞。且本药与冬葵子的配合,还有产后通乳的功效。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 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经加工炮制而成。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甘、苦,平。归归肺、肝经。功可散风热,退目翳。木贼所含的硅酸盐和鞣质有收敛作用。取小剂量木贼,其作用在于防止利水太过,散中有收之意,且可以防止清热解毒药物寒凉泻下。地牯牛,为脉翅目蚊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Euroleon sinicus (Navas)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性味咸,凉。有毒。功可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软坚消症;拔毒去腐。原方加入本药的意义在于,将口服药物制成外用药物,可以通过外用敷脐的给药途径,达到刺激盆腔及膀胱神经,达到通调水道的作用。且既往研究表明,响铃草含有的大量生物碱,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与既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药物比较,本发明组方具有以下特点
1、利水不伤阴,行气活血不耗气动血,清热不苦寒伤阳气,同时针对剖腹产后邪实甚于 正虚的特点,驱邪作用大于扶正,但是选取药物避免了木通、通草、瞿麦、车前子、滑石等常用的通淋利尿药物,药物组方考虑周详;
2、果上叶与白牛膝配合,茯苓、薏苡仁配合,药对的使用,在减少药物剂量的同时不丧失药物作用;
3、一药多用,响铃草驱邪扶正、梗通草一药开阖、梗通草配合冬葵子通淋通乳,目的是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减少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
4、木贼反佐,散中有收;
5、地牯牛配合响铃草,可以用于脐敷使用;
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6g,白牛膝8g,果上叶8g,茯苓6g,薏苡仁6g,冬葵子8g,梗通草6g,炎甘草8g,木贼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10g,白牛膝15g,果上叶15g,茯苓10g,薏苡仁IOg,冬葵子15g,梗通草IOg,炎甘草15g,木贼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8g,白牛膝10g,果上叶10g,茯苓8g,薏苡仁8g,冬葵子IOg,梗通草8g,炎甘草IOg,木贼5g。实施例广3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响铃草、白牛膝、果上叶、茯苓、薏苡仁、冬葵子、梗通草、木贼和炙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口服服用。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6g,白牛膝8g,果上叶8g,茯苓6g,薏苡仁6g,冬葵子8g,梗通草6g,炙甘草8g,木贼3g,地牯牛I份。实施例5,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10g,白牛膝15g,果上叶15g,茯苓10g,薏苡仁IOg,冬葵子15g,梗通草IOg,炎甘草15g,木贼6g,地牯牛I份。实施例6,原料药重量配比响铃草8g,白牛膝10g,果上叶10g,茯苓8g,薏苡仁8g,冬葵子IOg,梗通草8g,炎甘草IOg,木贼5g,地牯牛I份。实施例4飞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响铃草、白牛膝、果上叶、茯苓、薏苡仁、冬葵子、梗通草、木贼和炙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加入地牯牛粉末,搅匀,用于脐敷。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2010年10月 2011年12月在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分娩,24h拔尿管后发生尿潴留产妇60例。年龄23 37岁。I. 2 方法。I. 2. I分组60例产妇分成3组观察对比,对照组20例,中药口服组20例,中药敷脐组20例,3组年龄、剖宫产术指征与膀胱充盈程度均无明显差异。I. 2.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Img双侧足三里封闭穴位注射;中药口服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得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敷脐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6中所得中药外用药敷脐。 I. 2. 3疗效判定标准4h内自行排尿为成功,4h仍未排尿者为失败。1.2.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 I治疗成功率用药4h内,对照组20例中15例排尿成功,5例未排尿失败,成功率75% ;中药口服组20例中17例排尿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85% ;中药敷脐组20例中18例排尿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90%。中药口服组、中药敷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Ρ〈0· 05)。2. 2治疗至排尿所需时间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23. 11±61. 13 min ;中药口服组平均时间为72. 38±33. 89 min ;中药敷脐组平均时间为47. 53±29. 51 min。三者比较,中药敷脐组短于中药口服组(P〈0. 05),中药口服组短于对照组(P〈0. 05),中药敷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1)。2. 3不良反应报道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记录。3.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口服或者敷脐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疗效均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响铃草6 10份,白牛膝8 15份,果上叶8 15份,茯苓6 10份,薏苡仁6 10份,冬葵子8 15份,梗通草6 10份,炙甘草8 15份,木贼3飞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响铃草8份,白牛膝10份,果上叶10份,茯苓8份,薏苡仁8份,冬葵子10份,梗通草8份,炙甘草10份,木贼5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优化方案中,还包括重量配比为I份的地牯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的药物,以解决剖宫产后尿潴留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响铃草6~10份,白牛膝8~15份,果上叶8~15份,茯苓6~10份,薏苡仁6~10份,冬葵子8~15份,梗通草6~10份,炙甘草8~15份,木贼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剖宫产后尿潴留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13/10GK102895563SQ20121043561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张秀梅, 藏家新, 张静 申请人:张秀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