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95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南星20-30克、天麻10-20克、蝉衣10-20克、牛黄10-20克、姜活10-20克、木瓜10-20克、桂枝10-20克、白蒺藜10-20克、蜈蚣10-20克、吴茱萸8-15克、羚羊角8-12克、天竺黄8-12克、蒲公英8-12克、黄连8-12克、黄芪8-12克。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扶正培本,安神解痉,活血行气,宣通经络,镇咳祛痰之功效,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中药制剂用于治疗破伤风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且治愈率较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破伤风是继发皮损性创伤、由破伤风梭菌感染所致较为凶险的疾病,以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苦笑面容、以及"角弓反张"等典型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破伤风平均病死率为20%?30%,重症患者多且易出现并发症而致患者死亡,死亡率可达 70%以上。
[0003]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治疗,但此类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的超敏 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休克、初次血清病等,必要时还要行气管切开术,给患者身心带来巨 大的痛苦。因此,根据祖国医学辩证施治和标本兼治的方法,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中药治疗 方法,在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等很多方面,将显出巨大优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疗破伤风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程 短、治愈率高且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6] 南星20-30克、天麻10-20克、蝉衣10-20克、牛黄10-20克、姜活10-20克、木瓜 10-20克、桂枝10-20克、白蒺藜10-20克、蜈蚣10-20克、吴茱萸8-15克、羚羊角8-12克、 天竺黄8-12克、蒲公英8-12克、黄连8-12克、黄芪8-12克。
[0007]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08]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9] 南星20克、天麻10克、蝉衣10克、牛黄10克、姜活10克、木瓜10克、桂枝10克、 白蒺藜10克、蜈蚣10克、吴茱萸8克、羚羊角8克、天竺黄8克、蒲公英8克、黄连8克、黄 氏8克。
[0010]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2] 南星25克、天麻15克、蝉衣15克、牛黄15克、姜活15克、木瓜15克、桂枝15克、 白蒺藜15克、蜈蚣15克、吴茱萸12克、羚羊角10克、天竺黄10克、蒲公英10克、黄连10 克、黄芪10克。
[0013]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5] 南星30克、天麻20克、蝉衣20克、牛黄20克、姜活20克、木瓜20克、桂枝20克、 白蒺藜20克、蜈蚣20克、吴茱萸15克、羚羊角12克、天竺黄12克、蒲公英12克、黄连12 克、黄芪12克。
[0016]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 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2次口服。张口困难不能进食者应用中药灌肠,每日 2次,上下午各1次。
[0017]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0018] 南星,味苦、性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之功效。
[0019]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之功效。
[0020] 蝉衣,味甘、咸,性寒;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之功效。,
[0021] 牛黄,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功效。
[0022] 姜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
[0023]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之功效。
[0024] 桂枝,味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效。
[0025] 白蒺藜,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之功效。
[0026] 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
[0027] 吴茱萸,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 功效。
[0028] 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 功效。
[0029] 天竺黄,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豁痰,安神定惊之功效。
[0030]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0031]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0032]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 功效。
[0033] 中医学认为破伤风是由创伤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正气受损,风邪侵入,由 表入里,引动肝风所致。因此治疗当以祛风疏表,解毒定痉,平肝熄风为治疗大法。本发明 中药制剂中,南星、天麻、蝉衣、白蒺藜可熄风止痉,祛风定惊;牛黄、羚羊角、蒲公英、黄连、 天竺黄可清热解毒,祛风定惊;姜活、桂枝可疏风解表,理气温中;木瓜、蜈蚣可舒筋活络,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吴茱萸、黄芪可补气升阳,祛风止痛,降逆止呕。诸药配伍精良,共奏 扶正培本,安神解痉,活血行气,宣通经络,镇咳祛痰之功效,用药后能有效刺激患者神经脉 络,改变患者身日反应性,减轻并治愈抽搐、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 的。
[0034]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了 42例破伤风患者,其临床资 料,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在3-56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其中鞭炮 炸伤手部3例,手指挤压伤9例,铁锈钉刺伤足部11例,木梢刺伤足部9例,其他伤10例,伤 后24小时内均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潜伏期在3-6天,均在发病后 3天内就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 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具有可比性。
[0035] 临床表现:起病以四肢酸困无力、张口困难,继之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颈项强直、 呛咳,病情进展迅速,72小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痉挛伴阵发性抽搐,伴有心率增 快、抽搐时大汗淋漓,抽搐频繁发作,抽搐持续时间可达数分钟或更长。
[0036] 治疗方法:
[0037] 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2次口服。张口困难不能进食 者应用中药灌肠,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破伤风抗毒素1 万-2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氯丙嗪静脉滴注,每次25mg/12h,同时加用青霉素,7天为一 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多饮温开水,必需在安静而弱光的屋里,屋里的温度保持暖和, 严禁声、光、风和震动的外界刺激。患者多饮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忌无鳞 鱼及刺激性食物,并禁房事。
[0038] 疗效标准:
[0039]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0040]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0041]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0042] 疗效结果:
[0043] 1.临床疗效比较:
[0044]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2. 6% ;对照组治愈5例, 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73. 3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 照组(P < 0. 05)。详细结果见表1。
[004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表
[0046]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 料组成: 南星20-30克、天麻10-20克、蝉衣10-20克、牛黄10-20克、姜活10-20克、木瓜10-20 克、桂枝10-20克、白蒺藜10-20克、蜈蚣10-20克、吴茱萸8-15克、羚羊角8-12克、天竺黄 8-12克、蒲公英8-12克、黄连8-12克、黄芪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南星20克、天麻10克、蝉衣10克、牛黄10克、姜活10克、木瓜10克、桂枝10克、白蒺 藜10克、蜈蚣10克、吴茱萸8克、羚羊角8克、天竺黄8克、蒲公英8克、黄连8克、黄芪8 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南星25克、天麻15克、蝉衣15克、牛黄15克、姜活15克、木瓜15克、桂枝15克、白蒺 藜15克、蜈蚣15克、吴茱萸12克、羚羊角10克、天竺黄10克、蒲公英10克、黄连10克、黄 芪10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南星30克、天麻20克、蝉衣20克、牛黄20克、姜活20克、木瓜20克、桂枝20克、白蒺 藜20克、蜈蚣20克、吴茱萸15克、羚羊角12克、天竺黄12克、蒲公英12克、黄连12克、黄 芪12克。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4208552SQ20141042808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高建华, 孙建霞, 黄元坤 申请人:高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