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47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中的骨骼辅助固定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股骨头的固定方式,基本是采用将脚底固定达到辅助固定髌骨的目的,但由于是髋关节与脚底之间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膝关节,造成患者的股骨头并非是完全固定的,还存在可移动的空间,从而容易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如中国专利96201417,名称为髋关节固定支架髋关节固定支架,其托板与侧托板通过背托连接带,用连接件固定连接,侧托板侧部装有顶丝套管,将支架杆穿入顶丝套管中,用顶丝固定形成一体的腰背托板,支架杆的底部装有髋部加压托板与加压螺杆连接,顶丝套管侧端装有螺旋支板,与加压螺杆螺旋连接,可调整压力大小,下肢支架杆上分别装有下肢固定托板及下肢力压托扳,支架杆下端入支架杆内,支架杆装入支架杆内,支架杆装入支架杆内,互相连接,然后用顶丝套管固定连接,支架杆下端装有足底托板。其整体结构复杂,使用的时候很不方便,需要固定的地方比较多,同时,固定的位置容易移位,定位效果较差。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具有定位点少,通过对髌骨的固定,间接对股骨头进行固定,防止股骨头的内旋和外翻,使用方便,对患者而言舒适性较高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关键在于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包括一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可互相扣合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压盖,所述的压盖通过一压盖调整杆可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架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端设有一转动旋钮,所述的下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有一固定板。为了进一步防止支撑架旋转,在所述的支撑架下端设置固定板,加大了底部的面积,防止大腿带动固定装置翻转。所述的下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插接槽,对应地在固定板上设有长条状凸起。所述的长条状凸起可卡接在下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插接槽内。为了将固定板夹持在支撑架的下端,所述的下支撑架的底部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一对夹持斜板。为了保持支撑架内壁的通风,保证患者腿部的透气,在所述的下支撑架的内璧设置有多个的通风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采用对髌骨的固定实现对股骨头的间接固定,可防止股骨头旋转,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可保持股骨头的中立位置,作为手术后的辅助固定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包括一上支撑架4及下支撑架5,上支撑架4和下支撑架5可互相扣合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架4上设置有压盖3,所述的压盖3通过一压盖调整杆2可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架4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2上端设有一转动旋钮1,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连接有一固定板6。所述的上支撑架4及下支撑架5拼合后为三角形或者其他的封闭形状,也可以采用半封闭的,如C形的结构,只需要设置一定宽度的开口,保证人体的大腿可放置进支撑架就可以,在上支撑架4和下支撑架5之间采用固定扣连接,上支撑架4上可放置患者的膝盖部位,在支撑架4和下支撑架5固定之后,可以移动压盖3,使压盖3压合在髌骨上,固定板6设置在下支撑架5的底部,固定板6与下支撑架5采用可分离的连接方式,固定板6可加大固定装置底部的 面积,防止患者依靠大腿的力量使固定装置翻转,造成股骨头的外展或内翻,保持股骨头的中立位,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效果。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设有插接槽,对应在固定板6上设有长条状凸起。所述的长条状凸起可卡接在下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插接槽内。下支撑架5与固定板6可以采用插接的固定方式,在使用的时候,可先将患者的大腿放置进支撑架中,然后控制压盖调整杆2向下移动,到压紧髌骨为止,然后再在下支撑架的底部放置进固定板6。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6上设有一对夹持斜板61。夹持斜板61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只需要将下支撑架5卡接在固定板6上即可。为了保持支撑架内壁的通风,保证患者腿部的透气,在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内璧设置有多个的通风槽51。通风槽51为沿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直向设置。优选的,可以在下支撑架5的内璧上设置减震橡胶或者棉布,软化大腿与支撑架的接触面,防止造成皮肤的疼痛等不舒适感。对于C字形等半封闭结构的支撑架,固定板6可先固定在支撑架上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其顶部的转动旋钮I为圆形,下支撑架5的底部通过夹持方式连接有一固定板6,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如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支撑架为C字形的半封闭结构,下支撑架5与固定板6底部采用铆钉连接,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包括一上支撑架(4)及下支撑架(5),上支撑架(4)和下支撑架(5)可互相扣合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架(4)上设置有压盖(3),所述的压盖(3)通过一压盖调整杆(2)可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架(4)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2)上端设有一转动旋钮(I ),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连接有一固定板(6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设有插接槽,对应在固定板(6)上设有长条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底部为梯形,所述的固定板(6)上设有一对夹持斜板(61)。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架(5)的内璧设置有多个的通风槽(51)。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膝关节固定装置,包括一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可互相扣合连接,所述的上支撑架上设置有压盖,所述的压盖通过一压盖调整杆可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架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端设有一转动旋钮,所述的下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有一固定板。为了进一步防止支撑架旋转,在所述的支撑架下端设置固定板,加大了底部的面积,防止大腿带动固定装置翻转。
文档编号A61F5/05GK202761498SQ20122046232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彭贤娟, 侯晓敏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