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是一种修复、再生、愈合烧伤创面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用于烧烫伤的主流医疗技术,本质上是将外科治疗技术用于烧伤的治疗。即将部分或全部烧伤的皮肤切除,再移植自体皮封闭创面,尽管医学家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这套技术,但外科干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外科治疗,并没有治疗烧伤组织,从根本上讲违背了生命规律。本发明人认为,根据中医中药“治病先治本”的理念,清热解毒是烧烫伤治疗的根本,是创口愈合后无疤痕、无痛痒的最重要的保证,而外科干燥治疗技术不仅加剧了患者体内的热量,其将可能修复的残存组织尽早清除以便植皮的方式,使患者感染重,组织缺损大,植皮治疗时间长,患者相应也就痛苦程度高、时间长。麻醉药品和抗生素的大量长期使用,损害了患者的机体机能,抑制了细胞的再生,并且愈合后可能创口部分功能缺失或受到限制。
目前,关于本专利,公知的技术构造是植皮治疗。该技术中痛苦程度高、时间长。麻醉药品和抗生素的大量长期使用,损害了患者的机体机能,抑制了细胞的再生,并且愈合后可能创口部分功能缺失或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的制造方法,该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的制造方法以文火烘焙法炮制基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材的药理药性;利用药物的天然有效成分培养再生残存上皮细胞,使残存于皮肤附件中干细胞转化、脂肪组织中和血管来源的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皮肤器官中的各种组成细胞,最终修复、再生、愈合烧伤创面,达到不植皮、愈合后无疤痕、无痛痒的目的,实现创面皮肤的完整再生,创口各项功能的有效恢复。散剂均匀的涂敷创口表面后,形成类皮肤框架,它覆盖创面,使创面与空气隔绝,对创面起到保护作用,外源细菌无法直接接触创面,散剂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框架内部也缺乏细菌存活和生长的条件,有效的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实现抗炎抑菌、祛腐生肌的治疗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骤:
a.将独角仙、龙眼核、壁虎、旱莲草、合欢、连翘、荔枝壳放入烘箱中,文火烘焙,不断加以翻动;
b.将步骤a中烘烤过的物料,连同蚂蚁、石竹、曼陀罗花瓣、黄连、黄柏、大黄,加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得粉碎料;
c、将步骤b中的粉碎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
d、将步骤c中粉末和橄榄油调匀成酱糊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文火烘焙法炮制基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材的药理药性;利用药物的天然有效成分培养再生残存上皮细胞,使残存于皮肤附件中干细胞转化、脂肪组织中和血管来源的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皮肤器官中的各种组成细胞,最终修复、再生、愈合烧伤创面,达到不植皮、愈合后无疤痕、无痛痒的目的,实现创面皮肤的完整再生,创口各项功能的有效恢复。
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清热解毒是烧烫伤治疗的根本,是创口愈合后无疤痕、无痛痒的最重要保证,药材中加有黄连、黄柏、大黄,可以有效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以下步骤:a.将独角仙、龙眼核、壁虎、旱莲草、合欢、连翘、荔枝壳放入烘箱中,文火烘焙,不断加以翻动;b.将步骤a中烘烤过的物料,连同蚂蚁、石竹、曼陀罗花瓣、黄连、黄柏、大黄,加入到粉碎机中粉碎,得粉碎料;c、将步骤b中的粉碎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d、将步骤c中粉末和橄榄油调匀成酱糊状。
治疗方法和步骤:
采用暴露疗法,将本药用组合物用介质调匀后,均匀涂敷于创口,覆盖全部创口及创口周围边缘3-5cm的范围,形成厚约1mm的敷料层。早期每4-6小时换药一次,在患者体温正常、体内热毒彻底清除后停止服用中药煎液。根据中医中药的“治病先治本的理念”,清热解毒是烧烫伤治疗的根本,是创口愈合后无疤痕、无痛痒的最重要保证。本步骤,以彻底清热解毒为原则。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