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组织闭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12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管状组织闭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组织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消化道的吻合手术中,一般先使用直线型或弧线型吻合器对人体管状组织进行多角度的离断吻合,再使用圆管型吻合器对离断后的组织进行对接吻合。

然而,当使用直线型或者弧线型吻合器对人体管状组织进行离断吻合后,由于吻合口是线状的,尤其是在做低位直肠位置的时候,由于受到人体盆底操作空间的限制及其直线型器械摆角的限制,会出现交叉钉现象,这样,再使用圆管型吻合器吻合时会存在“猫耳朵”,不仅有瘘的风险,而且手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组织闭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状组织闭合装置,包括:第一扎带、第二扎带和用以连接所述第一扎带和第二扎带以形成容纳腔的锁紧机构;第一扎带包括第一锁紧端、与所述第一锁紧端相背的第一自由端;第二扎带包括第二锁紧端、与所述第二锁紧端相背的第二自由端;锁紧机构包括能够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端和所述第二锁紧端的第一锁紧机构、能够从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一扎带和第二扎带的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扎带、所述第二扎带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扎带、所述第二扎带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第一扎带、所述第二扎相对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同步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锁紧端的锁紧块、设于所述第二锁紧端且与所述锁紧块相配合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锁紧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端和所述第二锁紧端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端和所述第二锁紧端分离并形成便于人体管状组织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还包括在所述锁紧件处于闭合状态时防止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锁紧块分离的第一限位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块上设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锁紧件的收容槽;所述锁紧件处于闭合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锁紧件插入所述收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第一棘齿,所述锁紧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相配合的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二棘齿相配合以在所述锁紧件处于闭合状态时防止所述锁紧件脱离所述收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扎带的夹角与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扎带的夹角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具有分别供所述第一扎带、所述第二扎带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扎带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扎带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时,所述第一扎带和所述第二扎带通过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扎带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沿所述第一扎带朝背离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扎带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沿所述第二扎带朝背离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能够伸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至少一根尖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均设有尖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的尖刺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上的尖刺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状组织闭合装置形成中心收拢的集束荷包,降低后续圆管型吻合器吻合后产生“猫耳朵”和瘘的风险,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手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管状组织闭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管状组织闭合装置中第一扎带和第二扎带分离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a所示的管状组织闭合装置在第二锁紧机构移动至靠近第一锁紧机构时的示意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管状组织闭合装置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第二锁紧机构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管状组织闭合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用于人体管状组织切除病变部分的吻合术,例如结肠吻合手术。

典型的人体管状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肠、结肠、直肠;胆管和胰腺;泌尿道,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以及输卵管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能够用于吻合同一种人体管状组织或不同种人体管状组织。例如,结肠的中间部分发生病变时,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用于吻合连接结肠的两部分,且重新创建的管状路径是结肠本身内;而病变部分为乙状结肠,它是直接连接到直肠的,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用于吻合连接结肠和直肠,且重新创建的管状路径位于直肠和结肠之间。

如图1~图4b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包括第一扎带10、第二扎带20、用以连接所述第一扎带10和第二扎带20以形成容纳腔30的锁紧机构40。

所述容纳腔30可通过所述锁紧机构40打开或关闭,且所述容纳腔30能够容置部分人体管状组织,并使该部分人体管状组织形成中心收拢的集束荷包,降低后续圆管型吻合器吻合后产生“猫耳朵”和瘘的风险,同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手术成本。

所述第一扎带10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锁紧端11、与所述第一锁紧端11相背的第一自由端12;所述第二扎带20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二锁紧端21、与所述第二锁紧端21相背的第二自由端22;所述第一扎带10与所述第二扎带20的长度可相同或不同。

所述锁紧机构40包括能够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的第一锁紧机构41、用于从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连接所述第一扎带10和第二扎带20的第二锁紧机构42;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能够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30,同时使容置于所述容纳腔30内的人体管状组织形成中心收拢的集束荷包。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的同时,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20相对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同步运动;即,在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扎带10介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之间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扎带20介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之间的长度的差值为固定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扎带10和第二扎带10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能够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平行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30并逐步扎紧人体管状组织。所谓的平行,表示为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两条直线的平行。

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采用扣合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端11与所述第二锁紧端21。所谓的扣合方式指的是,在部分人体管状组织位于所述容纳腔30内时,通过器械或手动将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相向移动即可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操作方便,受操作空间的限制较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a所示,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锁紧端11的锁紧块411、设于所述第二锁紧端21且与所述锁紧块411相配合的锁紧件412。所述锁紧块411呈块状且沿所述第一扎带10径向朝一侧凸伸,相应地所述锁紧件412沿所述第二扎带20径向朝一侧凸伸,且所述锁紧块411与所述锁紧件412相向设置。其中,所述锁紧块411与所述第一扎带10可为一体式设置,也可为单独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所述锁紧件412与所述第一扎带10可为一体式设置,也可为单独设置后再组装在一起。

所述锁紧件412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如图2a所示,所述锁紧件4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分离并形成便于人体管状组织进入所述容纳腔30内的开口50;如图1所示,所述锁紧件4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还包括在所述锁紧件412处于闭合状态时防止所述锁紧件412与所述锁紧块411分离的第一限位件,从而可以使得人体管状组织在吻合术中始终限位于容纳腔30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结构不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连接在一起防止所述锁紧件412与所述锁紧块411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2a~图2b所示,所述锁紧块411上开设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锁紧件412的收容槽4111;所述锁紧件412处于闭合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内。

具体地,所述收容槽4111的开口朝向所述锁紧件412,且所述收容槽4111包括靠近前述开口的导引槽4112和连接于所述导引槽4112的限位槽4113,所述导引槽4112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槽4113的内径,且所述导引槽4112的内径自开口向限位槽4113的逐渐减小呈漏斗型,以导引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4111与所述第一扎带10的夹角φ与所述锁紧件412与所述第二扎带20的夹角φ’一致。夹角φ不小于90度,更优选地,所述夹角φ为90度,方便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锁紧块411内。

所谓的夹角φ表示为所述收容槽4111自所述导引槽4112向所述限位槽4113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一扎带10轴向的夹角;所谓的夹角φ’表示为所述锁紧件412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扎带20轴向的夹角;所谓的“夹角φ与夹角φ’一致”表示为所述锁紧件412由打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即将所述锁紧块411与所述锁紧件412相向扣合时,即所述锁紧件412远离所述第二扎带20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4111的开口接触时,所述收容槽4111与所述锁紧件412大体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时阻力小,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4111内设有第一棘齿4114,所述锁紧件4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棘齿4114相配合的第二棘齿4121;所述第一棘齿4114与所述第二棘齿4121相配合地单向锁紧,以在所述锁紧件412处于闭合状态时防止所述锁紧件412脱离所述收容槽4111,即所述锁紧件412只能沿一个方向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内,而不能反向移动以从所述收容槽4111内脱离出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棘齿4114设置于所述限位槽4113内。

如图4a、图4b所示,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具有供所述第一自由端12引导所述第一扎带10穿过的第一通道421、供所述第二自由端22引导所述第二扎带20穿过的第二通道422。其中,所述第一通道421和所述第二通道422可为通过隔板等隔开的独立的两个通道;也可以为相通的一个通道,此时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穿过同一个通道。

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的同一侧分别插入并穿过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使得所述第一扎带1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内且所述第二扎带2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内时,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通过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连接;此时介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之间的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的长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所谓的“所述第一扎带1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内”,表示为:所述第一自由端1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内,或者所述第一扎带10上位于第一自由端12与所述第一锁紧端11之间的某一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内;所谓的“所述第二扎带2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内”,表示为:所述第二自由端22位于第二通道422内;或者所述第二扎带20上位于第二自由端22与所述第二锁紧端21之间的某一段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扎带10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一扎带10朝背离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421内设有第三棘齿4211,所述第一扎带10设有与所述第三棘齿4211相配合的第四棘齿13;所述第三棘齿4211与所述第四棘齿13单向锁紧,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只能沿着所述第一扎带1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而不能反向移动。

同时,所述第二扎带20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二扎带20朝背离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的方向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二通道422内设有第五棘齿4221,所述第二扎带20设有与所述第五棘齿4221相配合的第六棘齿23;所述第五棘齿4221与所述第六棘齿23单向锁紧,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只能沿着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而不能反向移动。

在所述第一通道421和第二通道422为独立的两个通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棘齿1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扎带10的任何一侧,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例如1~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四棘齿13设置于所述第一扎带10朝向所述容纳腔30内的一侧,因此,所述第四棘齿13可以增大所述第一扎带10与人体管状组织的摩擦或阻力,以防止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沿人体管状组织的长度方向移动。

当然所述第四棘齿13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扎带10背向所述容纳腔30内的一侧,因此,所述第四棘齿13朝向所述容纳腔30内的一侧可设置为平滑的,能够适用于比较脆弱的人体管状组织。

相应地,所述第六棘齿23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扎带20的任何一侧,于此不再赘述。

而在所述第一通道421和第二通道422为同一个通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棘齿1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扎带10上与所述第二扎带20相邻侧以外的任何一侧,所述第六棘齿23可设置于所述第二扎带20上与所述第一扎带10相邻侧以外的任何一侧,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能够伸入所述容纳腔30内的至少一个尖刺43;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中的任意一个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尖刺43;或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上均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尖刺43。所述尖刺43能够刺入人体管状组织,以防止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沿人体管状组织的长度方向移动,即防止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从人体管状组织上滑脱。

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和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均设有尖刺43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尖刺43设置于所述锁紧块411上,另一个所述尖刺43设置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中。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尖刺43平行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移动时,两个所述尖刺43能够平行地刺入人体管状组织,同时两个尖刺43在刺入人体管状组织的过程中不会相撞。所谓的平行设置,表示为两个尖刺4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从而能够使得两个尖刺43在刺入人体管状组织的过程中不会相撞,并非特征严格意义上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平行。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尖刺43与所述第一扎带10和第二扎带20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使用过程为:(1)如图2a所示,将所述第一自由端12、所述第二自由端22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此时所述第一扎带10和第二扎带20通过第二锁紧机构42连接,而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分开形成将人体管状组织置于所述容纳腔30内的开口50;(2)将待打荷包的人体管状组织放置于未闭合的所述容纳腔30内;(3)如图1所示,手动或通过器械将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内,使得人体管状组织置于闭合的所述容纳腔30内;(4)如图3所示,手动或通过器械推动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平行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30并逐步扎紧人体管状组织;同时,所述尖刺43刺入人体管状组织,防止人体管状组织滑脱。最终人体管状组织形成了集束的荷包,同时如图3所示两个尖刺43相向地刺入了人体管状组织;为了达到更好的强度效果,两个尖刺43也可以是平行地刺入人体管状组织,同时两个尖刺43在刺入人体管状组织的过程中不会相撞。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相连接;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可为一体式,这样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一体连接,无明显分界线。所述第二锁紧端21引导所述第二扎带20先从一侧穿过所述第一通道421,再从另一侧穿过所述第二通道422,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等并不包含位置关系或结构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标记或者标号,这也并不代表结构或者功能上的联系,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扎带20也可以先从一侧穿过所述第二通道422,再从另一侧穿过所述第一通道421,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之间。当然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也可为分体式,所述第一自由端12’、第二自由端22’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的同一侧分别穿过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然后再将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的另一侧通过粘结等其他方式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扎带10和所述第二扎带20的所述第一自由端12’、第二自由端22’也可以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的同一侧分别穿过第二通道422、第一通道421;然后再将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的另一侧通过粘结等其他方式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之间。

所述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使用过程为:(1)所述第一锁紧端11和所述第二锁紧端21分开形成将人体管状组织置于所述容纳腔30内的开口50,将待打荷包的人体管状组织放置于未闭合的所述容纳腔30内;(2)手动或通过器械将所述锁紧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内,使得人体管状组织置于闭合的所述容纳腔30内;(3)手动或通过器械推动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使得所述第二锁紧机构42沿所述第一扎带10、所述第二扎带20朝向所述第一锁紧机构41平行移动,以缩小所述容纳腔30并逐步扎紧人体管状组织;同时,所述尖刺43刺入人体管状组织,防止人体管状组织滑脱。最终人体管状组织形成了集束的荷包,同时如图3所示两个尖刺43相向地刺入了人体管状组织;为了达到更好的强度效果,两个尖刺43也可以是平行地刺入人体管状组织,同时两个尖刺43在刺入人体管状组织的过程中不会相撞。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管状组织闭合装置100、100’形成中心收拢的集束荷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扎带10与第二扎带20相对于第二锁紧机构42同步运动,这样也使得两个尖刺43能沿着同一方向刺入人体管状组织,加强了荷包的强度。同时,降低后续圆管型吻合器吻合后产生“猫耳朵”和瘘的风险,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手术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