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78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设有筒状主体,筒状主体的侧壁上均布有菱形镂空,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内径与筒状主体的内径相同,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大于筒状主体的外径;上支撑座的上端面呈前高后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具有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时间,防止钛网沉陷、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专利说明】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快捷,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避免椎间高度的丢失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

【背景技术】
[0002]我们知道,使用钛网植骨结合颈前路带锁钢板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外伤、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其最大优势在于植骨块来源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时切除的自体碎骨,避免了以往采用的自体髂骨或腓骨取骨的方法,从而完全避免了供骨区出血、感染、骨折、慢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现有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的钛网呈侧壁上均布有菱形镂空的圆筒状或椭圆筒状,术中根据减压骨槽长度修剪钛网长度,不仅操作麻烦、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容易形成尖锐的端面,增大了钛网端面与终板的接触面间的局部压强、造成钛网沉陷;且修剪后的钛网上下端面多为平行平面,不符合颈椎椎体前缘高、后缘低以及存在上、下终板倾斜角这一解剖特点,需要手术过程中切除部分椎体前方终板,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终板的完整性。使其强度和承载力因此而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在所难免,而且手术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发生钛网沉陷后,容易造成椎间高度的丢失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孔容积减小,神经根局部受到刺激.同时颈椎整体上处于力线不稳定状态。
[0003]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 2013年09月30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低切迹锁定型颈椎钛网装置,其申请号:20132061048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虽然避免了现有钛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临时剪切,操作麻烦、延长手术时间、容易造成钛网沉陷缺点,但上端盖和下端盖的设置,阻碍了钛网填充的碎骨片与上下终板的接触,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融合效果差,术后长时间活动,固定螺钉易松动,引发病变;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经螺钉与钛网主体相连,手术过程中需要拆除一端的端盖,装入碎骨片后再将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钛网主体上,操作复发,延长手术时间。下端盖的终板侧在冠状面上向后上方倾斜,上端盖的终板侧呈弧形,仍不符合颈椎椎体前缘高、后缘低以及存在上、下终板倾斜角这一解剖特点,仍需对椎体前方终板进行刮除处理。上端盖和下端盖后侧的边缘向后凸起,术后对脊髓形成压迫,导致临床产生和其他临床症状的复发、加重。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
[0005]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颈椎椎体前缘高、后缘低以及上、下终板倾斜角这一解剖特点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
[0006]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术后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融合效果好,治疗效果佳,不会因压迫脊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设有筒状主体,筒状主体的侧壁上均布有菱形镂空,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内径与筒状主体的内径相同,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大于筒状主体的外径;上支撑座的上端面呈前高后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
[000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支撑座上端面与上支撑座下端面(水平面)间的倾斜角度为 20。。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支撑座的下端面前侧呈与相邻椎体的上终板形态匹配的弧形。
[00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支撑座上端面和下支撑座下端面上分别设有波浪形凸起。增加了术后与相邻锥体下、上终板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植如后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防止沉陷的发生。
[00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状主体呈圆筒状或椭圆筒状,筒状主体的侧壁厚度为
1.25mm,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与筒状主体的外径差为1.5mm。
[00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支撑座下端面的前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定位凸块,与相邻的锥体终板处贴和,起到定位作用。
[0014]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中,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适当撑开后,根据减压骨槽长度及横径选取适合尺寸的钛网,将碎骨片从上支撑座和/或下支撑座中部装入钛网内,将钛网植入减压槽中,敲击使其与上下终板契合,使用钢板内固定、完成手术。术中不必对相邻椎体的上下终板进行刮除处理或刮除很少,保证终板的完整性;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时间,且起到了防止钛网沉陷的功效。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端面和下端面与相邻椎体的下上终板接触面积大,有效避免了术后钛网的沉陷;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中部的通孔确保了术后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较好的融合,使患者快速恢复;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避免术后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压迫脊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符合颈椎椎体前缘高、后缘低以及上、下终板倾斜角这一解剖特点;术后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融合效果好,治疗效果佳,不会因压迫脊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7]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图4是图1的仰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设有筒状主体1,筒状主体I的侧壁上均布有菱形镂空2,筒状主体I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上支撑座3和下支撑座4,上支撑座3和下支撑座4的内径与筒状主体I的内径相同,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大于筒状主体的外径,筒状主体呈圆筒状或椭圆筒状,筒状主体的侧壁厚度为1.25mm,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与筒状主体的外径差为1.5mm。上支撑座的上端面呈前高后低向下倾斜的斜面,优选上支撑座上端面与上支撑座下端面(即水平面)间的倾斜角度为20°。下支撑座的下端面前侧呈与相邻椎体的上终板形态匹配的弧形。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支撑座上端面和下支撑座下端面上分别设有波浪形凸起5,波浪形凸起增加了术后与相邻锥体下、上终板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植如后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防止沉陷的发生。下支撑座下端面的前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定位凸块6,定位凸块与相邻的锥体终板处贴和,起到定位作用。
[0021]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中,常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适当撑开后,根据减压骨槽长度及横径选取适合尺寸的钛网,将碎骨片从上支撑座和/或下支撑座中部装入钛网内,将钛网植入减压槽中,敲击使其与上下终板契合,使用钢板内固定、完成手术。术中不必对相邻椎体的上下终板进行刮除处理或刮除很少,保证终板的完整性;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时间,且起到了防止钛网沉陷的功效。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端面和下端面与相邻椎体的下上终板接触面积大,有效避免了术后钛网的沉陷;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中部的通孔确保了术后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较好的融合,使患者快速恢复;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避免术后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压迫脊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符合颈椎椎体前缘高、后缘低以及上、下终板倾斜角这一解剖特点;术后上下终板与钛网内部的碎骨片融合效果好,治疗效果佳,不会因压迫脊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权利要求】
1.一种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设有筒状主体,筒状主体的侧壁上均布有菱形镂空,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内径与筒状主体的内径相同,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大于筒状主体的外径;上支撑座的上端面呈前高后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后侧面为与筒状主体外壁相切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座上端面与上支撑座下端面间的倾斜角度为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座的下端面前侧呈与相邻椎体的上终板形态匹配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座上端面和下支撑座下端面上分别设有波浪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主体呈圆筒状或椭圆筒状,筒状主体的侧壁厚度为1.25mm,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外径与筒状主体的外径差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用钛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撑座下端面的前部设有向下凸起的定位凸块。
【文档编号】A61F2/44GK203988509SQ20142047290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殷国勇 申请人:山东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