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46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世界上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对视觉危害极大,需要早期干预治疗以阻止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进一步恶化。临床上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有效控制眼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简称“开青”,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青光眼的60%~70%,通常累及双眼,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早期筛查技术、有效治疗手段、病情进展监测技术的缺乏,我国开青致盲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开青患病率为2.3%,致盲率约15%,致残率近30%。据此推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1640万的开青患者,产生近246万盲人及超过490万的视觉残障者。由于开青患者一经诊断则须进行终身的随访及治疗,给个人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花费高达188亿元、间接社会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因此,开青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以解决现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外科手术的装置结构复杂准确度差的问题。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包括超润滑导管,导管推送器,微量推注器,三通管路,光源,光纤和透明护管,所述三通管路的左侧端安装有微量推注器;所述三通管路的右侧端安装有超润滑导管;所述超润滑导管的外表层安装有透明护管;所述超润滑导管的有侧端安装有导管推送器;所述超润滑导管的内部安装有光纤;所述光纤的另一端安装有光源。

所述光纤穿过三通管路顶端的通口进入超润滑导管的内部,有利于光纤通过三通管路进入超润滑导管的内部进行移动。

所述三通管路的右侧端与透明护管之间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利于光纤在移动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更加方便。

所述微量推注器左侧端设有微刻度,有利于精确地调整穿入导管的长度和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有的微量推注器,可精确地输送粘弹剂到施莱姆氏管内,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且设有的光纤与光源相连接,医务人员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明显地判断出超润滑导管的末端位于施莱姆氏管内的具体位置,光纤不仅用于指示位置,此外光纤对超润滑导管的内壁起到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超润滑导管,2-导管推送器,3-微量推注器,4-三通管路,5-光源,6-光纤,7-透明护管。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外科手术装置,包括超润滑导管1,导管推送器2,微量推注器3,三通管路4,光源5,光纤6和透明护管7,所述三通管路4的左侧端安装有微量推注器3;所述三通管路4的右侧端安装有超润滑导管1;所述超润滑导管1的外表层安装有透明护管7;所述超润滑导管1的有侧端安装有导管推送器2;所述超润滑导管1的内部安装有光纤6;所述光纤6的另一端安装有光源5。

所述光纤6穿过三通管路4顶端的通口进入超润滑导管1的内部,有利于光纤6通过三通管路4进入超润滑导管1的内部进行移动。

所述三通管路4的右侧端与透明护管7之间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利于光纤6在移动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更加方便。

所述微量推注器3左侧端设有微刻度,有利于精确地调整穿入导管的长度和角度。

工作原理

本发明使用时,光源5发射波长为635nm的红光,出纤最大功率1mW,出纤功率可调,医务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发射模式有“连续发射”和“闪烁”两种,可以明显地指示超润滑导管末端在施莱姆氏管中的具体位置,通过使用导管推送器2和微量推注器3进行推送。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