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806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脚癣,又称足癣,俗名脚气,西医认为系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相当高。目前,治疗脚癣一般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具有较大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脚癣,不易复发,无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浮萍8-12、荆芥13-17、川芎8-12、当归芥13-17、赤芍8-12、甘草8-12、牛蒡子8-12、苦参8-12、蒺藜8-12、防风8-12、首乌8-12、枳壳4-6、大黄4-6、玄参8-12、槐米8-12、胡麻子8-12、黄柏4-6、牛膝8-12、忍冬藤8-12、青蒿8-12、地骨皮8-12、紫草8-12、连翘8-12以及栀子8-12。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浮萍10、荆芥15、川芎10、当归15、赤芍10、甘草10、牛蒡子10、苦参10、蒺藜10、防风10、首乌10、枳壳5、大黄5、玄参10、槐米10、胡麻子10、黄柏5、牛膝10、忍冬藤10、青蒿10、地骨皮10、紫草10、连翘10以及栀子10。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脚癣的病因多由于人体血虚,血虚则生血虚热,虚热耗血,此所谓血虚生风也,血虚体质,容易受外界风热之邪气侵袭,风热入体,血脉受风,血虚风热则生燥,燥气伤皮毛,皮毛损伤则内热不能达表,郁久化热,热久化毒,如此恶性循环,故脚癣久不能愈。

本发明中,浮萍,散风热而养皮肤,体清而带诸散风热之药达表,起到治病引经的作用。荆芥,散风,气芳香,有开玄府之功。川芎能行血散血中之风。当归,味辛而甘,入口先甘而后辛,有先养血而后散血中之风的作用,所谓血和风自灭也。赤芍,养血活血而清肝之内热。甘草,解毒。牛蒡子,散风热而解毒,其又名恶实,散百种毒恶之气。苦参,味苦,清热而止痒,清皮肤中之热。蒺藜,散风热,去恶血。防风,散全身之风。首乌,养血滋阴。枳壳,行大肠之气,去大肠中结气。大黄,下六腑中内热,荡涤脏腑。玄参,清热凉血,配合槐米其功更强。胡麻子,炒用,去大肠之燥热,而兼养大肠之功。黄柏,解毒,清皮肤中结热。牛膝,带药下行。忍冬藤、地骨皮、青蒿,清骨髓之热。紫草,清血热。连翘、栀子,解毒解热,养血滋阴散风热,内热虚热大肠出。牛膝,带药能下行,安静调养,脚癣得以治愈。

本发明根据对临床100例患者观察统计,按照每5-7剂为一个疗程,以每天一剂的用量连续服用2-5个疗程,治愈率92%,总有效率高达95%。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一种治疗脚癣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浮萍8-12、荆芥13-17、川芎8-12、当归芥13-17、赤芍8-12、甘草8-12、牛蒡子8-12、苦参8-12、蒺藜8-12、防风8-12、首乌8-12、枳壳4-6、大黄4-6、玄参8-12、槐米8-12、胡麻子8-12、黄柏4-6、牛膝8-12、忍冬藤8-12、青蒿8-12、地骨皮8-12、紫草8-12、连翘8-12以及栀子8-12。

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脚癣的病因多由于人体血虚,血虚则生血虚热,虚热耗血,此所谓血虚生风也,血虚体质,容易受外界风热之邪气侵袭,风热入体,血脉受风,血虚风热则生燥,燥气伤皮毛,皮毛损伤则内热不能达表,郁久化热,热久化毒,如此恶性循环,故脚癣久不能愈。

本发明的具体药理为:

浮萍,散风热而养皮肤,体清而带诸散风热之药达表,起到治病引经的作用。

荆芥,散风,气芳香,有开玄府之功。

川芎能行血散血中之风。

当归,味辛而甘,入口先甘而后辛,有先养血而后散血中之风的作用,所谓血和风自灭也。

赤芍,养血活血而清肝之内热。

甘草,解毒。

牛蒡子,散风热而解毒,其又名恶实,散百种毒恶之气。

苦参,味苦,清热而止痒,清皮肤中之热。

蒺藜,散风热,去恶血。

防风,散全身之风。

首乌,养血滋阴。

枳壳,行大肠之气,去大肠中结气。

大黄,下六腑中内热,荡涤脏腑。

玄参,清热凉血,配合槐米其功更强。

胡麻子,炒用,去大肠之燥热,而兼养大肠之功。

黄柏,解毒,清皮肤中结热。

牛膝,带药下行。

忍冬藤、地骨皮、青蒿,清骨髓之热。

紫草,清血热。

连翘、栀子,解毒解热,养血滋阴散风热,内热虚热大肠出。

牛膝,带药能下行,安静调养,脚癣得以治愈。

实施例1

1、处方:浮萍10克、荆芥1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牛蒡子10克、苦参10克、蒺藜10克、防风10克、首乌10克、枳壳5克、大黄5克、玄参10克、槐米10克、胡麻子10克、黄柏5克、牛膝10克、忍冬藤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紫草10克、连翘10克以及栀子10克。

2、加入2倍体积的水浸泡15分钟,煮沸后文火熬制2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一滤液;

3、向药渣中重新加入2倍体积的水,煮沸后文火熬制30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二滤液;

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5-7剂为一个疗程,服用1-3个疗程。

临床资料

1、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脚癣症状消失。

显效:脚癣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脚癣症状较治疗前减轻。

无效:脚癣无任何改善的表现。

2、治疗方案:

以每日一剂的量服用,5-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3、治疗效果统计:

采用所述治疗方案对100例脚癣患者进行治疗,并依据诊断标准进行统计。100例临床患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8岁。经临床治疗及统计,92人治愈,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5例,治愈率92%,总有效率9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