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51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卫生用品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含有弹性腰围的产品可以大致分为纸尿裤、拉拉裤两种,现有的纸尿裤产品通常在两层非弹性片材之间添加弹性部件,并在其左右两侧添加魔术腰贴,由于该种产品的弹性部件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方向上往往是非连续的或者弹性部件数量有限,这便导致腰围处的弹性较弱;而现有拉拉裤产品虽然在横向上具有连续的弹性部件,但是其穿戴比较麻烦。鉴于此,我司设计了一款在全腰围上具有极佳弹性的吸收性用品,此种穿着物品兼有拉拉裤腰围舒适性好的优势,又具有纸尿裤穿戴方便的优点,在腰围处既含有多根从左侧向右侧延伸的弹性部件,又在腰围处的左右两侧设有魔术腰贴,其产品结构可参阅申请人早先申请的中国专利cn104905911a。

然而上述吸收性用品在实现批量生产的过程着实不易,其设计难点就在于弹性腰围的加工、如何将弹性腰围配置在吸收主体上、以及如何实现间断片材的弹性腰围翼部的包折。

一般吸收性物品中弹性腰围的输送都是采用有张力输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生产设备上加工单元的大小和输送流程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于有些材料往往不能采用有张力输送。

比方说弹性腰围在线上复合时或者初始输送时需要具备很大的张力,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弧切、腰贴复合等工序,而在这些工序中弹性腰围的拉伸倍数又必须足够小,否则会导致产品与使用者皮肤不相贴合、以及腰贴易脱落的缺陷。

另外,由于目前生产线上并不涉及弹性腰围输送方向的转变,因此如何将弹性腰围配置在吸收主体上也成为实现前述专利产品批量化生产的又一难题。

此外,目前一次性卫生用品设备上针对材料包折问题普遍采用包折板来实现,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699940.5公开了一种折弯装置,其通过使第二折叠线形成部能够相对于片体的第一折叠线及第三折叠线的形成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搬送机构,解决当张力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折叠片体的问题。然而由于此类装置在包折时会对材料施以一定的张力因此对于连续性材料的包折效果尚可,但是对于间断材料,由于弹性腰围的翼部在包折时与吸收主体的搬送速度之间存有速度差,使得包折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极易产生不良品。

综上,如何在制造弹性腰围的过程中针对各阶段的张力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弹性腰围的加工、与吸收主体的复合、以及弹性腰围翼部的包折,已经成为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多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解决现有装置无法实现弹性腰围及使用该弹性腰围的穿着物品的批量性生产的问题,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用于将沿流程方向拉伸可沿流程方向伸缩的带状弹性片材进行张力释放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形状,再经转向、扩幅配置到吸收主体上。

所述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具有用于将带状弹性片材拉伸并沿流程方向输送的张力输送装置,用于将从张力输送装置搬送来的弹性片材释放张力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无张力输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无张力输送装置下游侧将加工完成的弹性片材旋转90°并拉伸的转向扩幅装置。前述“带状弹性片材”可在线上通过在两层片材之间添加多根弹性体来完成,也可以指的是线下完成的复合片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弹性片材在加工之前将张力预先释放,使其张力为零,确保了弧切和腰贴复合的质量,使得弹性片材上形成与使用者腿形相适配的弧形轮廓,提高使用者穿戴的舒适性。与此同时,在切断后将弹性片材转向,并沿着与流程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进行扩幅,从而增大弹性片材的拉伸倍数并将其最终配置到吸收主体上,初步制得所需的穿着物品。进一步的,复合有弹性片材的吸收主体经两翼包折、分切、前后对折后,最终制得穿着物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张力输送装置还包括对弹性片材上局部弹性体进行切断或者熔断的加工单元,此处的目的在于防止吸收主体与弹性片材的连接部在弹性片材的弹性作用下出现过度褶皱,影响舒适度并导致产品易泄露的问题。更进一步的,上述加工单元将弹性片材上形成一弹性体切断区域,在该区域中通过改变胶枪间断施胶的方式使得区域内的胶型宽度发生改变,可进一步改善上述区域内弹性体的弹性。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无张力输送装置具有靠近张力输送装置一端的上游侧,和邻近所述转向扩幅装置一端的下游侧,其包括:用于将从张力输送装置搬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压紧并防止其从无张力侧向有张力侧回缩的第一压送单元,用于接收从第一压送单元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下游侧方向输送的无负压输送单元,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的下游用于将张力转换完成后的弹性片材稳定输送的负压输送单元,在弹性片材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弧切的弧切装置,将腰贴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间隔复合到弹性片材上的腰贴复合装置,以及将连续弹性片材按规定长度切断成离散弹性片材的腰围切断装置。

目前生产线上使用的输送装置普遍针对于本身不具备弹性的无纺布而进行的有张力输送,在张力状态下,通过在非弹性无纺布上进行弧切形成与使用者腿形相适配的弧形轮廓,此外腰贴的复合也是通过将腰贴施加到非弹性无纺布上来实现的。然而,对于背景技术所提到的全腰围吸收性物品,现有输送装置则无法适用,这是由于该款产品需要在弹性腰围上进行弧切和腰贴复合,如果使用现有装置在有张力情况下进行加工,会使得弧切后弹性片材在回缩状态下呈现出不规则的、甚至局部出现堆集的轮廓,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使用舒适度,而且腰贴在较大的拉伸倍数下复合后,在复合位置弹性片材收缩力的作用下,极易出现腰贴脱落的缺陷。而采用本发明的无张力输送装置,通过无负压输送单元与第一压送单元按照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设定不同的速度差,进而实现有张力输送到无张力输送的转换。

上述第一压送单元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压送辊,弹性片材在流经第一驱动辊时开始从有张力转换为无张力,第一压送辊将弹性片材紧压在第一驱动辊上,防止弹性片材从无张力侧往有张力侧回缩。无负压输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工作的第二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一驱动辊按设计要求设定速度差,一般来说,第二驱动辊的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的速度,其数值关系为:第二驱动辊的速度乘以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等于第一驱动辊的速度。弹性片材在第一传送带上完成材料从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第一传送带将弹性片材向负压输送单元输送,此段输送过程无负压。转换后的无张力弹性片材,为保证输送过程的稳定可采用负压输送单元进一步保证材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不变形。

上述负压输送单元,包括:用于接收从无负压输送单元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无张力输送装置下游侧方向输送的第一负压单元,该第一负压单元对应设置在弧切工位的下游侧,其包括第三驱动辊、第二传送带和第一真空箱。第三驱动辊带动第二传送带转动,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上经过第一真空箱,第一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上保持稳定。

此外,负压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负压单元的下游侧位于腰贴复合工位上的第二负压单元,该第二负压单元包括第三传送带、第一气缸、第二真空箱和第五驱动辊。第五驱动辊带动第三传送带转动,第二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材料紧贴第三传送带,第一气缸可以调节第三传送带与腰贴复合装置之间的间隙,并能在弹性片材堆积时抬起第二真空箱以方便整理。进一步的,上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负压单元下游侧且与上述第二负压单元相配合压紧弹性片材的压料单元,该压料单元由第二气缸和第二压送辊组成,第二压送辊将经过的弹性片材压紧,同时防止其出现偏移,第二气缸将第二压送辊推往第五驱动辊的一侧以压紧前述弹性片材。

更进一步的,上述负压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负压单元下游侧的第三负压单元,该第三负压单元用于将经弧切、腰贴复合后的弹性片材输送至腰围切断工位使得连续的带状弹性片材形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其包括第六驱动辊、第四传送带和第三真空箱。第六驱动辊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第三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弹性片材紧贴第四传送带。

前述弹性片材在无张力输送装置的带动下从上游侧依次经弧切装置、吸废装置、腰贴复合装置、腰围切断装置或者依次经腰贴复合装置、弧切装置、吸废装置、腰围切断装置向下游侧搬送。比如说,首先在弹性片材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上进行弧切,再将弧切产生的废料回收,将腰贴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间隔复合到弹性片材上的工序,最后将连续的弹性片材按规定的长度切断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当然上述工序的工位也可以进行相应调整,也可以先复合腰贴,再弧切、废料回收,最后切断,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最后一步中切断的位置是在腰贴沿着流程方向的中部,将弹性片材按规定长度切断的切刀刀刃的形状呈直线型或s型。

优选的,无张力输送装置还包括将弧切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的吸废装置,该吸废装置包括真空发生器、控制器、电磁阀、连接管和吸料风管,其中,真空发生器上设有压缩空气入口,电磁阀用于控制真空发生器的开关,控制器可根据设定情况向电磁阀提供启闭信号,连接管的一端与真空发生器相连,另一端连接吸料风管,吸料风管的吸风口与弧切后弹性片材上的废边位置相对应。采用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产生负压,同时通过连接管对所需回收部的废边进行回收,真空发生器通过电磁阀控制开关,使得响应速度大大提升,吸料风管的吸风口正对所需回收的废边位置,由于废边在弹性片材上是间断的,通过电磁阀开关来控制负压的有无,可实现对废边的精准定位回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无张力输送装置还包括与负压输送单元相对应用于紧压弹性片材的第二压送单元,该第二压送单元包括用于紧压弹性片材的环带和第四驱动辊,第四驱动辊带动环带转动。弹性片材在由无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一传送带经过相应加工装置到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带上,环带压住弹性片材防止材料偏移,维持输送稳定。

对于本发明中的转向扩幅装置,其可以采用一台设备直接实现转向、扩幅的功能,也可以采用两个相互配合的变速转向结构和变速扩幅结构来实现。

就前者来说,其包括定子部件和至少一组能绕定子部件转动的动子部件。定子部件呈圆柱形,其周面上开设有变向凸轮沟槽。动子部件由变速部件、转向部件和扩幅部件组成。其中,转向部件包括变向凸轮导向器和与之相固定的转向板,扩幅部件具有可沿着定子部件圆周面上运动的扩幅板和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扩幅板上开设有扩幅凸轮沟槽,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靠近转向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贯穿转向板且可沿扩幅凸轮沟槽运动的扩幅凸轮导向器,变向凸轮导向器贯穿扩幅板且可沿定子部件的变向凸轮沟槽运动。

就后者而言,转向扩幅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变速转向结构和变速扩幅结构。变速转向结构用于将切断后的弹性片材旋转90°,并向变速扩幅结构搬送。变速扩幅结构包括一驱动部件、一定子部件和若干个动子部件,其中在定子部件上开设有沿驱动部件旋转方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扩幅凸轮沟槽;每一个动子部件具有安置在扩幅凸轮沟槽中的扩幅凸轮导向器、与扩幅凸轮导向器相连接且用于将从变速转向结构输送来的弹性片材保持在表面的扩幅板,以及与驱动部件相连接的轴套;在驱动部件带动下,两扩幅凸轮导向器沿着定子部件上的扩幅凸轮沟槽同步运动并通过扩幅板实现弹性片材的扩幅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转向扩幅装置下游侧,用于一边将配置有弹性片材的吸收主体沿吸收主体搬送方向,一边使位于吸收主体宽度方向上的弹性片材的两侧翼部朝吸收主体方向进行折叠的间断材料包装装置。间断材料包装装置通过相互配合的曲面包折模块与皮带加速模块、和/或斜推模块,分别对弹性片材两侧翼部完成折叠。具体来说,为实现对弹性片材的两侧翼部分别进行包折,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案,即通过设置两组相互配合的曲面包折模块与皮带加速模块、设置两组斜推模块、以及分别设置一组前述曲面包折模块与皮带加速模块、和斜推模块来实现。

进一步的,曲面包折模块包括包折板,该包折板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将弹性片材一侧翼部朝吸收主体方向折叠的包折曲面,弹性片材的一侧翼部顺着包折曲面逐渐向吸收主体靠近。皮带加速模块用于向所述顺着包折曲面逐渐向吸收主体靠近的翼部提供与吸收主体搬送速度相当的速度,其包括输送带,用于驱动输送带的驱动辊,以及用于将弹性片材的一侧翼部与吸收主体进行夹压的夹压单元。

上述斜推模块,用于将弹性片材的一侧翼部朝吸收主体方向进行折叠,吸收主体和弹性片材在吸收主体长边方向上具有相等的搬送速度。斜推模块包括安装板、基板、伺服电机、曲柄、连杆、滑块、滑轨和导向部件。其中,安装板与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易于调节滑轨与吸收主体搬送方向之间倾角的腰孔。伺服电机的主轴与曲柄相连接,连杆的一端与曲柄相连,另一端连接滑块。在曲柄与连杆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调节曲柄长度的腰槽。滑轨设置在基板上,且可与滑块相配合,该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吸收主体的搬送方向之间具有倾角。导向部件安装在滑块上,其具有与吸收主体搬送方向相平行的包折部,以及一端与滑块相连、另一端与包折部相接的连接部。上述导向部件与滑块是一体的。在伺服电机带动下,导向部件随滑块一起沿滑轨作直线往复运动,当导向部件朝向弹性腰围一侧翼部运动时,导向部件以速度向斜上方运动向该侧翼部施加一合速度,该合速度可分解成平行于吸收主体搬送方向且与吸收主体搬送速度相匹配的第一分速度,以及垂直于搬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用于提供包折动力的第二分速度。当然,斜推模块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采用与伺服电机主轴相连的主动轮、从动轮、以及装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皮带取代上述的曲柄连杆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在行业中提出无张力输送,通过分段控制输送过程中弹性片材的拉伸倍数对弹性片材进行加工,为实现背景技术提及穿着物品的流水线批量生产奠定基础,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艺流程,通过对弹性片材在加工之前预先释放张力,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2、本发明中转向扩幅装置具有刚度好、运行稳定、改码灵活性高、调整方便等优点,可以满足长期连续运行的工况要求,并且实现了自然态弹性片材与吸收主体的线上复合。具体可采用一步或分步完成方式,优选采用一台设备一步完成,如此可避免弹性片材在不同保持部件之间转接产生的不良,提高了弹性片材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3、本发明中间断材料包装装置给出了至少三种方案以解决传统装置对间断材料包折效果不佳的问题,即通过曲面包折模块与皮带加速模块相互配合,以及通过斜推模块来实现翼部的包折,两者各有优点,前者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备改善较小,后者的优势在于占用空间小,刚度好,运行平稳,调节方便,使用时可结合具体工况进行合理布置。

综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由本发明制得的穿着物品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穿着物品的产品流程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穿着物品的产品流程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张力输送装置中加工单元切断后形成的弹性体切断区域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无张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无张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转向扩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转向扩幅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2中转向扩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变速扩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中间断材料包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皮带加速模块的侧视图。

图16是斜推模块的主视图。

图17是斜推模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斜推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19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间断材料包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间断材料包装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用于将沿流程方向md拉伸可沿流程方向md伸缩的带状弹性片材101进行张力释放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形状,接着经转向、扩幅配置到吸收主体102上,再通过间断材料包装装置对弹性片材的两侧翼部103进行折叠。上述弹性片材101由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和置于两无纺布之间的弹性橡筋组成。

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具有:

一张力输送装置,用于将带状弹性片材101拉伸并沿流程方向md输送,其上还设有对弹性片材101上局部弹性橡筋进行切断的加工单元,该加工单元将弹性片材101上形成一弹性体切断区域a,在该区域中通过改变胶枪间断施胶的方式使得区域内的胶型宽度w发生改变,如图1、图5所示。

一无张力输送装置,用于将从张力输送装置搬送来的弹性片材101释放张力并加工成一定规格。如图6所示,该无张力输送装置14具有靠近张力输送装置一端的上游侧15,和邻近转向扩幅装置一端的下游侧16。

上述无张力输送装置14包括用于将从张力输送装置搬送而来的弹性片材101压紧并防止其从无张力侧向有张力侧回缩的第一压送单元17,用于接收从第一压送单元17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下游侧方向输送的无负压输送单元18,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18的下游用于将张力转换完成后的弹性片材稳定输送的负压输送单元19,在弹性片材101宽度方向cd的两侧进行弧切的弧切装置10,将弧切产生的废料回收的吸废装置11,将腰贴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间隔复合到弹性片材上的腰贴复合装置12,以及将连续弹性片材101按规定长度切断成离散弹性片材的腰围切断装置13。无负压输送单元18与第一压送单元17按照弹性片材101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15的拉伸倍数设定不同的速度差。弹性片材101在无张力输送装置14的带动下从上游侧15依次经弧切装置10、吸废装置11、腰贴复合装置12、腰围切断装置13向下游侧16搬送。

第一压送单元17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辊21和第一压送辊22;弹性片材101在流经第一驱动辊21时开始从有张力转换为无张力,第一压送辊22将弹性片材101紧压在第一驱动辊21上,防止弹性片材从无张力侧往有张力侧回缩。

无负压输送单元18包括第一传送带23,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23工作的第二驱动辊24。第二驱动辊24和第一驱动辊21按设计要求设定速度差,一般来说,第二驱动辊24的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21的速度,其数值关系为:第二驱动辊24的速度乘以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等于第一驱动辊21的速度。弹性片材101在第一传送带23上完成材料从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第一传送带23将弹性片材101向负压输送单元输送,此段输送过程无负压。

负压输送单元19包括第一负压单元、第二负压单元、和设置于腰围切断装置13和第二负压单元之间的第三负压单元。

第一负压单元用于接收从无负压输送单元18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输送装置下游侧方向输送,其对应设置在弧切装置10的下游侧,包括第三驱动辊27、第二传送带28和第一真空箱29。第三驱动辊27带动第二传送带28转动,弹性片材101在第二传送带28上经过第一真空箱29,第一真空箱29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28上保持稳定。吸废装置11的吸废口设置在第一负压单元上。

第二负压单元设置在腰贴复合装置12的上方,包括第三传送带30、第一气缸31、第二真空箱32和第五驱动辊33。第五驱动辊33带动第三传送带30转动,第二真空箱32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材料紧贴第三传送带30,第一气缸31可以调节第三传送带30与腰贴复合装置之间的间隙,并能在弹性片材堆积时抬起第二真空箱32以方便整理。压料单元40与上述第二负压单元相配合压紧弹性片材101,由第二气缸35和第二压送辊34组成,第二压送辊34将经过的弹性片材压紧,同时防止其出现偏移,第二气缸35将第二压送辊34推往第五驱动辊33的一侧以压紧前述弹性片材。

第三负压单元用于将经弧切、腰贴复合后的弹性片材输送至腰围切断装置13使得连续的带状弹性片材101形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其包括第六驱动辊36、第四传送带38和第三真空箱37。第六驱动辊36带动第四传送带38转动,第三真空箱37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弹性片材紧贴第四传送带38。

第二压送单元20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18和负压输送单元19之间。该第二压送单元20包括用于紧压弹性片材101的环带25和第四驱动辊26,第四驱动辊26带动环带25按相应速度转动。弹性片材101在由无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一传送带23经过相应加工装置到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带28上,环带25压住弹性片材防止材料偏移,维持输送稳定。

一转向扩幅装置,设置在无张力输送装置14下游侧将加工完成的弹性片材101旋转90°并拉伸扩幅后配置到吸收主体102上,请参阅图2,相邻两弹性片体之间的中心距离d是吸收主体长度d的两倍,复合后在流程方向上产品大致呈“头部对头部、尾部对尾部”的形式排布,前述弹性片体可以配置在整个产品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亦可以在上下两片材之间。

如图10至11所示,转向扩幅装置39包括定子部件2和至少一组能绕定子部件2转动的动子部件。上述定子部件2呈圆柱形,其周面上开设有变向凸轮沟槽1。动子部件由变速部件、转向部件和扩幅部件组成。

其中,变速部件包括与扩幅板6相连的驱动部件,以及与该驱动部件相连的伺服电机。转向部件包括变向凸轮导向器4和与之相固定的转向板5,在转向板5上还设有与扩幅凸轮导向器3相适配的导向槽8。扩幅部件具有可沿着定子部件2圆周面上运动的扩幅板6和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7,该扩幅板6为平面凸轮,其表面上开设有扩幅凸轮沟槽9,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7靠近转向板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贯穿转向板5且可沿扩幅凸轮沟槽9运动的扩幅凸轮导向器3,变向凸轮导向器4贯穿扩幅板6且可沿定子部件2的变向凸轮沟槽1运动。

工作时,伺服电机控制驱动部件实现变速运动,与此同时,转向部件的变向凸轮导向器从扩幅板中央的圆孔处嵌入变向凸轮沟槽中并沿着该变向凸轮沟槽运动,由于变向凸轮导向器与转向板偏心设置,因此可以实现在变速运动的同时实现物品的转向。此外,由于转向板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两弹性材料保持部件通过扩幅凸轮导向器一边在导向槽内往复运动,一边沿着扩幅凸轮沟槽作圆周运动,因而实现弹性片材的转向、扩幅。

以及一间断材料包装装置,设置在转向扩幅装置下游侧,一边将配置有弹性片材的吸收主体沿吸收主体搬送方向,一边使位于吸收主体宽度方向上的弹性片材的两侧翼部朝吸收主体方向进行折叠。如图14至18,间断材料包装装置,用于一边将配置有弹性片材101的吸收主体102沿吸收主体长边方向md’搬送,一边使位于吸收主体宽度方向cd’上的弹性腰围101的两侧翼部103朝吸收主体102方向进行折叠,其包括:

搬送机构104,用于将配置有弹性腰围101的吸收主体102沿吸收主体的长边方向md’进行搬送;以及

包折机构,由用于将弹性腰围的一侧翼部103进行折叠的第一包折单元,以及将弹性腰围的另一侧翼部103进行折叠的第二包折单元组成。

第一包折单元具有沿搬送方向或吸收主体102长边方向md’延伸的曲面包折模块105、和设置在曲面包折模块105下游侧的皮带加速模块106。

其中,曲面包折模块105具备包折板107,该包折板107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将弹性腰围一侧翼部103朝吸收主体方向折叠的包折曲面,弹性腰围的一侧翼部103顺着该包折曲面逐渐向吸收主体102靠近。

皮带加速模块106包括设置于搬送机构104下方的输送带108,用于驱动传送带108的驱动辊109,以及与驱动辊109相配合、用于将弹性腰围的翼部103与吸收主体102进行夹压的夹压辊100。皮带加速模块106用于向逐渐接近吸收主体102的一侧翼部103提供沿搬送方向上的动力,使得该一侧翼部103在重叠于另一侧翼部时具备与吸收主体102相当的搬送速度。

第二包折单元包括设置在曲面包折模块105另一侧的斜推模块110。

斜推模块110用于将弹性腰围的另一侧翼部103朝吸收主体102方向进行折叠。吸收主体102和弹性腰围101在吸收主体长边方向md’上具有相等的搬送速度v0。

斜推模块110包括安装板1’、基板2’、伺服电机3’、曲柄4’、连杆5’、滑块6’、滑轨7’和导向部件8’。

其中,安装板1’与基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易于调节滑轨7’与吸收主体102搬送方向之间倾角的腰孔10’。伺服电机3’的主轴与曲柄4’相连接,连杆5’的一端与曲柄4’相连,另一端连接滑块6’。在曲柄4’与连杆5’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调节曲柄长度的腰槽9’。滑轨7’设置在基板2’上,且可与滑块6’相配合,该滑轨7’的延伸方向与吸收主体102’的搬送方向之间具有倾角b。

导向部件8’安装在滑块6’上,其具有与吸收主体102搬送方向相平行的包折部81’,以及一端与滑块6’相连、另一端与包折部81’相接的连接部82’。上述导向部件8’与滑块6’是一体的。

在伺服电机3’带动下,导向部件8’随滑块6’一起沿滑轨7’作直线往复运动,当导向部件8’朝向弹性腰围101一侧翼部103运动时,导向部件8’以速度v向斜上方运动向该侧翼部施加一合速度,该合速度v可分解成平行于吸收主体长边方向md’上的第一分速度vx,和垂直于吸收主体长边方向md’上的第二分速度vy。

其中,上述v、vx、vy的数值关系如下:

vx=v*cosb,

vy=v*sinb。

此外,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转速和曲柄长度调节前述合速度v,第一分速度vx等于吸收主体搬送速度v0,进而匹配主流程方向的线速度;第二分速度vy用于在输送过程中完成包折,提供包折的动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斜推装置的摆放角度改变倾角b,使得vx与搬送速度v0相适配,从而在包折过程中达到近似无相对摩擦的效果,防止包折过程中出现错位。此外,将伺服电机设置成单独驱动,更佳易于调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图9,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系统,其中无张力输送装置14中的弧切装置10用于在弹性片材101宽度方向cd的一侧进行弧切。

如图7所示,弹性片材101在无张力输送装置14的带动下从上游侧15依次经腰贴复合装置12、弧切装置10、吸废装置11、腰围切断装置13向下游侧16搬送。

请参阅图12至13,转向扩幅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变速转向结构91和变速扩幅结构92,进而分步完成弹性片材的转向和扩幅动作。

变速转向结构91用于将切断后的弹性片材旋转90°,并向变速扩幅结构搬送,由于此部分结构为现有技术,技术人员可参阅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504323.3、201610557213.3、201610446233.3、00803255.6公开的结构来实现。

变速扩幅结构92包括一驱动轴81、一定子部件82、一个变速部件、和至少一个改变弹性片材宽度尺寸的扩幅传送部件。变速部件采用基于电子凸轮功能控制的伺服电机完成。定子部件82上开设有两条对称布置且沿驱动轴81旋转方向延伸的扩幅凸轮沟槽83。扩幅传送部件具有:与驱动轴81相固定的轴套84、分别安置在两扩幅凸轮沟槽83中且可沿扩幅凸轮沟槽83同步运动的扩幅凸轮导向器85、以及分别与对应扩幅凸轮导向器85相连接的将弹性材料保持其表面扩幅板86。在扩幅凸轮导向器85与扩幅板86之间还设置有滑块87,上述轴套84上对应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合的导轨。上述扩幅板86的表面经等离子处理用于增加弹性材料与扩幅板之间的摩擦力。

工作时,驱动轴81在变速部件带动下驱动扩幅传送部件的轴套84与之一起转动,轴套84进一步带动扩幅凸轮导向器85沿扩幅凸轮沟槽83同步运动,在此过程中滑块87沿轴套84上导轨直线往复运动,与此同时扩幅凸轮导向器85带动扩幅板86吸附弹性材料102从前一级向后一级变速传送的同时改变其宽度尺寸。由于两扩幅凸轮沟槽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使得两扩幅板86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从而实现弹性片材宽度尺寸的增大。

如图4所示,当将弹性片材经转向、扩幅后配置到吸收主体上时,相邻两弹性片材之间的中心距离d与吸收主体长度d相等,复合后流程方向上产品同方向头尾依次排布。

请参阅图19至20,为完成分别对弹性片材101两侧翼部103进行折叠,间断材料包装装置包括两组相互配合的曲面包折模块105与皮带加速模块106,或者两组斜推模块110。

其余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