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778阅读:1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引导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具体为一种导引导管,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容易出现各种奇怪的病,但是尤其是心脏病,冠心病等非常频发,而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插管,而导管在手术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器材,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种类,不同大小的导引导管,可是传统的导引导管在手术中存在这很大的不足,比如在手术中要将导管插入到病人的血管中或其他软组织内,开始时病人的血管壁容易收缩,而且可能导管会与血管内壁产生摩擦,从而使病人感觉到非常痛苦,在逐渐的深入插管过程中也是非常的艰难,而且人体的血管等大都是弯曲的,而导管在插入时很难使导管发生弯曲,需用不同的弯管,耗费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手术成本,而且由插入太深导管很软,导致短管硬度不够,这样就会很棘手,而且都知道,人的血管是不可以进有空气的,否则就会有是生命危险,而大多数的导管都会忽略掉这一点,而且好忽略掉了怎样去固定导管以及对伤口采取杀菌消毒的保护,在天气较冷时,导管插入血管内会使病人感觉到寒冷,所以以上问题都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引导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管弯曲较难,耗费时间,需要人工手动一点一点插管,为了使病人舒适,导管过于软化导致支撑力不够,促使插管难,而且对伤口的防护也不够的问题,使导管能够快速的插入到血管内,且使病人更加舒适,能够很好地保护伤口,并节省人力和手术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导引导管,包括副管体和主管体,所述副管体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活动连接,所述主管体的内部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并穿过所述副管体设有外接管,所述主管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主体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消毒把手,所述消毒把手的内侧设有滑动卡扣,所述上半球内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下半球内设有摄像头,所述导液管的外侧设有充气腔,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设有药剂管,所述充气腔的内部设有多个暖气管,所述充气腔的顶端设有抽气管,所述充气腔的底端设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内设有多个活塞,所述活塞均通过拉丝与所述抽气管活动连接,且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空气的外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抽气管和所述空气管的一端均通过连接软管与第一球囊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连接软管的连接处和抽气管的内部均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一球囊的一侧并在所述副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与所述副管体的连接处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副管体的一侧设有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半球和下半球之间设有辊轴,且辊轴与所述药剂管固定连接,且所述药剂管的表面上均匀设有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气腔通过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第二球囊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消毒把手的表面设有酒精棉,且所述消毒把手内设有消毒酒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半球和所述下半球的外表面涂有超滑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暖气管与所述加热器固定连接,且所述加热器上设有控制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副管体的连接处设有滑轨和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管体的另一侧分别设有电源和开关,且所述副管体的内侧设有单片机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电机均与单片机控制器控制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导引导管,通过设有空气管、活塞以及拉丝,来通过空气推动活塞来拉动拉丝从而使导管发生弯曲,来调节导管的弯度,通过设有充气腔来通过充气增强导管的支撑力活硬度,通过设有上半球以及下半球方便使血管扩张并减少由于擦碰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通过设有消毒把手方便了医生的拿持以及对病人伤口的消毒,通过设有滑动卡扣以及限位槽来方便主管体的固定,有利于做手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副管体的侧视图;

图3是消毒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球囊;2、外接管;3、副管体;4、消毒把手;5、抽气管;6、单向阀;7、限位槽;8、拉丝;9、暖气管;10、药剂管;11、上半球;12、连接软管;13、空气管;14、充气腔;15、活塞;16、导液管;17、主管体;18、下半球;19、摄像头;20、第二球囊;21、信号发射器;22、加热器;23、滑动卡扣;24、酒精棉;25、超声波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引导管,包括副管体3和主管体17,副管体3的一端与主管体17活动连接,主管体17的内部设有导液管16,导液管16用于引导血液等液体的输送,导液管16的一端并穿过副管体3设有外接管2,用于外部盛放装置与导液管16的连接,主管体17的一端分别设有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均通过转动有利于导管的插入,减少擦碰给病人带来的疼痛,主体管1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消毒把手4,方便医生的手持,且有利于给病人伤口消毒,消毒把手4的内侧设有滑动卡扣23,用于消毒把手4得滑动,上半球11内设有超声波传感器25,用于检测有空间的位置,下半球18内设有摄像头19,用于摄录血管等内部的结构影像,方便插管和观察,导液管16的外侧设有充气腔14,通过充气可使导管支撑力增强,在需要时有利于插管,导液管16的一端设有药剂管10,通过盛放生物血管软化剂来,为血管较硬的病人软化血管,充气腔14的内部设有多个暖气管9,减少病人感觉到的寒冷,充气腔14的顶端设有抽气管5,通过抽取空气,保持血管等内部为真空状态,防止病人受到伤害,充气腔14的底端设有空气管13,用于收集和排放空气,空气管13内设有多个活塞15,活塞15均通过拉丝8与抽气管5活动连接,活塞15在空气的推动下,拉紧拉丝8,从而使主管体17发生弯曲,达到调整弯度的效果,且抽气管5与空气13的外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槽7,用于固定滑动卡扣23,从而固定主管体17,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抽气管5和空气管13的一端均通过连接软管12与第一球囊1活动连接,第一球囊1用于充放气,连接软管12起到延长连接的作用,第一球囊1与连接软管12的连接处和抽气管5的内部均设有单向阀6,防止气体的倒流,第一球囊1的一侧并在副管体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球囊20,用于充放气,第二球囊20与副管体3的连接处设有信号发射器21,信号发射器21用于将摄像头19摄录的影像传给显示器,副管体3的一侧设有加热器22,用于给暖气管9加热。

进一步的,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之间设有辊轴,实现了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的转动,且辊轴与药剂管10固定连接,且药剂管10的表面上均匀设有通孔,方便了药物的均匀溢出。

进一步的,充气腔14通过连接软管12与第二球囊20活动连接,方便了充气腔14在移动过程中也可以充放气。

进一步的,消毒把手4的表面设有酒精棉24,且消毒把手4内设有消毒酒精,用于为病人伤口消毒,酒精棉24通过吸取消毒把手4内的消毒酒精来保护病人伤口。

进一步的,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的外表面涂有超滑材料,有利于导管的插入,减少摩擦。

进一步的,暖气管9与加热器22固定连接,且加热器22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控制着加热器22位暖气管9的加热。

进一步的,主管体17与副管体3的连接处设有滑轨和电机,电机带动滑轨使主管体17延伸。

进一步的,副管体3的另一侧分别设有电源和开关,电源用于供电,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且副管体3的内侧设有单片机控制器。

进一步的,摄像头19与信号发射器21电性连接,信号发射器21、超声波传感器25和电机均与单片机控制器控制连接,摄像头19将摄录的影像传送给信号发射器21,再由信号发射器21传给外界的显示器,而超声波传感器25会通过检测有空间的位置,通过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滑轨,慢慢使主管体进行延伸。

该种导引导管,首先将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慢慢插入血管等内,上半球11和下半球18就会转动,减少摩擦,在插入过程中,当主管体17需要弯曲时,可通过用手挤压第一球囊1使空气柱推动活塞15,拉动拉丝8,从而使主管体17发生弯曲,若要回直则松开第一球囊1,此时抽气管5就会抽气,保证血管内真空状态,若主管体17过于弯曲,阻碍插管,则可通过挤压第二球囊20,使充气腔14充气,使主管体17支撑力增强,相反则松开第二球囊20进行放气,若导管插好后,可通过将消毒把手4固定在限位槽7上,来释放手中的空间,并稳固了插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