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是与临床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一次性医用耗材,由一根负压连接管、一根引流管和收集瓶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收集瓶选用透明塑料并附有刻度,容量500ml,收集瓶瓶口有瓶塞,通过瓶塞插入负压连接管和引流管。负压连接管另一端通过负压引流表连接于中心负压处。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在病人人工气道导管的声门下吸引端。操作时,通过负压把病人声门下的分泌物通过引流管引流到收集瓶中。本产品使用比较简单,安全卫生,不易引起交叉感染,处理方便。
【专利说明】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医疗、护理的一次性消耗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研究表明,人工气道的建立减弱了咳嗽反射和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机制,胃内的致病菌可逆行定植于口咽部,这些口咽部的分泌物和胃内返流的致病菌往往聚集于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研究报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上滞留物的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可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借助于带有声门下引流导管的人工气道,进行声门下持续吸引,动态评估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并且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定期冲洗管道,能够保证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目前,国内没有专门配备持续声门下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吸引,临床上用自制的装置进行吸引,在无菌方面不能合格,很多病例分泌物比较粘稠时并不能有效吸引出气囊上分泌物,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和气囊时也必须断开,违反无菌原则,容易造成感染。
【发明内容】
:
[0003]为了克服在人工气道时,没有一次性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带来临床操作冲洗和吸引方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达到无菌的原则,而且能方便地进行冲洗和吸引,观察引流的量、色和性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是一种密闭的一次性无菌使用耗材,主要由一根负压连接管、一根引流管和收集瓶三部分组成。收集瓶选用透明塑料并附有刻度,方便观察分泌物的颜色和量、性状,以便了解病情的变化,不容易破碎,分度容量线清晰,容量500ml,适合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分泌物,为一次性用品。收集瓶瓶口有瓶塞,通过瓶塞插入负压连接管和引流管。负压连接管通过负压引流表可直接调节负压引流压力,其另一端连接于中心负压处。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在病人人工气道导管的声门下吸引端。操作时,通过负压把病人声门下的分泌物引流到收集瓶中。引流管在连接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端导管的5CM处有引流管侧管,该处可以接注射器或输液皮条进行管道和声门下的冲洗和吸引,预防引流不畅而造成堵塞。瓶口附有挂绳,用双套结的方法,把绳子挂在瓶颈上,这样绳子不易滑脱,可以直接挂在床上。
[0005]本产品为医疗、护理的常用消耗品,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直接将此装置分别接在病人声门下吸引管端及负压表上,调节压力即可,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安全卫生,不易引起交叉感染,用完直接扔在黄色垃圾袋中,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负压表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负压表背侧示意图
[0010]图4是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号说明:
[0012]1.负压连接管2.引流管3.引流管侧管4.挂绳5.收集瓶6.负压表7.负压表压力调节钮8.中心负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使用方法进一步阐述本实用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设置结构。使用时负压连接管(I)直接连接负压引流表(6)及中心负压连接处(7),将声门下引流管(2)直接接病人的声门下吸引端,将收集瓶(5)通过挂绳固定在病人床上,调节负压表,开启负压,分泌物可沿着声门下引流管(2)引流到收集瓶(5)中,当分泌物比较粘稠需要冲洗时,可直接通过引流管侧管(3)进行冲洗和吸引。
【权利要求】
1.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由一根负压连接管、一根引流管和收集瓶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收集瓶瓶口有瓶塞,通过瓶塞插入负压连接管和引流管。负压连接管另一端通过负压引流表连接于中心负压处。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在病人人工气道导管的声门下吸引端。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装置,其特征是引流管在连接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端导管的5CM处有引流管侧管,该处可以接注射器或输液皮条进行管道和声门下的冲洗和吸引。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577010SQ20132077968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周淑芳, 黄云娟, 曹燕 申请人:周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