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西药多治疗症状,不能有效治疗该病,而利用中草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治疗冠心病护理的中药配方,针对冠心病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为治则,达到散寒温阳,通脉止痛,治疗冠心病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黄芪30g,枳壳13g,桔梗13g,红花13g,桃仁13g,赤芍13g,川芎13g,柴胡13g,牛膝13g,当归13g,生地黄13g,生甘草13g,桂枝15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冠心病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祛瘀活血,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柴胡、枳壳理气疏肝,牛膝通经破瘀,桔梗入肺经,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桂枝温心通阳。上述诸味药物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之效,达到瘀化血活,血脉通畅,痰化络通,治疗冠心病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黄芪30g,枳壳13g,桔梗13g,红花13g,桃仁13g,赤芍13g,川芎13g,柴胡13g,牛膝13g,当归13g,生地黄13g,生甘草13g,桂枝15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高血脂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焦山楂16g,决明子16g。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心悸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西洋参13g。
实施例4:如果患者有便秘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炒瓜蒌18g。
实施例5:如果患者有双下肢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车前子28g。
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冠心病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冠心病患者。
50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有胸痛,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症状。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肌检测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心律整齐,无疼痛感;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症状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李某,男性, 54岁 ,主诉突发心悸、胸闷、气促,事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心悸及胸闷、气促、发作时伴有大汗淋漓,有头晕、眼花,有眩晕感,有四肢无力感,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咖啡色,伴咳嗽,无发热、畏寒,无明显频死感,无撕裂样疼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摔倒、无惊厥、饮食睡欠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二便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心动过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之后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第二诊:眩晕感明显减轻,继服12剂,三诊:疼痛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