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09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畏寒发热,继而出现尿色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疸等症状。目前采用的普遍治疗方法为改善肝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药物等治疗方法。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化血胆、十两叶、四方草、金银花、定心散、孩儿茶、木豆、北豆根、大黄、大腹皮、白术、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化血胆30-50份、十两叶20-40份、四方草20-40份、金银花20-40份、定心散20-40份、孩儿茶15-25份、木豆15-25份、北豆根15-25份、大黄10-20份、大腹皮10-20份、白术8-15份、甘草8_15份。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化血胆40份、十两叶30份、四方草30份、金银花30份、定心散30份、孩儿茶20份、木豆20份、北豆根20份、大黄15份、大腹皮15份、白术10份、甘草10份。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化血胆微苦,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痛经等症。十两叶淡、平。利胆退黄,祛风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四方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水肿,中暑,跌打损伤等症。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热毒血痢。定心散微苦、凉。归心、肝、胆经。养心安神,清热消肿,止咳。用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黄疸型肝炎,痄腮,痈肿,蛇咬伤,肺炎,咳嗽,冠心病等症。孩儿茶苦、凉。归心、肺经。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湿疮流水,口疮,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痰热咳嗽等症。木豆辛、潘、平。归肝、脾经。利湿、消肿、散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等。北豆根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等。大黄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等。大腹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胎动不安等。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胁疼”、“急黄”范畴,其病因多为湿热邪毒侵入人体,湿热羁留,熏蒸肝胆,阻遏气机,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入血而发黄疸。脾为湿 困,运化失司,故有纳差恶心呕吐,湿热之邪,雍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故有胁痛不适。本发明中化血胆、十两叶、四方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活血散瘀,为君药;金银花、定心散、大黄、北豆根清热解毒,为臣药,孩儿茶、木豆、大腹皮、白术利湿、行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中药于2006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I、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年龄18-67岁,发病平均时间3天,平均年龄42岁。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第一辑)为本方案的诊断标准,其具体内容如下I)中医辨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部胀满,口干而苦,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主证(I)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2)纳呆;(3)恶心呕吐;⑷苔黄腻;(5)脉弦数。次证(I) 口干而苦;⑵腹部胀满;(3)小便短赤;⑷大便秘结。凡具备主证(I)及(2)、(3)、(4)、(5)中任何一项,或主证及次证中任何二项均可属本证。2)西医诊断标准(I)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急性黄疸型肝炎凡急性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体征及化验异常,血清总胆红素(SB)在17. lymol/L以上,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3、治疗方法
3. I处方化血胆40g、十两叶30g、四方草30g、金银花30g、定心散30g、孩儿茶20g、木豆20g、北豆根20g、大黄15g、大腹皮15g、白术10g、甘草10g。3. 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7天为I疗程。4、治疗结果 4. I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7 μ mol/L 以下;显效症状明显改变,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大有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7-25. 5 μ mol/L;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皮肤,巩膜黄染及体征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25.6-34 μmol/L ;无效症状无改善,体征,血清总胆红素无变化,甚或加重。4. 2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65例(81. 25%),显效10例(12. 5% ),有效3例(3. 75% ),无效2例(2.5% ),总有效率为97. 5%05、典型病例5. I刘某,男,32岁,者于I周前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继见皮肤、巩膜黄染,色泽鲜明,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右胁隐痛,尿黄如浓茶水色,大便秘结,总胆红素28 μ mol/L。肝右胁下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总胆红素为16. 5 μ mol/L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5. 2陈某,女,42岁,因厌食无力I周伴皮肤黄染伴发热3日,时有右胁部隐痛不适,恶心欲呕,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巩膜,皮肤黄染明显好转,继续服用I个疗程黄染及症状消失,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血清总胆红素17 μ mol/L,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5. 3宋某,男,42岁,因长期饮酒,于3天前出现身目尿黄,并呈进行性加重,伴头晕、恶心、纳差、厌食油腻,右胁胀闷不适,尿黄如浓茶水样,大便干结,总胆红素26 μ mol/L,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总胆红素为16. 8 μ mol/L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I, 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是由化血胆30g、十两叶20g、四方草20g、金银花20g、定心散20g、孩儿茶15g、木豆15g、北豆根15g、大黄10g、大腹皮10g、白术8g、甘草8g制成。实施例2,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是由化血胆40g、十两叶30g、四方草30g、金银花30g、定心散30g、孩儿茶20g、木豆20g、北豆根20g、大黄15g、大腹皮15g、白术10g、甘草IO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是由化血胆50g、十两叶40g、四方草40g、金银花40g、定心散40g、孩儿茶25g、 木豆25g、北豆根25g、大黄20g、大腹皮20g、白术15g、甘草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化血胆30-50份、十两叶20-40份、四方草20-40份、金银花20-40份、定心散20-40份、孩儿茶15-25份、木豆15-25份、北豆根15-25份、大黄10-20份、大腹皮10_20份、白术8-15份、甘草8-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化血胆40份、十两叶30份、四方草30份、金银花30份、定心散30份、孩儿茶20份、木豆20份、北豆根20份、大黄15份、大腹皮15份、白术10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化血胆、十两叶、四方草、金银花、定心散、孩儿茶、木豆、北豆根、大黄、大腹皮、白术、甘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文档编号A61K36/889GK102908482SQ20121044274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8日
发明者蔡红艳, 郑雪芹, 杨丽梅 申请人:蔡红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