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137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包括上托架、下托架、颈部挂带以及连接带;其中,所述下托架通过连接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下方;所述颈部挂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上部;所述颈部挂带和连接带上分别设有调节扣。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好,其通过设置上托架和下托架,从而能够同时承托双手,且还可以让伤者的双手上下调换位置,使伤者不易产生疲劳。
【专利说明】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当手部骨折或者进行手部手术后,通常需要使用手吊带来定位,以利于恢复。现有技术的手吊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920026980.7号所示,其只能固定一只手臂,如果伤者的两个手臂都受伤后,需要使用两根手吊带,因此,造成了诸多的使用不便,也容易造成晃动;同时,伤者的双手位置也不方便调换,容易造成伤者疲劳,舒适性差。
[0003]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好且能定位双手的压用手部定位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包括上托架、下托架、颈部挂带以及连接带;其中,所述下托架通过连接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下方;所述颈都挂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上部;所述颈部挂带和连接带上分别设有调节扣。
[0006]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托架和下托架结构相同,并呈相反方向设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还设置为:所述上托架包括外层布、内层布、硬板层以及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硬板层上;所述硬板层和海绵层设置在外层布和内层布之间;所述外层布和内层布相缝合。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好,其通过设置上托架和下托架,从而能够同时定位双手,且还可以让伤者的双手上下调换位置,使伤者不易产生疲劳;同时,其外观简洁,实用性好,空间利用率高,使病人行走活动方便,手部固定到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A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由上托架1、下托架2、颈部挂带3以及连接带4等几部分组成。
[0012]其中,所述下托架2通过连接带4连接至上托架I的下方,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下托架2卸下。
[0013]所述颈部挂带3连接至上托架I的上部,其可悬挂于伤者的颈部上。
[0014]所述颈部挂带3和连接带4上分别设有调节扣5,从而方便调节上托架1、下托架2的位置,以适用不周人群的使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架I和下托架2结构相同,并呈相反方向设置。所述上托架I包括外层布11、内层布12、硬板层13以及海绵层14。所述海绵层14设置在硬板层13上,其使伤者感觉舒适。所述硬板层13和海绵层14设置在外层布11和内层布12之间;所述外层布11和内层布12相缝合。
[0016]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上托架I和下托架2,从而能够同时定位双手,且还可以让伤者的双手上下调换位置,使伤者不易产生疲劳。
[0017]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跟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托架、下托架、颈部挂带以及连接带;其中,所述下托架通过连接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下方;所述颈部挂带连接至上托架的上部;所述颈部挂带和连接带上分别设有调节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架和下托架结构相同,并呈相反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手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架包括外层布、内层布、硬板层以及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硬板层上;所述硬板层和海绵层设置在外层布和内层布之间;所述外层布和内层布相缝合。
【文档编号】A61F5/05GK204181763SQ20142062962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8日
【发明者】张万清 申请人:张万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