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92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尤其涉及一种妇女产后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分娩过程中,产妇子宫会经历形态、质地、环境等巨大变化,且生产过程因失血伤津而至气虚血亏,营卫不固,又子宫、阴户未复,最容易引起反复腹痛、炎症、恶露不绝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产妇分娩后淤血的祛除对于其身体的快速复旧非常重要。为促进产妇分娩后身体的快速恢复,本配方从补血、祛瘀、散寒、补气等中药中精挑细选,并结合产妇身体特征及营养需求,经过合理配比而形成的新配方,经临床使用反馈,可在短期内(1-2周)有效促进产妇祛瘀生新,缓解生产带来的腹痛、焦虑等症状,并且不影响哺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产妇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该配方具有养血祛瘀、镇痛安神、抗炎、补气等功效,且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哺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后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当归8-12份、川穹4-8份、炙甘草2-5份、炮姜2-5份、白参5-8份。

所述的一种产后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其制备方法为按照前述的重量份数称取当归、川穹、炙甘草、炮姜、白参各中药组分后混合,每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制成汤剂。该中药配方可使产妇在产后第一周内餐前或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一剂,坚持服用7-10天。

本发明的最佳组合配方按重量份数配比是:当归10份,川芎6份,炙甘草3份,炮姜3份,白参6份。

中医认为,妇女产后,元气受损、多虚多瘀,主要表现在:1)产后气不足而血虚;2)产后易伤损奇经八脉;3)产后多瘀血为患。故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因此产后康复首要之急为补血、祛瘀、安神、镇痛。本发明中药配方主要依据产妇分娩后的病理生理特征研制而成,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甘草(炙)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白参生津止渴、安神增智。全方药物协同作用,共奏祛瘀生血、镇痛安神、益气生津之功效,对于产后腹痛、炎症、恶露不绝等并发症极强的针对性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产后祛瘀镇痛的中药配方,使在哺乳期的产妇可以安心服用,对身体和孩子都无副作用,不影响哺乳,且对因分娩引起的气虚血亏、恶露淋漓、腹痛焦躁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药:当归10克,川芎6克,炙甘草3克,炮姜3克,白参6克;

制备工艺如下:按照前述的比例称取各中药组分后混合,每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后直接口服;或加入适量常规工序辅料。

实施例2: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药:当归8克、川穹4克、炙甘草2克、炮姜2克、白参5克;

制备工艺如下:按照前述的比例称取各中药组分后混合,每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后直接口服;或加入适量常规工序辅料。

实施例3: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药:当归12克、川穹8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白参8克

制备工艺如下:按照前述的比例称取各中药组分后混合,每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后直接口服;或加入适量常规工序辅料。

本中药配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抽取病例500例,五个医院进行对比实验,剖宫产250例,顺产250例,每个样本50个顺产和50个剖宫产病例,剖宫产病人特点: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无异味,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脉象弦涩。顺产病人特点:恶露量少,色紫黯,无异味,舌质紫黯,脉象弦涩。

对每个样本进行记录的对比结果如下:对于没有改善的或继续恶化的判断为无效,对于有明显好转,颜色变淡或疼痛改善的判定为有效。

结合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对改善腹痛、炎症、恶露不绝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并且对孕妇无毒负做用,不影响哺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