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类医疗器械的辅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8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类医疗器械的辅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类医疗器械的辅助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医疗器械产品中,存在一类用于包裹、覆盖人体组织、器官的膜类医疗器械,这类医疗器械一般厚度较小,材质较为柔软。使用过程中,膜类医疗器械可吸收人体血液、组织液或者生理盐水。吸收液体后,材料变软,易与其他器械或人体组织粘附,不易夹持操作,难以输送至目标位置。由此,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影响膜类医疗器械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可以辅助膜类医疗器械输送的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膜类器械与液体不必要的接触,辅助柔软的膜类器械输送至目标位置,易于实现对组织的包裹或覆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膜类医疗器械不易输送的问题,提供一种膜类医疗器械辅助输送装置,其可避免膜类医疗器械与体液直接接触,为材质较为柔软的膜类医疗器械提供支撑,使其可被顺利输送至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对膜类医疗器械输送的辅助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包括托体和手柄两部分,托体为膜类医疗器械的主要承载装置,其底部两侧向上自然翻折形成顶部,可将托体内的膜类医疗器械与外界隔离,避免材料与外界液体的额外接触,通过操持手柄,进行装置的移动和输送。

托体呈长条状,其一端为光滑的圆弧形,指示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前进方向,另一端与手柄相连。

作为优选,托体作为膜类医疗器械的承载区域,其规格应与膜类医疗器械相匹配。托体的长度为30-80mm,宽度为5-20mm。托体两侧自然向上翻折,形成托体部位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存在2-5mm的空隙。

作为优选,托体底部两侧自然向上翻折形成的顶部,为对称的光滑圆角梯形。两侧圆角梯形相邻边缘距离为1-3mm,该缝隙可作为操作膜类医疗器械的视野,且不应过宽,使得膜类医疗器械与外界液体发生过分接触。

作为优选,托体部位两侧分别具有的三条均匀对称分布的缝隙,缝隙宽度应不超过1mm。缝隙在托体顶部贯穿通过,在底部应保证双侧缝隙间间隔不少于3-18mm。

作为优选,托体部位在输送过程中根据输送路径的需要,可由缝隙部位发生自由弯折,最大弯折角度为90°。

作为优选,托体作为膜类医疗器械的承载区域,应将膜类医疗器械居中置于托体内部。

作为优选,与托体一端相连的手柄部分长度为50-80mm,宽度为3-15mm。手柄与托体底部非圆弧形一端相连,为输送器械主要的操作位置。

作为优选,辅助输送装置的材质应为医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厚度应不超过1mm,通过射线或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

作为优选,辅助输送装置通过吸塑或注塑方式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类医疗器械的辅助输送装置是由托体(①)和手柄(②)共同组成,托体一端与手柄相连。托体部分具有对称、均匀分布的缝隙,使用过程中可发生弯折,由状态1达到状态2,弯折角度(③)最大为90°。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膜类医疗器械的辅助输送装置的托体一端为圆弧形,另一端与手柄相连。其底部自然向上翻折形成顶部,顶部为两侧对称的圆角梯形,顶部与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空间,作为膜类医疗器械的主要承载区域。

以肌腱松解手术为例,具体介绍该辅助输送装置的操作方法:选择与准备使用的肌腱抗粘连膜类医疗器械尺寸相匹配的输送装置,将抗粘连膜放置于托体部位由顶部和底部构成的空间中,居中放置,放置过程可通过医用镊子辅助操作。持手柄将托体输送至手术后目标区域,输送过程中,托体部位可根据实际输送路径发生弯折。到达目标位置后,可用医用镊子由托体圆弧形一端取出抗粘连膜,包裹于手术后的肌腱部位,同时顺势反向取出辅助输送装置,完成抗粘连膜在肌腱部位的包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