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090发布日期:2018-11-07 20:2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创伤患者损伤部位中四肢损伤占较高比例,以四肢骨折较为常见。骨折的早期复位固定可以有效控制骨折端出血,避免断端间活动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并可有效降低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目前较为普遍的外固定方法主要分为石膏外固定和夹板绷带外固定两种。传统石膏固定具有良好的塑形性能,石膏干固后十分坚实,固定可靠,然而由于石膏的压迫性较大,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压迫性溃疡,另外,普通石膏透气性较差,易发生湿疹、皮肤过敏等皮肤病。采用夹板固定时,患肢的局部活动性大,复位后容易发生二次移位,同时,压垫压力过大会妨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远端肢体肿胀,产生压疮及神经麻痹等不良反应。此外,石膏外固定和夹板外固定后需要拆除石膏和夹板后,才能进行再次上药,操作复杂且易造成二次骨折。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利于患部愈合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通过如下方案实现:一种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组设于患者骨损伤部位用于固定患者骨损伤部位并用于促进患者骨损伤部位的愈合,其包括组设于患者骨损伤部位的外固定支架、组设于外固定支架上并与患者骨损伤部位接触的渗药装置以及组设于外固定支架上并位于外固定支架与渗药装置之间的骨刺激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包括组设于患者骨损伤部位上的本体以及组设于本体上的盖体,所述骨刺激装置夹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盖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具有由本体围设形成的收容腔,所述渗药装置组设于所述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骨刺激装置组设于本体装设所述渗药装置的区域处。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具有收容渗药装置的凹陷空间以及收容骨刺激装置的容纳室,所述凹陷空间与所述收容腔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具有靠近收容腔的内表面与远离收容腔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与外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凹陷空间是由本体的内表面朝远离收容腔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容纳室是由本体的外表面朝向收容腔方向凹陷形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还具有设于所述容纳室两侧的中空定位孔,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本体的中空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还具有贯穿设置并供渗药装置的一端通过的穿孔,所述穿孔设于本体设置凹陷空间的一端部位处。

进一步地,所述渗药装置具有多个供药物穿过并流至患者骨损伤部位的漏孔,所述骨刺激装置为微振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呈中空管状设置,其具有呈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透气孔,所述凹陷空间呈弯折迂回状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渗药装置为医用软管,所述医用软管呈弯折迂回状设于所述凹陷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以及将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组设于在一起的锁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腔是由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围设形成的,所述凹陷空间包括设于第一片体上的第一凹槽与设于第二片体上的第二凹槽,所述容纳室包括设于第一片体上的第一容纳室与设于第二片体上的第二容纳室。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支架的第一片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多个第一扣持片,所述外固定支架的第二片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与第一片体的第一扣持片对应的第二扣持片,所述第一扣持片上设有供锁固件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扣持片上设有与第一扣持片的第一固定孔对应并供锁固件穿过的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持片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扣持片的第二固定孔均呈“8”字形设置。

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通过组设于外固定支架上并收容于凹陷空间中的渗药装置,可进行药物的填充,并供药物自渗药装置上的漏孔渗出,以实现均匀给药,以促进患部的愈合;并通过设于本体容纳室内的骨刺激装置发出的微振,促进药物流通,同时加快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骨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组设于患者患肢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骨刺激装置与第一片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第一片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3所示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骨刺激装置与第二片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的第二片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组设于患者患肢200上用于固定患肢200骨损伤部位促进骨损伤部位的愈合。所述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包括组设于患者骨损伤部位的外固定支架1、组设于外固定支架1上并与患者骨损伤部位接触的渗药装置2以及组设于外固定支架1上并位于外固定支架1与渗药装置2之间的骨刺激装置3。

所述外固定支架1包括组设于患者骨损伤部位上的本体10以及组设于本体10上的盖体12。所述骨刺激装置3夹设于所述本体10与所述盖体12之间。所述本体10大致呈中空管状设置,其包括相互配合且3D打印的第一片体101与第二片体102以及将第一片体101与第二片体102组设于一起的锁固件104。所述本体还具有由其围设形成的收容腔103,用于收容患者骨损伤部位。所述收容腔103是由第一片体101与第二片体102围设形成的。所述渗药装置2组设于所述本体10上并位于收容腔103内。所述骨刺激装置3组设于本体10装设所述渗药装置2的区域处。

所述本体10具有靠近收容腔103的内表面105与远离收容腔103的外表面106,所述内表面105与外表面106相对设置。所述本体10还具有由其内表面105朝远离收容腔103方向凹陷形成的凹陷空间107以及由本体10的外表面106朝向收容腔103方向凹陷形成的容纳室109。所述凹陷空间107与所述收容腔103连通设置。所述凹陷空间107呈弯折迂回状设于所述本体10上。所述渗药装置2组设于凹陷空间107内。所述渗药装置2为医用软管。所述医用软管2呈弯折迂回状设于所述凹陷空间107内。所述容纳室109与所述收容腔103间隔设置。所述骨刺激装置3收容于容纳室109内。所述盖体12组设于本体10上并位于所述容纳室109上。所述本体10还具有设于容纳室109两侧的中空定位孔110。所述盖体12设有与所述本体10的中空定位孔110配合的定位柱121。所述本体10还具有贯穿设置并供渗药装置2的一端通过的穿孔108,所述穿孔108设于本体10设置凹陷空间107的一端部位处。

所述凹陷空间107包括由第一片体101内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1011以及由第二片体102内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1021。所述第一凹槽1011与第二凹槽1021均呈弯折迂回状设置。所述医用软管2分别固设于第一凹槽1011与第二凹槽1021中,其宽度与第一凹槽1011、第二凹槽1021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穿孔108分别设于第一凹槽1011、第二凹槽1021的端部。所述医用软管2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108。所述医用软管2穿出穿孔108的端部上设有塞子22。所述医用软管2上设有多个供药物穿过并流至患者骨损伤部位的漏孔21。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通过医用软管2可进行药物的填充,并供药物自医用软管2上的漏孔21渗出,以实现均匀给药。

所述容纳室109包括由第一片体101外表面朝收容腔103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容纳室1015以及由第二片体102外表面朝收容腔103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容纳室1025。所述骨刺激装置3分别装设于第一容纳室1015与第二容纳室1025中。所述骨刺激装置3内封装有供电电源31,外部设备(如手机、电脑、遥控器等)可通过无线连接控制骨刺激装置3的开和关。所述骨刺激装置3为微振动器。所述骨刺激装置3开启时可使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发生微振,便于药物流通的同时,也促进了患者患处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药物吸收,利于患处愈合。

所述第一片体101与第二片体102大致呈对称状设置。所述第一片体101大致呈弧片状设置,其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多个第一扣持片1012。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片体同一侧的第一扣持片1012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二片体102大致呈弧片状设置,其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多个与第一扣持片1012对应的第二扣持片1022。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片体同一侧的第二扣持片1022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一扣持片1012上设有供锁固件104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013。所述第二扣持片1022上设有供锁固件104穿过的第二固定孔1023。所述第二固定孔1023与第一固定孔1013对应设置,且均大致呈“8”字形设置。所述锁固件104为螺钉。所述第一片体101的第一扣持片1012设于其相对两端部位处。所述第一凹槽1011设于第一片体101上由第一扣持片1012限定的区域处。所述第二片体102的第二扣持片1022设于其相对两端部位处。所述第二凹槽1021设于第二片体102上由第二扣持片1022限定的区域处。

所述第一片体101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第一滑片1014。所述第一滑片1014位于同侧两第一扣持片1012之间。所述第二片体102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有与第一滑片1014对应的第二滑片1024。所述第二滑片1024位于同侧两第二扣持片1022之间。外固定支架1在施力滑动第一滑片1014与第二滑片1024时,可以调节第一固定孔1013与第二固定孔1023的孔位配合位置,进而实现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的大小调节,满足了患者患肢200肿胀、消肿等多个阶段的使用。所述本体10还具有呈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透气孔111。所述透气孔111分别设于第一片体101与第二片体102上,便于患部透气。

本发明的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通过组设于外固定支架1上并分别固设于第一凹槽1011与第二凹槽1021中的渗药装置2,可进行药物的填充,并供药物自渗药装置2上的漏孔21渗出,以实现均匀给药,以促进患部的愈合;并通过设于本体10容纳室109内的骨刺激装置3发出的微振,促进药物流通,同时加快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骨愈合。最后,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可通过调节第一固定孔1013与第二固定孔1023的配合孔位,实现促进骨愈合的外固定支架组件100大小的调节,从而满足患者患肢200肿胀、消肿等多个阶段的使用。

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