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28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



背景技术:

淋巴结核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利害,皮肤红肿发热,肿大的淋巴结坚硬。严重者,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甚至脓肿部位破溃,形成脓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目前,对于淋巴结核尚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这种病症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全身给药,药物副作用大,易发生过敏反应,造成肝肾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淋巴结核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胶泥、黑矾、桑木和麻油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为,在常温下用所述胶泥将等重量的所述黑矾包裹成药团,放入所述桑木火中煅烧,至所述胶泥红透并所述黑矾变黄时,取出药团,凉后磨面,用所述麻油调制成糊状即得。

黑矾,又名青矾,皂矾,主要成分含水硫酸亚铁;性味:酸,凉,无毒,归脾肝心经;功能:解毒敛疮,消积杀虫,燥湿化痰,补血止血。

胶泥,性味: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功能:和中解毒,消肿疗疮,主治痈疽肿毒,跌扑损伤,发背大毒等。

桑柴灰:又名桑薪灰,性味:味辛,性寒,归肝肾经;功能:利水,散瘀止血,生肌蚀恶疮。

麻油,又名芝麻油,香油,性味:甘凉无毒;功能: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食积,疮毒溃疡等;本草纲目记载:麻油生用具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是在家传古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而成。它原料易得,在常温、常压、常态下加工而成,制作过程简便,而且它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其原料主要包括胶泥、黑矾、桑木和麻油,其制作方法为,在常温下,用所述胶泥将等重量的所述黑矾包裹成药团,放入所述桑木火中煅烧,至所述胶泥红透并所述黑矾变黄时,取出药团,凉后磨面,并用所述麻油调制成糊状,即得。

黑矾性味酸凉,酸性收涩,故能敛能收,凉而清热燥湿,敛疮解毒,善软坚散结,治瘰疬结核;胶泥味甘性平,取其和中解毒之功;用桑木煅烧借其散瘀止血,生肌蚀疮之效;麻油甘凉,甘能缓急止痛,又善解毒生肌,消肿。诸药合用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消肿、解毒散结、退热驱寒等功效。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外敷使用,在使用时取适量涂患处外敷。

本发明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临床使用表明,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已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患者133人,其中:男83人,女50人。20岁以下28人,21-50岁79人,51岁以上26人。经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淋巴结核的中药外敷治疗15天后,治愈127人,治愈率96%;有效133人,有效率100%;无效0人,无效率为0。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12岁,突感颈部疼痛,伴有低烧,一天后症状加重,经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炎,外敷本发明中药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检查一切正常。

周某,女,25岁,不明原因腹股沟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下肢伸屈困难,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增加,诊为急性淋巴结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一周后症状改善,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宋某某,女,41岁,两天前因感冒,后颈部两侧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皮肤发红,伴有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诊为急性淋巴结炎。外敷本发明中药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检查一切正常。

刘某某,男,66岁,患急性淋巴结炎,因感冒后突感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颜色不变,灼热疼痛严重,上肢活动不便,寒热不退。给予本发明中药外敷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凡是运用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所作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