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通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42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空气流通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流通舱,所述空气流通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为流线型,所述舱体上设有通气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具有供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空气流通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流通舱。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用于婴儿治疗的空气流通舱,包括密闭舱体和半敞开舱体两种。密闭舱体的空气流通舱必须使用舱内循环气道结构,否则无法保证舱内外氧浓度平衡,进行全舱吸氧时氧气无法快速充盈整个舱体内部,氧浓度平衡时间较长,出现故障时无法满足婴儿氧消耗,安全性较低。半敞开式舱体可实现内外空气自然通风,安全性较高,但是不能同时满足全舱吸氧氧平衡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氧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空气流通舱。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流通舱,所述空气流通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为流线型,所述舱体上设有通气口。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舱通过在所述舱体内设置流线型的所述腔室,且所述舱体上设有所述通气口,可以在非吸氧状态下使所述舱体内外的气体正常流通以达到内外氧浓度平衡,这样不会因所述腔室内氧气不足而发生危险,安全性更高。而在全舱吸氧状态下可以使氧气快速充盈整个所述腔室内。并且,依据伯努利效应,即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流体会从压力大的一侧流向压力小的一侧。相比为方形和多棱角等外形的现有空气流通舱,由于所述舱体的所述腔室设置为流线型,气体在所述舱体内的压力小于所述舱体外的压力,这样流动的氧气会在所述通气口处带动少量的外部空气进入所述舱体内参与流通或共同进行部分空氧交换,从而可以使所述腔室内达到一个适宜的氧浓度平衡环境。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舱具有供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舱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所述舱体为与所述腔室相适配的流线型。
[0008]所述舱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
[0009]所述舱体为蛋形。
[0010]所述通气口包括:进氧口、侧换气口、前换气口和后换气口。所述进氧口邻近所述腔室的底壁设置。所述侧换气口设在所述腔室的下部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腔室的中间部位。所述前换气口设在腔室的前壁上。所述后换气口设在所述腔室的后壁上。
[0011]所述舱体包括:舱体下罩、舱体上罩和舱体护栏。所述舱体下罩内有舱体床面。所述舱体上罩可翻转地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所述舱体护栏可翻转地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且位于所述舱体上罩和所述舱体下罩之间,所述舱体上罩、所述舱体护栏、所述舱体下罩和所述舱体床面共同限定出所述腔室。[0012]所述进氧口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且邻近所述舱体下罩的后壁,所述侧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侧表面的下边沿处,所述前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前端面上。
[0013]所述舱体护栏的前表面上设有抠手,所述前换气口形成在所述抠手上。
[0014]所述后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后壁的下沿处。
[0015]所述进氧口、所述侧换气口和所述后换气口中的每个均为两个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
[00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的侧视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的舱体下罩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的主视图;
[00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的后视图。
[0022]空气流通舱1、舱体100、进氧口 111、侧换气口 112、前换气口 113、后换气口 114、舱体下罩120、舱体上罩130、舱体护栏140、抠手150、舱体床面1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I。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I包括舱体100。[0027]舱体100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为流线型。也就是说,所述腔室的壁为流线型的曲面。舱体100上设有通气口。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I通过在舱体100内设置流线型的所述腔室,且舱体100上设有所述通气口,可以在非吸氧状态下使舱体100内外的气体正常流通以达到内外氧浓度平衡,这样不会因所述腔室内氧气不足而发生危险,安全性更高。而在全舱吸氧状态下可以使氧气快速充盈整个所述腔室内。并且,依据伯努利效应,即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流体会从压力大的一侧流向压力小的一侧。相比为方形和多棱角等外形的现有空气流通舱,由于舱体100的所述腔室设置为流线型,气体在舱体100内的压力小于舱体100外的压力,这样流动的氧气会在所述通气口处带动少量的外部空气进入舱体100内参与流通或共同进行部分空氧交换,从而可以使所述腔室内达到一个适宜的氧浓度平衡环境。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I具有供氧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0029]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舱体100可以为与所述腔室相适配的流线型。由此可以使舱体100的结构更加合理,外观更加美观。
[0030]具体地,舱体1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为椭圆形。更为具体地,舱体100可以为蛋形。
[0031]图1-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舱I。如图1-图4所示,所述通气口可以包括进氧口 111、侧换气口 112、前换气口 113和后换气口 114。进氧口 111可以邻近所述腔室的底壁设置(上下方向如图1、图3和图4中箭头A所示)。侧换气口 112可以设在所述腔室的下部且侧换气口 11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腔室的中间部位(前后方向如图1和图2中箭头B所示)。前换气口 113可以设在所述腔室的前壁上。后换气口 114可以设在所述腔室的后壁上。其中,进氧口 111可以作为全舱吸氧时纯氧的进入口,侧换气口 112可以用于实现舱体100内外气体的交换,前换气口 113和后换气口 114可以用于在充氧时将少量的空气吸入舱体。由此可以实现所述通气口对舱体100内外气体的连通效果,从而保证在非吸氧状态时达到内外氧浓度平衡和在全舱吸氧时达到氧气的快速充盈。
[0032]有利地,如图1-图4所示,舱体100可以包括舱体下罩120、舱体上罩130和舱体护栏140。舱体下罩120内可以有舱体床面160。舱体上罩130可以可翻转地设在舱体下罩120上。舱体护栏140可以可翻转地设在舱体下罩120上且舱体护栏140可以位于舱体上罩130和舱体下罩120之间。舱体上罩130、舱体护栏140、舱体下罩120和舱体床面160可以共同限定出所述腔室。这样不仅可以将舱体护栏140和舱体上罩130共同打开,此时开口较大以便于放入和取出婴儿,而且可以单独打开舱体上罩130以利用舱体护栏140保护婴儿,防止婴儿掉出舱体100。
[0033]图1-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空气流通舱I。如图1-图4所示,进氧口 111可以设在舱体下罩120上且进氧口 111可以邻近舱体下罩120的后壁,侧换气口 112可以设在舱体护栏140的侧表面的下边沿处。具体地,侧换气口 112可以位于舱体护栏140与舱体下罩120的接触处,侧换气口 112可以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舱体护栏14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左右方向如图2-图4中的箭头C所示)。前换气口 113可以设在舱体护栏140的前端面上。由于婴儿放入所述腔室后头部靠近舱体护栏140的前端面,此处的空氧已充分混合且处于平衡状态,有利于婴儿的吸氧。将侧换气口 112设在舱体护栏140的侧表面的下边沿处,可以使舱体护栏140与舱体下罩120共同限定出侧换气口 112,由此可以保证侧换气口 112足够大。
[0034]有利地,如图1和图3所示,舱体护栏140的前表面上可以设有抠手150,前换气口 113可以形成在抠手150上。具体地,抠手15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舱体护栏140前表面的中心处,前换气口 113可以形成在抠手150的中心处。这样不仅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同时打开或关闭舱体护栏140和舱体上罩130,而且可以便于前换气口 113的形成,以方便制造。
[0035]优选地,如图1和4所示,后换气口 114可以设在舱体护栏140的后壁的下沿处。即后换气口 114可以位于舱体护栏140与舱体下罩120的接触处,舱体护栏140与舱体下罩120的上边沿共同限定出后换气口 114,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换气口 114的形成且与前换气口 113前后呼应,提高空气吸入的效果。
[0036]其中,如图1-图4所示,进氧口 111、侧换气口 112和后换气口 114中的每个可以均为两个且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这样可以使所述腔室内氧浓度更加均匀,避免局部换气不均影响供氧效果。
[00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为流线型,所述舱体上设有通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为与所述腔室相适配的流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为蛋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包括: 进氧口,所述进氧口邻近所述腔室的底壁设置; 侧换气口,所述侧换气口设在所述腔室的下部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腔室的中间部位; 前换气口,所述前换气口设在所述腔室的前壁上;和 后换气口,所述后换气口设在所述腔室的后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 舱体下罩,所述舱体下罩内有舱体床面; 舱体上罩,所述舱体上罩可翻转地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和 舱体护栏,所述舱体护栏可翻转地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且位于所述舱体上罩和所述舱体下罩之间,所述舱体上罩、所述舱体护栏、所述舱体下罩和所述舱体床面共同限定出所述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口设在所述舱体下罩上且邻近所述舱体下罩的后壁,所述侧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侧表面的下边沿处,所述前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前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护栏的前表面上设有抠手,所述前换气口形成在所述抠手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气口设在所述舱体护栏的后壁的下沿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流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口、所述侧换气口和所述后换气口中的每个均为两个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
【文档编号】A61G11/00GK203483600SQ20132042581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姬铮, 王伟东, 李少杰 申请人: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