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179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血病作为儿科非常棘手的危重症之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更是当前小儿死亡的主要病因。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具有凝血功能亢进的特点,因其导致的患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一点红:【来源】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DC.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段,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茎分枝,枝柔弱,粉绿色。叶互生,稍带肉质,茎下部叶卵形,攀状分裂,长4~9cm,上部叶较小,抱茎,上面绿色,下面多紫红色。头状花序直径1~1.3cm,有长梗,花枝常2歧分枝; 总苞圆柱形,苞片1层,约与花冠等长;花管状,红色,两性。瘦果圆柱形,长5~6mm,有棱,冠毛白色,柔软。花期春至秋季。【化学成分】含微量氢氰酸、生物碱、酚类。【性味】性凉,味微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溃疡、疮痈。【摘录】《中药大辞典》。

仙人掌:【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根及茎。【原形态】1.多年生肉质植物,常丛生,灌木状,高0.5-3m。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有分枝,具节;茎节扁平,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40cm,幼时鲜绿色,老时变蓝绿色,有时被白粉,其上散生小窠,每一窠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针刺黄色,杂以黄褐色斑纹。叶退化成钻状,早落。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鲜黄色,直径2-9cm ;花被片多数,外部的带绿色,向内渐变为花瓣状,广倒卵形;雄蕊多数,排成数轮,花丛浅黄色,花药2室;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壮,柱头6-8裂,白色。浆果多汁,倒卵形或梨形,紫红色,长5-7cm。种子多数。花期5-6月。2.乔木或灌木状,高1.5-4m。老株有明显的圆柱形主干,自近基部分枝,分枝多而茂密。茎节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长10-30cm,较厚,嫩茎节薄,常波皱状,鲜绿色,散生小窠;小窠具均匀短绒毛、黄褐色刺毛和1-2枚针刺;刺长1-4cm,幼时黄色,先瑞红褐色,老刺变灰色,先端暗褐色;老茎干上的小窠内针刺多达10根。叶钻状,长2-3mm,早落。花1-5朵,着生于嫩茎节的顶部或边缘,鲜黄色,直径达7.5cm,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红晕,内方花被片呈花瓣状展开,倒卵状长圆形;雄蕊多数,花丝浅绿色;花柱白色,柱头裂片6,果肉质,倒卵球形,长5-7.5cm,熟时紫红色,无刺,具多数种子。【化学成分】栽培1年后,即可随用随采。绿仙人掌生药浆分析含果胶多糖和胶渗出物[1]。从全草分离提取得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α-醇(friedelan.-3α-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2]。【药理作用】1.用仙人掌全草的提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显着,而且对此菌的18个抗青霉素系也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对枯草杆菌也有高度抑制作用。2.仙人掌中所含墨斯卡灵有致幻作用。【性味】苦;性寒。【归经】心;肺;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痒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摘录】《中华本草》。

楤木根:【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皮。9~10月挖根,或剥取根皮晒干。【性味】辛,平。①《本草拾遗》:"辛,平,小毒。"②《草木便方》:"苦,微寒。"③《贵阳民间药草》:"甘,寒,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跌打损伤,瘰疬,痈肿。【摘录】《中药大辞典》。

积雪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圆柱形,长3-4.5cm,直径1-1.5mm,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纹皱纹。茎细长、弯曲、淡黄色、在节处有明显的细根残迹或残留的细根、叶多皱缩破碎,灰绿色,完整的叶圆形或肾形,直径2-6cm,边缘有钝齿,下面有细毛;叶柄长1.5-7cm,常扭曲,基部具膜质叶鞘。气特异,叶淡微辛。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圆形或近方形。皮层为7-9列薄壁细胞,外侧数列细胞的壁呈不均匀增厚。外韧维管束6-7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侧国微木化的纤维群;木质部导管约6-10个;束内形成层为2-3列细小细胞。髓部由较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射线中分布圆形的油管,直径24-24μm,周围分泌细胞5-7个。【化学成分】含多种α-香树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积雪草甙(Asiaticoside)、参枯尼甙(Thankuniside)、异参枯尼甙(Isothankuniside),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玻热模甙(Brahmoside)、破热米甙(Brah-minoside)和破热米酸(Brahmic acid)等,以及马达积雪草酸(Madasiatic acid)。此外,尚含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积雪草糖(Centellose,一种寡糖)、蜡、胡萝卜烃类(Carotenoids)、叶绿素,以及山柰酚、槲皮素和葡萄糖、鼠李糖的黄酮甙。全草主要含三萜酸和三萜皂甙。三萜有积雪草酸(asiatic acid)、羟基积雪草酸(brahmic acid)、异羟基积雪草酸(isobrahmic acid)及桦皮酸(be-tulinic acid)等。三萜皂甙有积雪草甙(asiaticoside,madecassol)、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落得打三糖甙(brahmoside)及落得打四糖甙(brahminoside),又谓含参枯甙(thankuniside)及异参枯甙(isothankuniside)。另含山柰素和槲皮素及其甙、积雪草碱(hydrocotyline)、内消旋肌醇(inositol)、积雪草低聚糖(centellose)、谷甾醇、维生素C、胡萝卜素、绿色挥发油及树脂状物质。【药理作用】1.中枢作用:其中所含的甙对小鼠、大鼠有镇静、安定作用,此作用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系统的影响。醇提取物无镇痛作用。2.对皮肤组织的作用:积雪草甙能治疗皮肤溃疡,如顽固性创伤、皮肤结核、麻风等。对小鼠、豚鼠、兔肌肉注射或皮下植入可促进皮肤生长、局部白细胞增多、结缔组织血管网增生、粘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长加速等。曾有报告用含积雪草0.25-1%醇提取物(含积雪草酸、积雪草甙)的乳霜剂(其中尚含胚胎的或年幼的牛、猪或羊皮肤、肝、脑的水醇提取物)治疗皮肤病,获良好效果。3.抗菌作用:幼芽的水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积雪草甙能治疗麻风,有人认为其作用为溶解细菌的蜡膜,从而被其他药物或机体防御机能所消灭。4.其他作用:醇提取物能松弛大鼠离体回肠。甙部分能降低家兔及大鼠离体回肠的张力及收缩幅度,并能轻度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对麻醉犬,静脉注射可轻度兴奋呼吸,心率变慢及中度的降低血压,后二者不能被阿托品阻断。有报道积雪甙对麻风病有治疗作用。【性味】味苦;辛;性寒。【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为为;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亲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N1'-羧基生物素(N1'-Carboxybiotin):分子式:C11H16N2O5S分子量:288.32,CAS 登录号:6706-15-6。密度:1.442g/cm3(计算值)。

丁子香鞣质(Eugeniin):分子式:C41H30O26,分子量:938.67,CAS 登录号:58970-75-5。密度:2.139g/cm3(计算值),沸点:1503.692°C at 760 mmHg (计算值),闪点:450.834°C (计算值)。

HG12 蛋白质(HG12 Protein):分子式:C145H272N64O28S3,分子量:3456.34,CAS 登录号:147256-26-6。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制成该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一点红950—1050g、仙人掌1150—1250g、楤木根2350—2450g、积雪草4550—4650g、N1'-羧基生物素35—45g、丁子香鞣质25—35g、HG12 蛋白质85—95g。

优选的用于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一点红1000g、仙人掌1200g、楤木根2400g、积雪草4600g、N1'-羧基生物素40g、丁子香鞣质30g、HG12 蛋白质90g。

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或胶囊剂或滴丸。

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与化学药或中药组成的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药物。

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一点红950—1050g、仙人掌1150—1250g、楤木根2350—2450g、积雪草4550—4650g、N1'-羧基生物素35—45g、丁子香鞣质25—35g、HG12 蛋白质85—95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一点红、仙人掌、楤木根、积雪草、N1'-羧基生物素、丁子香鞣质、HG12 蛋白质,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48%乙醇作为溶剂,在52℃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6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2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溶液洗脱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12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溶液洗脱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优选的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制备:

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一点红1000g、仙人掌1200g、楤木根2400g、积雪草4600g、N1'-羧基生物素40g、丁子香鞣质30g、HG12 蛋白质90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一点红、仙人掌、楤木根、积雪草、N1'-羧基生物素、丁子香鞣质、HG12 蛋白质,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48%乙醇作为溶剂,在52℃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6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2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溶液洗脱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12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溶液洗脱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或胶囊剂或滴丸。

一种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与化学药或中药组成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一点红1000g、仙人掌1200g、楤木根2400g、积雪草4600g、N1'-羧基生物素40g、丁子香鞣质30g、HG12 蛋白质90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一点红、仙人掌、楤木根、积雪草、N1'-羧基生物素、丁子香鞣质、HG12 蛋白质,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48%乙醇作为溶剂,在52℃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6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2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溶液洗脱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12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溶液洗脱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2: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一点红950g、仙人掌1250g、楤木根2350g、积雪草4650g、N1'-羧基生物素35g、丁子香鞣质35g、HG12 蛋白质85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一点红、仙人掌、楤木根、积雪草、N1'-羧基生物素、丁子香鞣质、HG12 蛋白质,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48%乙醇作为溶剂,在52℃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6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2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溶液洗脱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12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溶液洗脱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3: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一点红1050g、仙人掌1150g、楤木根2450g、积雪草4550g、N1'-羧基生物素45g、丁子香鞣质25g、HG12 蛋白质95g;

制备方法:

(1)按原料药配比取一点红、仙人掌、楤木根、积雪草、N1'-羧基生物素、丁子香鞣质、HG12 蛋白质,混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48%乙醇作为溶剂,在52℃温浸提取,提取次数为6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2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31倍,滤过,得药渣A和提取液A,提取液A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溶液洗脱LSA-40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58%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

(2)取步骤(1)药渣A,用重量百分比浓度70%乙醇作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每次溶剂用量为药渣A重量的12倍,滤过,得药渣B和提取液B,提取液B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3,滤过,药液通过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再用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溶液洗脱DM11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重量百分比浓度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

(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混匀,即得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4: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302g,加入淀粉108g,混匀,制粒,干燥,加微晶纤维素32g,硬脂酸镁6g,混匀,压制成1000片, 即得药物组合物片剂。

实施例5: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310g,加入淀粉82g,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装胶囊1000粒,即得药物组合物胶囊。

实施例6:滴丸的制备

称取聚乙二醇 6000 193g水浴(80℃)加热煮熔,加入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14g,充分搅拌均匀,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置玻璃管(4*80cm)中,冷却温度为5℃,滴口内外径为7.0/2.0(mm/mm),滴口距液面为2.5cm,滴速以每分57滴为最佳条件,用棉布吸干滴丸表面的冷凝剂,即得药物组合物滴丸。

实施例7: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一点红3250g、积雪草2550g、N1'-羧基生物素36g、丁子香鞣质35g、HG12 蛋白质40g。

实施例8: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一点红3200g、积雪草2600g、N1'-羧基生物素31g、丁子香鞣质40g、HG12 蛋白质35g。

实施例9: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

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份为:

一点红3300g、积雪草2500g、N1'-羧基生物素41g、丁子香鞣质30g、HG12 蛋白质45g。

实验例1:治疗小儿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试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的100例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我国第七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依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患者50 例, 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男24例, 女26例, 患儿平均年龄4.8d, 其中过期产儿5例, 早产儿12例, 余33例为足月新生儿; 在这些患儿中, 肺炎21例, 败血症 28例, 脓疱疮4例, 胎膜早破6例; 另外36例黄疸加重,35例心速增快,34例发热,30例皮肤或针眼渗血。实验组中男25例, 女25例, 患儿平均年龄为4.2d, 过期产儿7例, 早产儿12例, 余31例为足月新生儿; 在这些患儿中, 肺炎19例,败血症的30例, 胎粪吸入7例, 脓疱疮5 例, 胎膜早破8例, 剥脱性皮炎2 例, 另外,37例黄疸加重,33例心速增快,39例发热,31例皮肤或针眼渗血。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在母爱教育、饮食、环境、性别、体重、原发疾病、患儿胎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肝素每次62.5—125.0U/kg, 间隔时间4—6h;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加用药物组合物(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批号20140227),每次0.5g,每日2次服用。另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支持治疗, 且对血常规、凝血系统、网织红细胞、D-二聚体等进行复查以指导治疗, 及时加用鱼精蛋白, 防止药物所致的出血。患儿停用药物的标准是其出凝血指标恢复正常, 且患儿出血停止。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血培养、肝素、药物组合物应用时间、PC恢复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恢复时间等。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定量资料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中血培养阳性80例,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6例, 大肠杆菌5例, 金黄色葡萄菌26例, B群链球菌5例, 肺炎克雷伯菌13例, 奇异变形杆菌5例,阴沟肠杆菌7例, 铜绿假单胞菌3例。患儿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血小板实验室检测结果皆异常。经上述方法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肝素和药物组合物应用时间、PC 恢复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恢复时间及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例2:典型病例

周XX,女。年龄5.5天,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2015年11月20日给予肝素每次62.5—125.0U/kg, 间隔时间4—6h,同时加用药物组合物(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批号20140227),每次0.5g,每日2次服用。7天治愈出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