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55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以解决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干预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山姜、红花寄生、穿破石、苇茎、金荞麦茎叶、益母草、薏苡仁、葛根、金银花、九里香、鹿角胶、葱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具有效果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停搏。异位心律包括 逸搏心律、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扑、室颤。冲动传到异常的心律失常 有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阻滞、预激综合 征。
[0003] 麻醉期间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文献报道,既往有心律失常病 史患者即使一年内并未发作,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仍为83. 54%,而既往无心律失常 病史的非心脏手术,发生率为18. 77%,而年龄>70岁的老人,发生率为26. 83%。麻醉期间发 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与电解质紊乱、麻醉用药、手术及麻醉操作等因素有关,但心律失常出现 情况多样,频率增加、频率减少、异位起搏、传导阻滞在麻醉期间均有发生,心律失常类别与 手术、麻醉并无明确相关性,导致目前对于麻醉期间心律失常而言,仅仅是对症施治,也即 麻醉期间出现后根据症状类别进行相应的干预,除了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无其他预防措 施,使麻醉医生的工作无比被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 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物。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药物组合 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山姜ΚΓ30份、红花寄生6~12份、穿破 石:T9份、苇茎6~12份、金荞麦茎叶15~20份、益母草6~12份、薏苡仁6~12份、葛根6~12 份、金银花6?12份、九里香1飞份、鹿角胶15?20份、葱白ΚΓ25份。
[0006] 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最佳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山姜20份、红花寄生10 份、穿破石6份、苇茎10份、金荞麦茎叶16份、益母草10份、薏苡仁10份、葛根10份、金银 花10份、九里香2份、鹿角胶16份、葱白20份。
[0007] 其中所述的: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Alpinia japonica Miq.,以 根状茎入药。红花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红花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 L.[ Loranthusparasiticus (L. ) Merr.的带叶莖枝。穿破石,为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 Kudo et Masam.,以根入药。華莖,为禾本科植物芦華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嫩莖。金荞麦莖叶,为寥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Hara的莖叶。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 干燥地上部分。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葛根,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九里香,为芸香科植 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x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 嫩枝。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葱白,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 的假茎。
[0008] 麻醉期间心律失常为麻醉常见并发症,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与电解质紊 舌U麻醉用药、手术及麻醉操作等因素有关,但心律失常出现情况多样,频率增加、频率减 少、异位起搏、传导阻滞在麻醉期间均有发生,心律失常类别与手术、麻醉并无明确相关性, 导致目前对于麻醉期间心律失常而言,仅仅是对症施治,也即麻醉期间出现后根据症状类 别进行相应的干预,除了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无其他预防措施,使麻醉医生的工作无比 被动。
[0009] 发明人临床研究发现,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内在机理与下述原因直接相关:①儿 茶酚胺浓度:麻醉可致全身应激,表现为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及对其清除减少,导致 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从而增加心律的自律性、激惹性与传导性、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②致痛介质的参与:组织损伤或炎症产生的许多炎性介质,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感觉神经 传入纤维膜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影响感觉纤维的代谢和兴奋性,从而改变伤害感受器热和 机械刺激所产生的疼痛;麻醉阻断了感觉神经的疼痛反应,但是上述的炎性介质会导致自 主神经功能平衡失常,如增强迷走神经兴奋作用,病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等。因此,适度降 低儿茶酚胺浓度和稳定自主神经是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途径。而中医药的双向调节则 给维持该平衡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使得在降低儿茶酚胺的浓度的同时不会产生新的平衡上 的偏移,导致血压变化。
[0010] 本组方中采用通阳、通络并进,辅以活血解毒。
[0011] 方中取山姜、红花寄生为君,山姜性味辛、温,相比较其他通阳药物而言,兼有通络 止痛之功效,红花寄生通络,兼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二者搭配使用更适合于对抗致痛介质产 生的连锁反应。基础药理试验证实,山姜、红花寄生2:1水煎剂,大鼠5g生药/kg体重剂 量下灌胃5d后,异氟醚腹腔注射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 素(E),含量分别为78. 30±18. 61ng/g、21. 79±4. 52 ng/g,低于未进行术前干预的对照组 (NE 112.34±23.78ng/g、E 39·71±3·32 ng/g,P〈0.05),接近没有进行麻醉的空白组(NE 61.66±14. 64ng/g、E 12. 59±4. 74 ng/g,P>0. 05)。证实该药对可以下调麻醉引发的儿茶 酚胺高释放。
[0012] 穿破石、苇茎、金荞麦茎叶、薏苡仁行走上焦,通胸络,清肺解毒、散瘀止痛,降低致 痛介质对于心肌的不良刺激。
[0013] £iL母早活血不动血,归;L·、包经。
[0014] 葛根、金银花、葱白走表通阳。
[0015] 取小剂量九里香,芳香疾走,行气活络,剑走偏锋。
[0016] 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益精养血,固护正气。即达到了活、化的目的,又避免了上 述药物药性峻烈。
[0017] 本方阴阳平和,通阳温热与清热解毒并用,辛而走散,温而气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9]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山姜20g、红花寄生10g、穿破石6g、苇茎10g、金荞麦 莖叶16g、益母草10g、薏该仁10g、葛根10g、金银花10g、九里香2g、鹿角胶16g、葱白20g。
[0020] 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将山姜、红花寄生、穿破石、苇茎、金荞麦茎叶、益母草、薏 苡仁、葛根、金银花、九里香、鹿角胶、葱白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 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分成两份早晚服用。
[0021]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山姜10份、红花寄生6份、穿破石3份、苇茎6份、金荞 麦茎叶15份、益母草6份、薏苡仁6份、葛根6份、金银花6份、九里香1份、鹿角胶15份、 葱白10份。
[0022] 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 葱白煎煮〇. 5小时,煮液滤过,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鹿角胶粗粉,加热80°C至鹿角 胶完全熔化,浓缩至相对密度1. 2,乘热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却,取出阴干成为制胶珠备用; (2) 将九里香、金荞麦茎叶粉碎成粉,过20目筛,混合,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逆流萃 取1小时,萃取压力5Mpa,萃取温度30°C,得混合挥发油; (3) 山姜、穿破石、苇茎、益母草、金银花、葛根、薏苡仁、红花寄生,水煮提取2次,每次 〇. 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 05,加热80°C搅拌下加入步骤1所得制胶珠 研磨使之溶解;冷却至40°C时搅拌下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挥发油,混匀成初料; (4) 将步骤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颗粒。
[0023]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山姜20份、红花寄生10份、穿破石6份、苇茎10份、 金荞麦茎叶16份、益母草10份、薏苡仁10份、葛根10份、金银花10份、九里香2份、鹿角 胶16份、葱白20份。
[0024] 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 葱白煎煮1小时,煮液滤过,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鹿角胶粗粉,加热90°C至鹿角胶 完全熔化,浓缩至相对密度1. 3,乘热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却,取出阴干成为制胶珠备用; (2) 将九里香、金荞麦茎叶粉碎成粉,过20目筛,混合,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逆流萃 取4小时,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得混合挥发油; (3) 山姜、穿破石、苇茎、益母草、金银花、葛根、薏苡仁、红花寄生,水煮提取2次,每次 〇. 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 1,加热90°C搅拌下加入步骤1所得制胶珠 研磨使之溶解;冷却至50°C时搅拌下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挥发油,混匀成初料; (4) 将步骤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颗粒。
[0025] 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山姜30份、红花寄生12份、穿破石9份、苇茎12份、 金荞麦茎叶20份、益母草12份、薏苡仁12份、葛根12份、金银花12份、九里香5份、鹿角 胶20份、葱白25份。
[0026] 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 葱白煎煮1小时,煮液滤过,煮液中加入粉碎后的鹿角胶粗粉,加热l〇〇°C至鹿角胶 完全熔化,浓缩至相对密度1. 3,乘热逐滴滴入冷水中冷却,取出阴干成为制胶珠备用; (2) 将九里香、金荞麦茎叶粉碎成粉,过20目筛,混合,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逆流萃 取6小时,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70°C,得混合挥发油; (3) 山姜、穿破石、苇茎、益母草、金银花、葛根、薏苡仁、红花寄生,水煮提取2次,每次 〇. 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 2,加热120°C搅拌下加入步骤1所得制胶珠 研磨使之溶解;冷却至50°C时搅拌下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挥发油,混匀成初料; (4)将步骤3所得初料干燥粉碎,得活性颗粒。
[0027]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之目的,且副作 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0028] 1对象与方法。
[0029] 1. 1 对象。
[0030] 1. 1. 1病例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301例,其 中恶性肿瘤278例,纵隔良性肿瘤12例,肺大疱8例,贲门失驰缓症3例。
[0031] 1. 1. 2排除标准:①入院前6个月内有心律失常发作的;②术前存在未能纠正的 电解质紊乱;③安装有心内起搏器的。
[0032] 1. 1. 3分组:301例患者年龄21?76 (47. 8±13· 09)岁,男176例,女125例。分 为对照组100例、汤剂组101例和颗粒组100例。三组患者干预前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33] 1. 2 方法。
[0034] 1. 2. 1干预方法:术前7d开始,汤剂组以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得汤剂口服,2次/ d。颗粒组以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得颗粒口服,6g/次,2次/d。三组患者麻醉前均给予长托 宁lmg、鲁米那0. lg,术前30min肌注。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司可林快速诱导 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静脉复合麻醉维持。
[0035] 1.2.2观察指标: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切皮后30分 钟采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 )和肾上腺素 (E )含量。
[0036] 1. 2. 3统计学分析:SPSS 13. 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X 2检验。
[0037] 2 结果。
[0038] 2. 1三组麻醉状态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5% (25/100)、汤剂组 12.87% (13/101)和颗粒组 10% (10/100),前者明显高于后二者(χ2=4· 82, Ρ〈(λ 05 ; χ2=4· 79, Ρ〈0· 01)。
[0039] 2. 2三组切皮后30分钟血浆ΝΕ、Ε含量比较:见下表,

【权利要求】
1. 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 成:山姜1(Γ30份、红花寄生6~12份、穿破石:T9份、苇茎6~12份、金荞麦茎叶15~20份、益 母草6~12份、薏苡仁6~12份、葛根6~12份、金银花6~12份、九里香1飞份;鹿角胶15~20 份、葱白ΚΓ2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 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山姜20份、红花寄生10份、穿破石6份、苇茎10份、金荞麦茎叶 16份、益母草10份、薏苡仁10份、葛根10份、金银花10份、九里香2份;鹿角胶16份、葱 白20份。
【文档编号】A61P9/06GK104147489SQ201410439742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郑升法 申请人:郑升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