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77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币整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点验钞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现在的纸币使用比较频繁,流通量也比较大,因此给纸币的清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传统的方式是在纸币经过点钞机之后,一般由人工对其进行整理、打捆,但捆扎膜的打印需要单独进行,这种情况不仅效率低还加大了员工的工作量,无法适用于目前办公自动化、快捷化的现状,尤其是对银行等金融行业来说,相关设备送膜、打印一起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存在相关纸币整理设备送膜、打印不能一次性完成,且整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让送膜和打印可以一次性完成,提高工作人员整理纸币的工作效率,减轻其负担。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打印机、打印机调节底座以及送膜机构,所述打印机固定安装在打印机调节底座上,所述送膜机构独立设置,置于打印机与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侧面,并与打印机打印口相对。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固定板和打印口中的打印头。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打印机调节底座包括安装板、立柱、滑轨安装板、滑轨、滑块以及滑块固定板,所述滑轨固定安装于滑轨安装板一侧,所述立柱垂直设于滑轨安装板另一侧,并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滑轨上设有若干个滑块,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固定板上。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滑轨两端均设置挡板,且该挡板也置于滑轨安装板的侧端面上。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滑轨安装板上端面上开设若干滑轨安装孔、若干立柱安装孔以及一个定位孔。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若干滑块,滑轨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若干滑轨安装孔,每个滑块上也开设若干固定板安装孔。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滑块固定板大端面上垂直开设有若干滑块安装孔,且一侧端面上垂直该端面开设若干打印机固定板安装孔。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送膜机构包括送膜装置和托膜装置,托膜装置为一胶辊,可绕其中心轴自由转动。

上述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其中,所述托膜装置置于打印机打印口外,与打印头相对。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打印机、打印机调节底座以及送膜机构布局紧凑,且可以解决送膜、打印无法一次性完成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打印机调节底座,能保证打印头与捆扎膜的胶辊的相对位置更加准确;设定滑轨和滑块组合,能使操作人员穿膜更加方便。

上述的送膜、打印一体机,在打印机调节底座上固定设置打印机,并将送膜机构独立设置于打印机与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侧面,并与打印机打印口相对,通过调节打印机调节底座上的立柱,上下调整打印机与送膜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前后调节打印机与送膜机构的相对位置,保证了打印机打印口中的打印头与送膜机构中的胶辊位置始终准确;当送膜机构不断的带动捆扎膜经过打印机打印口时,此时捆扎膜从胶辊和打印头之间经过,打印头便可将捆扎膜抵靠在胶辊上进行打印,实现了送膜、打印工作一次性完成,提高了工作人员整理纸币的工作效率,减轻其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打印机;10、安装板;11、立柱;12、滑轨安装板;13、滑轨;14、滑块; 15、滑块固定板;16、打印机固定板;17、打印头;20、送膜打印胶辊;21、捆扎膜;101、立柱调节孔;102、第一定位孔;111、调节杆;121、立柱安装孔;122、第二定位孔;131、滑轨安装孔;132、挡板;141、固定板安装孔;151、滑块安装孔;161、打印机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列提供的送膜、打印一体机包括:打印机1、打印机调节底座(未标出)以及送膜机构(未标出),所述打印机1固定安装在打印机调节底座(未标出)上,所述送膜机构(未标出)独立设置,置于打印机1与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侧面,并与打印机打印口相对。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打印机调节底座由安装板10、立柱11、滑轨安装板12、滑轨13、滑块14、滑块固定板15、打印机固定板16以及挡板132组成;

具体的,打印机1远离打印口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打印机固定板通孔(未标出),打印机固定板16上同样开设有与之相对的打印机固定板通孔(未标出),两者通过内六角螺丝(未标出)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印机1侧壁上开设的打印机固定板通孔(未标出)为螺纹孔,所述打印机固定板16上开设的与之对应的打印机固定板通孔(未标出)为沉头孔,既保证了打印机1与打印机固定板16之间能相互固定,又使得打印机固定板16在安装内六角螺丝之后仍保持表面的平整,视觉上更加美观。

具体的,打印机固定板16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与打印机1通过内六角螺丝(未标出)连接,下端与所述滑块固定板15连接,开设有若干打印机固定孔161,所述滑块固定板15的一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打印机固定孔161相配合的打印机固定板安装孔152,两者之间同样采用螺丝(未标出)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打印机固定孔161同样采用沉头孔,滑块固定板15上开设的打印机固定板安装孔152为螺纹孔,两者连接采用的螺丝同样采用内六角螺丝。

具体的,滑块固定板15大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滑块安装孔151,所述滑块安装孔151与滑块14上开设的固定板安装孔141相配合,所述滑块14滑动安装在滑轨13上,滑轨13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凹槽(未标出),该凹槽作为滑块13的滑动槽,起固定滑块14并导向的作用,所述滑轨1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滑轨安装孔131,该滑块安转孔131在沿滑轨13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每条滑轨13上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滑块14,所述滑轨13至少设置两条以上,保证整个滑块固定板15的平衡性,从而保证了打印机1的平衡性。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条滑轨13的两端均设有挡板132,所述挡板132上均开设有固定孔(未标出),保证了滑块14不会滑出滑轨13,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具体的,滑轨13被固定安装在滑轨安装板12上,滑轨安装板12上开设有若干固定滑轨13的安装孔(未标出),且大端面四角落上均开设立柱安装孔121,该孔中配合安装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包括调节杆111和固定端(未标出),所述立柱11的固定端(未标出)与滑轨安装板12上开设的立柱安装孔121相配合,所述调节杆111则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0上。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轨安装板12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22,该定位孔可保证滑轨安装板的基本稳定性。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立柱11设置4个,均可独立活动调节,更加方便使用者调节滑轨安装板12的水平度。

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0呈梯形设置,其小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未标出),总体形状类似“几”字形,为立柱11的调节杆111提供足够的调节空间;与立柱11相配合的孔呈跑道型,为立柱11提供更大的调节范围,使得整个装置的适应性更强。

工作时,调节立柱11的高度,保证打印机1的打印口中的打印头17的位置水平并与送膜机构(未标出)中的胶辊20处于同一平面内。

更具体的,装置的送膜机构(未标出)包括送膜和托膜两部分,所述捆扎膜21绕过胶辊20至送膜部分(未标出),使得送膜部分带动捆扎膜21运动时,胶辊20会在捆扎膜21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使胶辊20起到托膜的作用。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胶辊20可绕其中心轴自由转动,并为打印机1在捆扎膜21上打印提供抵靠基板。

工作时,将打印机1沿滑轨13做远离送膜机构(未标出)的方向运动,保证了操作者能顺利将捆扎膜21绕过胶辊20,待捆扎膜绕过胶辊20之后,即将打印机1沿滑轨13滑回原来的位置,即可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膜、打印一体机,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打印机1、打印机调节底座以及送膜机构布局紧凑,且可以解决送膜、打印无法一次性完成的问题;在打印机调节底座上固定设置打印机1,并将送膜机构独立设置于打印机1与打印机调节底座的侧面,并与打印机1的打印口相对,通过调节打印机调节底座上的立柱11,上下调整打印机1与送膜机构(未标出)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滑轨13与滑块的14配合,前后调节打印机1与送膜机构(未标出)的相对位置,保证了打印机1的打印口中的打印头17与送膜机构(未标出)中的胶辊20位置始终准确;当送膜机构(未标出)不断的带动捆扎膜21经过打印机打印口时,此时捆扎膜21从胶辊20和打印头17之间经过,打印头17便可将捆扎膜21抵靠在胶辊20上进行打印,实现了送膜、打印工作一次性完成,提高了工作人员整理纸币的工作效率,减轻其负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