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61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主体部分上的各个侧壁部分包括带状袋部分和弹性元件。带状袋部分包括在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带部和设置于该第一带部和主体部分之间的第二带部,该第二带部具有沿纵向方向的两个边缘并连接于第一带部的两个边缘。弹性元件在纵向方向上线性地连接至第一带部。通过弹性元件的收缩,在袋部分内形成有竖立部分。在袋部分的各个端部,袋部分与主体部分保持重叠。因此,竖立部分的高度在端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范围部分内逐渐变化,从而使竖立部分紧贴穿用者的皮肤。
【专利说明】吸收制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收来自穿用者的身体废物的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吸收制品(例如纸尿布)形成为具有两个侧壁部分,在主体部分的每侧各有一个,侧壁部分的作为竖立端的部分通过位于侧壁部分的自由边上的橡筋线或类似物品的收缩而朝向穿用者竖立。当吸收制品被穿上后,作为直立褶的一对竖立部分收缩在穿用者的腿的顶部附近,从而,防止身体废物从吸收制品中渗漏。
[0003]日本专利申请N0.2004-481(文献I)公开的纸尿裤中,连续地连接到背片的内片被设置在顶片的左侧和右侧。在内片的内部边缘,设置有可伸缩的橡筋件并以伸长状态安装,形成一对左、右裙皱部。进一步地,裙皱部在纵向的近似中心部和腿部裙皱(leg gathers)在纵向方向的近似中心内部相互结合。从而,在文献I的纸尿裤中,不仅褶皱部而且腿部褶皱具有三维形式,有效防止液体从穿用者腿部周缘渗漏。
[0004]顺便提一下,在吸收制品中,各个侧壁部分(竖立端)的与穿用者的裆部相对的中心部竖立成离主体部分比较高,但是,所述侧壁部分与主体部分在端部重叠,使得在前面和后面收缩穿用者的皮肤。同时,在端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部分,侧壁部分有着和在中间部分同样的结构,因此当吸收制品穿薄时,边界的竖立部分(竖立的皱褶)被挤向主体部分,这让竖立部分的上边缘(自由边缘)很难紧靠在穿用者的皮肤上,导致身体排泄物的泄露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从穿用者接收身体排泄物的吸收制品,发明的目标是使得在端部和中间部分之间 的范围部分中,竖立部分紧贴在穿用者的皮肤上。
[0006]根据本发明的吸收制品,包括基本呈片状的主体部分和两个侧壁部分,该主体部分包括设置于背片和顶片之间的吸收核,所述两个侧壁部分沿所述主体部分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分的每侧一个所述侧壁部分。每个侧壁部分包括:带状袋部分,该带状袋部分包括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在所述主体部分上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主体部分之间,并且在所述主体部分被拉伸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带部的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两个边缘连接至所述第一带部的两个边缘;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带部并远离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两个边缘,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纵向方向线性地延伸并位于所述带状袋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竖立部分,该竖立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竖立,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的收缩而形成在所述带状袋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带状袋部分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上,所述第一带部与所述第二带部保持相互重叠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主体部分保持重叠状态。
[0007]根据本发明,各个竖立部分都可以在端部和中间部分之间的范围部分能够紧贴穿用者的皮肤。
[0008]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带状袋部分的中间部分,弹性元件位于带状袋部分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这使竖立部分较高地竖立于中间部分。
[0009]在此情况下,为了使竖立部分在所述范围部分与穿用者紧密接触,优选地,弹性元件从带状袋部分沿纵向方向的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向另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布置,并且弹性元件与第一带部的所述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两个端部位置上小于在中间部分上的所述距离。[0010]进一步优选地,弹性元件为一组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该带状的弹性元件从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向另一侧端部的邻近处设置,并且,在中间部分,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靠近,并且在两个端部的邻近处,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
[0011]在本发明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侧边片,在主体部分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壁部分为侧边片中的一部分。主体部分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在各个侧壁部分内,第二带部在宽度方向分成带状内部和带状外部,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每个侧边片包括:第一片基部,该第一片基部在外部和主体部分之间、从外部的内边缘沿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第二片基部,该第二片基部与内部连续,并且在第一片基部和主体部分之间、沿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在所述端部上,第二片基部上面向主体部分的表面连接至主体部分,在中间部分附近,第二片基部连接至带状袋部分向外的主体部分上。这使竖立部分较高地竖立于中间部分。
[0012]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将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辅助吸收垫的平面图。
[0014]图2是所述辅助吸收垫的剖面图。
[0015]图3是所述辅助吸收垫的剖面图。
[0016]图4是所述辅助吸收垫的剖面图。
[0017]图5A是制造侧边片主体的例子的示意图。
[0018]图5B是制造侧边片主体的例子的示意图。
[0019]图6是辅助吸收垫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20]图7是辅助吸收垫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21]图8是辅助吸收垫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吸收垫I在放平时的平面图。该辅助吸收垫I是一种连接于穿用者所穿的外部产品(如一次性尿片)内侧(穿用者一侧)的吸收性制品(或吸收性产品),用于接收来自穿用者的身体废物(如排泄物)。图1中近侧所示为辅助吸收垫被穿上时与穿用者接触的一侧表面。
[0023]图2至图4是辅助吸收垫I沿垂直于纵向(即图1的垂直方向)的平面的剖面图,平面剖切位置在图1中分别用I1-11、II1-1II和IV-1V表示。图2所示为辅助吸收垫I的沿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临近区域的剖面图,图4所示为辅助吸收垫I的沿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临近区域的剖面图,图3所示为辅助吸收垫I在所述端部和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范围内的剖面图。图2至图4只显示了辅助吸收垫I的剖面图的右侧部分,为了图示方便,辅助吸收垫I的各组成部分图示为在厚度方向上(即图2至图4中的垂直方向)相互分离。需要注意的是,辅助吸收垫I的沿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临近区域的剖面图与图2类同,辅助吸收垫I在所述另一个端部与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范围内的剖面图与图3类同。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辅助吸收垫I包括主体部分2和两个侧边片3,所述主体部分
2基本呈片状(sheet-like),所述两个侧边片3分别位于主体部分2的两侧(即垂直于纵向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主体部分2的基本整个长度布置。
[0025]图1中主体部分2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为分别从前面和后面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在下文中将相应地称作“前部”和“后部”。并且,介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连续的、并且与穿用者的裆部相对的区域被称作“中部”。在辅助吸收垫I中,主体部分2在纵向上包括连续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并且前部和后部的宽度比中部的宽度大。换言之,主体部分2具有所谓沙漏形的平面视图。
[0026]如图2至4所示,主体部分2包括液透性的顶片21、防水的或不透液的背片23以及设置在所述顶片21和所述背片23之间的吸收核22。背片23具有由多个片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层,称作第一片层231和第二片层232)依次向上叠压的层状结构。第一片层231与顶片21和吸收核22相对,第二片层232与第一片层231形状相同并与第一片层231的外表面(即:与穿用者、顶片21和吸收核22相对的表面)接合。
[0027]吸收核22包括面向顶片21的第一吸收部分221和面向背片23的第二吸收部分222,第二吸收部分222与第一吸收部分221在厚度方向上堆叠。第二吸收部分222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该矩形沿主体部分2的纵向方向较长,第一吸收部分221比第二吸收部分222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外延伸。为便于理解附图,图1中用粗虚线表示第一吸收部分221和第二吸收部分222的轮 廓。如图1所示,第一吸收部分221在前部和后部的宽度大于在中部的宽度。换言之,第一吸收部分221具有所谓沙漏形形状。
[0028]如图2至图4所示,吸收核22周围的热熔胶将顶片21接合到背片23。进一步地,各个侧边片3在宽度方向上的外部33 (即后叙的侧边片主体31的外部,后续称为“基部33”)在沿着这些片在纵向的整个长度上通过热熔胶与顶片21的侧边缘部及背片23的侧边缘部接合。在图2至图4中,用粗线表示粘接至侧边片3的具有粘性的层39。上述所用的热熔胶举例包括:聚烯烃、橡胶、醋酸基乙烯基粘合剂。需要注意的是,后续还将描述顶片21与背片23的接合、侧边片3、顶片21和背片23的接合以及侧边片3的各部分的接合,可通过例如热封粘合或超声接合等来替代使用粘合剂(如热熔胶)完成所述接合。
[0029]顶片21是液透性片材,能快速吸收穿用者身体排泄物中的水分,并把水分转移至吸收核22。顶片21是由疏水性纤维(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或尼龙)形成的液透性无纺物,其表面经表面活性剂进行过亲水处理。所使用的无纺物例如可包括点粘型无纺物(point-bond nonwoven fabric)、透气无纺物和纺粘无纺物等。需要注意的是,由纤维素、人造丝、棉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物也可用作顶片21。
[0030]吸收核22的第一吸收部分221和第二吸收部分222由碎浆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形成。透过顶片21的水分快速被第一吸收部分221吸收并保持在该第一吸收部分221和第二吸收部分222中。利用热熔胶将封装有吸收材料的液透性无纺物、棉纸等接合到吸收材料,以防止吸收材料脱落(特别是吸水后脱落)。需要注意的是,例如,吸收核22可以是由吸收材料和亲水性纤维混纺形成的单独的吸收部分。
[0031]例如,所用的背片23包括防水性或不透液的无纺物、防水性或疏水性的塑料薄膜以及由上述无纺物和塑料薄膜相互叠压的多层物,其中,所述无纺物由疏水性纤维(例如纺粘无纺物、熔喷无纺物或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物)形成。从而,防止到达背片23的身体排泄物中的水分等泄露到主体部分2之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塑料薄膜用作背片23的第一片层231,无纺物用作第二片层232。从防止辅助吸收垫I变湿并改善穿用者舒适度的观点出发,所述第一片层231优选为渗透的(透气的)塑料薄膜。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每个侧边片3包括侧边片主体31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342和351,该多个弹性元件341、342和351用热熔胶接合至侧边片主体31,并沿着纵向延伸。如先前所述,侧边片主体31在宽度方向的外部(即主体部分2接近边缘的一部分)是固定到主体部分2的基部33。另一方面,如图2到图4所示,侧边片主体31在宽度方向的内部32 (即基部33向内连续的一部分,以下称作“侧壁部分32”)除了在纵向的两个端部与顶片21接合之外,其它部分并未与顶片21接合。
[0033]为了促进对作为侧边片主体3的一部分的侧壁部分32结构的理解,此处列举一个制造侧边片主体31的例子。在该制造例中,如图5A,片4已被沿着预定的第一折叠线41折成两部分,再沿着与第一折叠线41平行的第二折叠线42垂直折叠该片4,然后,参照图5B,使位于第一折叠线41和第二折叠线42之间的部分扩张成袋状,以使第一折叠线41与第二折叠线42大致重叠,从而制造侧边片主体31。图5B中,在侧边片主体31上扩张成袋状并沿着第一折叠41和第二折叠线42延伸的部分323 (以下称做“带状袋部分323”)中,位于图5B中上侧的带状(strip-like)部分321 (以下称作“第一带部321”)以及位于下侧的带状部分322 (以下称作“第二带状322”)相互层叠。实际上,前述带状(string-like)的弹性元件341、342和351在拉伸状态下预先接合到片4。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位于带状袋部分323内的第一带部321上,并且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与带状袋部分323组成侧壁部分32。
[0034]在辅助吸收垫I中,侧边部分31接合到主体部分2。并且在主体部分2被拉伸(参照图5B和图2,拉伸状态和收缩状态下的剖面形状基本不变)的状态下,侧壁部分32包括第一带部321和第二带部322,所述第一带部321在主体部分2上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带部322设置在第一带部321和主体部分2之间,并且其边缘沿着纵向连接到第一袋状部分321的两边缘(以下,这种沿着纵向的边缘都简称为“边缘”)。第二带部322在宽度方向上分成带状内部3221和带状外部3222。侧边片主体31的基部33包括第一片基部331和第二片基部332,所述第一片基部331在宽度方向从外部3222的内边缘向外延伸,并位于外部3222和主体部分2之间;所述第二片基部332与内部3221连续,并在宽度方向向外延伸,位于第一片基部331和主体部分2之间。
[0035]如图1所示,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沿纵向从带状袋部分323的端部301附近向另一侧端部303附近布置,并用热熔胶接合至第一带部321。在带状袋部分323沿纵向的中间部分302,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相互紧贴地位于带状袋部分323沿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处的图5B所示的第一折叠线41上,在纵向上形成线性形状。具体地,图1所示的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而远离第一带部321的两个边缘。进一步地,带状袋部分323在纵向的端部301和303附近,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隔开,并且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的头部(tips)附近位于第一带部321的两边缘上。
[0036]在基部33中,沿纵向延伸的单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51 (或多个带状的弹性元件)从侧边片32的端部附近向另一侧端部附近布置,并在其拉伸状态下用热熔胶接合在第一片基部331和第二本部332之间(如图2所示)。主体部分2拉伸的状态下,带状的弹性元件351在第二带部322的外部3222的外缘附近向外(外边)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片基部331 (或第二片基部332)和第一带部321由多层片叠压形成的情况下,带状的弹性元件341,342和351可接合在这些片之间。
[0037]如图2所示,在带状袋部分323纵向的端部301和302,第二带部322的外部3222用热熔胶与第一片基部331接合,内部3221与主体部分2 (的顶片21)接合。进一步地,第二片基部332从内部3221的邻近区域到宽度方向的外边缘基本上整体地与顶片21和背片23接合。特别地,第二片基部332上面对主体部分2的大体所有表面接合至主体部分2。
[0038]另一方面,除了在两个端部301和303外,第二带部322的外部3222和内部3221并不接合到任何部件上(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第二片基部332仅在带状弹性元件351向外(外部)的宽度方向与顶片21和背片23接合。需要注意的是,侧壁部分32作为整体,在带状弹性元件351的宽度方向以外,第一片基部331与第二片基部相接合,第一带部321和第二带部322彼此不相接合。
[0039]作为一个例子,所使用的侧边片主体31可以是由疏水性纤维(如纺粘无纺物、熔喷无防物或SMS无纺物)形成的防水性或不透液无纺物。所使用的带状的弹性元件341、342和351例子包括聚氨酯纱线和带状天然橡胶,在本实施方式中,聚氨酯纱线用于每个带状的弹性元件。需要注意的是,侧边片主体31并非一定由单独的片4形成,具有以上所描述结构的侧边片主体31也可由多片粘结而成。
[0040]在辅助吸收垫I中,带状袋部分323的竖立部分324由一组带状弹性元件341和342收缩形成的,所述竖立部分324从主体部分2竖立起来,所述带状弹性元件341和342为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从而,在穿用者穿着附有辅助吸收垫I的外部产品的情况下,在纵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部分32分别在主体部分2的一侧从主体部分2向穿用者竖立,形成一对与穿用者的腿的顶部附近相接触的直立裙(standing gathers)。
[0041]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每个带状袋部分323竖立且第二带部322的内部3221和外部3222彼此相对。进一步地,由于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位于第一折叠线41 (见图5B )上,带状袋部分323沿着第一折叠线41处于折叠状态,竖立部分324的上端与穿用者的腹股沟区域线性地接触。再进一步地,由于作为基部弹性元件的带状弹性元件351的收缩,基部33的弹性元件351附近形成褶皱。由于带状的弹性元件351 (图4中左侧)的里面(内部)的基部33的一部分未与主体部分2连接,这一部分也从主体部分2竖立起来,并且,带状袋部分323的下部(即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隔开。
[0042]如图2所示,带状袋部分323在纵向的端部301和303上,基本上整个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直接或间接接合,其结果是,保持第一带部321和第二带部322互相重叠(即彼此接触),并且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重叠。从而,带状袋部分323不竖立,并且在端部301和303没有竖立部分324。
[0043]如图3所示,在各个端部301和303与中间部分302 (带状袋部分323的形状过渡的部分,因此也被称作过渡部分,后文将会描述)之间的范围部分(boundary part),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隔开,竖立部分324的上端(即带状弹性元件341和342之间的部分)以基本为平面的形式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进一步地,由于第二片基部332与主体部分2未在带状弹性元件351 (图3中左侧)里面相互接合,带状袋部分323下部与主体部分2隔开,如同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中一样。实际上,在所述范围部分内,竖立部分324上端的宽度逐渐增加,并且从中间部分302到接近端部301和302的位置,竖立部分324上端与主体部分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0044]如上所述,在主体部分2被拉伸的状态下,辅助吸收垫I设置有在纵向延伸的第一带部321和设置于第一带部321和主体部分2之间的第二带部322,该第二带部322的两个端部与第一带部321的两个边缘相连接,并且带状袋部分323由第一带部321和第二带部322形成。进一步地,在带状袋323的中间部分302,纵向上伸展的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连接到第一带部321上的远离两端的位置处。在带状袋部分323的端部301和303,保持第一带部321与第二带部322重叠(即带状袋部分323被折叠并与主体部分2重叠),并且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重叠。这允许在带状袋部分323的各个端部301和303与中间部分302之间的范围部分内,竖立部分324接触穿用者的上端与主体部分2的高度在纵向上逐渐变化。其结果是,在竖立部分324竖立于中间部分302的辅助吸收垫I中,可以允许竖立部分324 (的上端)从中间部分302到端部301和303紧紧贴在穿用者的皮肤上,以防止身体排泄物从穿用者和竖立部分324之间泄露出来。这也能减少在所述范围部分由竖立部分324施加给穿用者皮肤的压力。
[0045]进一步地,在辅助吸收垫I中,将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放置在带状袋部分323的宽度方向上基本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位于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这使得竖立部分324竖立于中间部分302。此外,在中间部分302附近将第二片基部332接合到带状袋部分323外的主体部分2上,进一步使得竖立部分324竖立于中间部分302。
[0046]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多种变形。
[0047]如果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与第一带部321在远离第一带部321的边缘处相互连接(即在中间部分302,第一带部321的边缘附近没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未与第二带部322接合),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可以设置在带状袋部分323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偏移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侧壁部分32也能在中间部分302竖立至一定程度。
[0048]进一步地,尽管在图1所示的辅助吸收垫I中,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布置在从带状袋部分323的端部301附近到另一侧端部303之间,例如,一侧的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a仅设置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附近,如图6所示。这种情况下,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竖立部分324的上端与穿用者皮肤线性地接触,如图4所示,并且在带状袋部分323的端部301和303,保持带状袋部分323折叠并与主体部分2重叠,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中间部分302与端部301、303之间的范围部分,由于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a在中间部分302内收缩,竖立部分324上端的宽度逐渐增加,并且竖立部分324上端与主体部分2之间的高度在从中间部分320接近端部301和303的位置逐渐减小。从而使各个竖立部分324在所述范围部分与穿用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并且减少竖立部分324施加给穿用者皮肤的压力。
[0049]同时,为了在所述范围部分使每个竖立部分324也与穿用者紧密接触,优选将侧壁部分弹性元件沿纵向从带状袋部分323的端部301附近布置到另一侧端部303的附近。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范围部分,为了适当地形成竖立部分324以使得该竖立部分324的上端与主体部分2的高度逐渐改变,在如图1所示的辅助吸收垫I中,优选地,使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与第一带部32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距离之和)在所述端部301和303附近比在中间部分302处的相应距离(距离之和)更短。
[0050]具有上述结构的侧壁部分弹性元件也可以通过由带状聚氨酯膜、天然橡胶等形成的带状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b实现,如图7所示。图7中各个侧壁部分弹性元件34b在端部301和303附近比在中间部分302具有更宽的宽度。
[0051]需要注意的是,侧壁部分弹性元件也可由3个或更多带状的弹性元件实现,例如,利用诸如将一个或多个其他带状的弹性元件以X形设置在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341和342之间的方法。
[0052]如图8所示,根据辅助吸收垫I的设计,也可以在中间部分302将整个第二片基部332接合至主体部分2。在图8中,主体部分2被拉伸的状态下,带状袋部分323用双点划线表示。图8所示的辅助吸收垫I中,通过利用内部3221和外部3222的相邻边作为固定边而形成竖立部分324。
[0053]在带状袋部分323的中间部分302,竖立部分324竖立,第一带部321的彼此相对的部分可以全部或部分接合,第二带部322的部分也可全部或部分(即图5A中从第二折叠线42到顶端的彼此相对的片)接合。
[0054]带状袋部分能够以多种形式实现,第二带部322的内部3221和外部3222不一定非要彼此分开(即内部3221和外部3222可以是连续的)。
`[0055]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带状袋部分323的纵向的端部301和303,基本上整个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相接合(见图2),但还可以设置为,例如,可以在保持第一带部321与第二带部322相互重叠的状态下,以及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相重叠的状态下,第二带部322仅在边缘附近与主体部分2相接合,或者第一带部321与第二带部322部分地彼此接合且第二带部322与主体部分2部分地彼此接合。
[0056]在辅助吸收垫I中,背片23可以为单层元件,或者是3层或更多层的层状组件。
[0057]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辅助吸收垫I可用于,例如,带型(tape-type)的一次性尿片或短裤型的一次性尿片,其中,所述带型一次性尿片将与穿用者前侧接触的部分和与后侧接触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以围绕腰围穿用;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片具有顶部的腰部开口和底部的一对腿部开口。以这种方式,辅助吸收垫I也可以用于其他如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制品中。
[005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其变形在不互相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结合。
[0059]以上详细展示并描述了本发明,先前的描述进行了全方面的说明但不作为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种修改和变形。
[0060]附图标记说明
[0061]I辅助吸收垫[0062]2主体部分
[0063]3侧边片
[0064]21 顶片
[0065]22吸收核 [0066]23 背片
[0067]32侧壁部分
[0068]34,34a, 34b侧壁部分弹性元件
[0069]301, 303 端部
[0070]302中间部分
[0071]321 第一带部
[0072]322 第二带部
[0073]323带状袋部分
[0074]324竖立部分
[0075]331第一片基部
[0076]332第二片基部
[0077]341,342带状的弹性元件
[0078]3221 内部
[0079]3222 外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接收穿用者身体排泄物的吸收制品,包括: 基本呈片状的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具有位于背片和顶片之间的吸收核;以及, 两个侧壁部分,该侧壁部分沿所述主体部分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分的每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侧壁部分, 其中,每个所述侧壁部分包括: 带状袋部分,该带状袋部分包括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在所述主体部分上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带部和所述主体部分之间,并且在所述主体部分被拉伸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带部的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两个边缘连接至所述第一带部的两个边缘;以及 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带部并远离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两个边缘,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线性地延伸并位于所述带状袋部分的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 竖立部分,该竖立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竖立,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的收缩而形成在所述带状袋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带状袋部分的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上,所述第一带部与所述第二带部保持相互重叠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主体部分保持重叠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在所述带状袋部分的所述中间部分上,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带状袋部分的沿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从所述带状袋部分沿所述纵向方向的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向另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布置,并且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两个端部的邻近处小于在所述中间部分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组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所述带状的弹性元件从所述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向所述另一侧端部的邻近处布置,并且 在所述中间部分,所述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靠近,并且在所述两个端部的邻近处,所述两个带状的弹性元件在所述宽度方向彼此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设置有两个侧边片,在所述主体部分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侧边片, 各个所述侧壁部分分别为所述侧边片中的一个的一部分, 所述主体部分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在各个所述侧壁部分上,所述第二带部在宽度方向分成带状内部和带状外部,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 每个所述侧边片包括: 第一片基部,该第一片基部在所述外部和所述主体部分之间、从所述外部的内边缘沿所述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以及 第二片基部, 该第二片基部与所述内部连续,并且在所述第一片基部和所述主体部分之间、沿所述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并且 在所述两个端部上,所述第二片基部的面向所述主体部分的表面连接至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中间部分附近,所述第二片基部连接至所述带状袋部分向外的所述主体部分上。
【文档编号】A61F13/494GK103582471SQ20128002793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6日
【发明者】三宅浩史, 大川幸, 立川亚希子 申请人:利卫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