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623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扫地等)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中伤筋、肘痛等范畴。认为系由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瘀阻而发为本病。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早期或针或灸,较为单一,近年来不仅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本病,且提倡综合互补,或针刺与灸治结合,或刺血加拔罐,意在疏通局部气血,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时间长,方法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疗程短,成本低的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附子10克,伸筋草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钻地风10克,桂枝10克,赤芍6克,鸡血藤6克,千打锤10克,海桐皮10克,络石藤10克,忍冬藤10克,老鹳草10克。本发明中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 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伸筋草:性苦、辛,性温;入肝经;功效为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效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钻地风;味辛,性温;入肝,肾二经;功效为祛风除湿、补肾壮阳;主治用于风湿痛,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月经不调诸症。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为补血,活血,通络;主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千打锤:味辛,性温:入肝、胃经;功效为祛风除湿,行气宽中,散瘀止痛;主治跌打肿痛,脘腹胀痛,跌打伤痛。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经;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杀虫;主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主治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忍冬藤: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老鹳草: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脾经;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主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本发明为纯中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治愈率83.7%,有效率 97.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附子10克,伸筋草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钻地风10克,桂枝10克,赤芍6克,鸡血藤6克,千打锤10克,海桐皮10克,络石藤10克,忍冬藤10克,老鹳草10克。上药I付,加入2斤50度以上白酒中,浸泡7天后。每次10ml,每日三次,饭后服用,7天为I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疗效。一种泡敷治疗跟痛症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在临床上应用多年,老少皆宜,治疗数十例患者,疗效频佳。二、治疗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跟部局部疼痛、肿胀、走路时加重;足跟底前内侧压痛;有时有其他畸形,为平底足等。三、制备和服药方法:每日3次,7天为I疗程。四、疗效标准:治愈:主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有效:主症状缓解,理化检查减轻。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变化。五、治疗效果:本发明经多年临床应用,治疗患者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为30-70岁,治愈72例,有效12例,无效2人,治愈率83.7%有效率97.7%。六、典型病例1、刘某,女,63岁。2008年10月18日来诊,自诉右肘关节外侧疼痛,不能端提重物。曾用强的松局封3次未能奏效。检查见右肘部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内外旋转疼痛。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用上法服用一个疗程,I次痊愈。2、王某,女,42岁。患者右肘部疼痛8个月,持物乏力,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影响日常生活,曾服药物及封闭治疗,经行小针刀松解,无明显疗效,于2005年10月来诊。用上法服用一个疗程,经2次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附子10克,伸筋草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钻地风10克,桂枝10克,赤芍6克,鸡血藤6克,千打锤10克 ,海桐皮10克,络石藤10克,忍冬藤10克,老鹳草1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附子10克,伸筋草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钻地风10克,桂枝10克,赤芍6克,鸡血藤6克,千打锤10克,海桐皮10克,络石藤10克,忍冬藤10克,老鹳草10克。本发明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疗程短,价格低廉的特点,治愈率83.7%,有效率97.7%。
文档编号A61P19/00GK103191211SQ2013100963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苑克进, 林荣芳, 于淑萍 申请人:苑克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