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817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领域内经常使用的菌状头导尿管多用于耻骨上膀胱切开造瘘的患者,菌状头导尿管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管的优点。但这种导尿管同时还存在缺点因菌状头部的外径明显大于尿管的外径,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更换菌状头导尿管时,拉直菌状头或者夹持菌状头后,菌状头的头部外径仍大于尿管的外径,也就是大于窦道的直径,从而造成了菌状头置管困难和病人的剧烈疼痛。不仅会加大医生操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会加重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菌状头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上述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本实用新型对菌状头部分进行了改进,使菌状头被拉直或夹持后的菌状头部最粗外径小于等于尿管外径,克服了术后更换菌状头导尿管的困难,并且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它包括尿管,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菌状头,所述尿管的另一端为出尿口,所述菌状头上设有与尿管连通的导尿孔,所述导尿孔之间为弧形的菌状头侧壁,所述菌状头被拉直后的菌状头侧壁的宽度小于等于尿管的外径。所述菌状头设有3个导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导尿孔之间的菌状头侧壁的宽度,使菌状头部被拉直或夹持后最粗的外径小于等于尿管外径,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更换导尿管时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更换更加简便;且所述菌状头导尿管整体材质相同,无需额外材料和配件,易于后期的菌状头导尿管的定期更换。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菌状头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菌状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如图I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菌状头导尿管包括尿管1,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菌状头2,所述尿管的另一端为出尿口 3,所述菌状头2上设有与尿管I连通的导尿孔4,所述导尿孔4之间为弧形的菌状头侧壁5,所述菌状头2被拉直后的菌状头侧壁5的宽度小于等于尿管I的外径。所述菌状头设有3个导尿孔,当然根据特殊手术的需要,菌状头也可以设有2个以上的导尿孔。医疗人员给给患者更换菌状头导尿管时,用小型器械顶起菌状头使菌状头呈拉直状,或者用血管钳夹持菌状头时,所述菌状头最粗的外径<尿管的外径,便于菌状头导尿管从患者体内取出,也便于更换后的导尿管置入患者体内,便于医务人员手术操作,更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尿管,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菌状头,所述尿管的另一端为出尿口,所述菌状头上设有与尿管连通的导尿孔,所述导尿孔之间为弧形的菌状头侧壁,所述菌状头被拉直后的菌状头侧壁的宽度小于等于尿管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状头设有3个导尿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菌状头导尿管,它包括尿管,所述尿管的一端设有菌状头,所述尿管的另一端为出尿口,所述菌状头上设有与尿管连通的导尿孔,所述导尿孔之间为弧形的菌状头侧壁,所述菌状头被拉直后的菌状头侧壁的宽度小于等于尿管的外径。本实用新型对菌状头部分进行了改进,通过减小导流孔之间的菌状头侧壁的宽度,使菌状头部被拉直或夹持后最粗的外径小于等于尿管外径,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更换导尿管时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更换更加简便;且所述菌状头导尿管整体材质相同,无需额外材料和配件,易于后期的菌状头导尿管的定期更换。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2569160SQ20122021018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纪冰, 姜鸿 申请人:纪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