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703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螨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质增生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

目前西医采用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理疗及手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疗法。在中医中无骨质增生症的病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骨痹”的病名,指出其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嗣后在《中藏经》、《景岳全书》、《医碥》中都有相,毕关的病因病机论述。

骨质增生症虽然病理改变基本相同,但随其对周围肌肉筋腱的影响及体质、病程的不同,临床症候有异。对此,临床辨证分型有二型、四型、六型之分,甚至仅颈椎病就有三类十三型区分之多。

综合各家论述,结合病因病理,临床主要可划分为四型。

1.肝肾阴虚:形体偏瘦,骨关节病处疼痛,局部有灼热感,得热则痛增,得冷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畸形或强直,面色潮红,唇干口苦,二便短少,或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舌红苔少或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本型多见于素体阴虚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耗者。一般病程尚短,以青壮年偏多。

2.肝肾阳虚形体偏丰或臃肿,骨关节作胀,有冷痛感,屈伸不利,喜按摩及温熨,遇冷则痛剧,神疲肢冷,倦怠无力,面色咣白或虚浮,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偏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本型多见于老年人或平素禀赋不足、体弱多病者。病程较长,平素有寒湿凝滞,易感风寒者。

3.气血瘀阻骨关节局部久痛不止,疼如针刺,昼轻夜重,稍事活动后局部疼痛可有所减轻,舌质偏暗有紫色,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本型多见于中老年、久病患者。病程已久,反复不愈,或因闪扭外伤等所引发者。

4.寒湿痹痛骨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平素恶风寒,易罹外邪,伴头晕目眩,自汗神疲,肢体麻木,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弦或沉紧。本型多见于骨质增生症之急性发作时,常与阳虚型伴发,在寒湿痹痛缓解后,可见阳虚或阴虚型之征象。

目前的中药治疗骨质增生时,往往不能对症治疗,因此,寻找针对不同症候的药物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份数制备而成:

半截叶15-25份,白首乌5-15份,山茱萸5-15份,覆盆子5-15份,功劳叶5-15份,川芎3-9份,延胡索3-9份,姜黄:3-9份,地龙5-15份,山药15-25份,白紫草15-25份,凤凰衣3-9份,党参10-20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份数制备而成:

半截叶20份,白首乌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10份,功劳叶10份,川芎6份,延胡索6份,姜黄6份,地龙10份,山药20份,白紫草20份,凤凰衣6份,党参15份。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粉碎至800目;

2)将所有组分(包括粉碎后的组分)加入到800份水中煎煮30分钟;

(3)过滤,滤除掉除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外的其他组分。

本发明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症,确定正确的治疗原则(滋补肝肾、活血通经、益气养阴),按照中医君臣佐使关系精选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同时,针对药物原料所发挥的作用,调整制备方法,使本发明的药物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在本发明的组方中:半截叶:滋补肝肾、活血调经;白首乌: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收敛精气;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功劳叶: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五药共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地龙:通经活络;四药共为臣药;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白紫草:清热养阴;凤凰衣:养阴、接骨;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四药共为佐药;各种药物相互作用,共奏滋补肝肾、活血通经、益气养阴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半截叶15g,白首乌5g,山茱萸5g,覆盆子5g,功劳叶5g,川芎3g,延胡索3g,姜黄:3g,地龙5g,山药15g,白紫草15g,凤凰衣3g,党参10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粉碎至800目;

2)将所有组分(包括粉碎后的组分)加入到800g水中煎煮30分钟;

(3)过滤,滤除掉除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外的其他组分。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半截叶20g,白首乌10g,山茱萸10g,覆盆子10g,功劳叶10g,川芎6g,延胡索6g,姜黄6g,地龙10g,山药20g,白紫草20g,凤凰衣6g,党参15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粉碎至800目;

2)将所有组分(包括粉碎后的组分)加入到800g水中煎煮30分钟;

(3)过滤,滤除掉除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外的其他组分。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的药物,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半截叶25g,白首乌15g,山茱萸15g,覆盆子15g,功劳叶15g,川芎9g,延胡索9g,姜黄9g,地龙15g,山药25g,白紫草25g,凤凰衣9g,党参20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粉碎至800目;

2)将所有组分(包括粉碎后的组分)加入到800g水中煎煮30分钟;

(3)过滤,滤除掉除半截叶、功劳叶、姜黄和党参外的其他组分。

本发明药物共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增生患者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40岁以下者78例,4l~50岁者22例。

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药物,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疗效标准:

本病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对骨质增生症的病理变化,目前尚未能予以消除,故临床一般多分为四级。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x线复查骨质增生症未有增长,1年后随访无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局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可恢复原来工作。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劳累或受寒后可出现症状,但较前有所减轻,可参与较轻的工作。

无效:用药治疗2~3个疗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障碍无变化,甚则加重。

100例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如下:临床痊愈:28例,显效49例,有效23例,无效0例。

上述实施方案为本发明最佳的实施方案,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不受上述实施方案的限制,其他的任何不违背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形式所产生的实施例,都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