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207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

二、

背景技术:

小儿遗尿是指年龄超过 五岁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 种病证。由于发病率平均占小 儿人群的 2.3% - 25%,小儿遗尿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现有西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和不能根治,还没有一种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从而改善小儿夜间遗尿的症状。

发病与元气不充,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分为原发性 (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PNE) 和继发性遗尿(SNE),其中自幼就遗尿,并且不存在有尿道疾病并持续存在 遗尿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能控制排尿至少 1 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者。 根据是否伴有白天症状(伴有尿急、尿频、尿失禁),又分为单症状性遗尿(MNE)( 不伴有白天 症状)和复杂性遗尿(CNE)。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因此提高了对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

本发明设计了,包含有中药组合物Ⅰ和中药组合物Ⅱ,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石菖蒲、柏子仁、鹿角霜、白芍、麻黄、仙茅、菟丝子、桂枝、鸡内金、白果和透骨草。

在中医理论中表述:小儿遗尿病因多为虚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因后天失养,生化 无源,或因先天禀赋不佳,肾火虚衰,均不能温健脾阳,如此脾肾两虚,进而下元虚寒,膀肤 气化失司,故见遗尿,因此治疗原则是以补肾培元和益气健脾,通过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的有效成份在神阙穴渗透和益智、石菖蒲、柏子仁、鹿角霜、白芍、麻黄、仙茅、菟丝子、桂枝、鸡内金、白果和透骨草的药物成份的吸收,实现补肾培元和益气健脾的中药治疗原则,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小儿遗尿,因此提高了对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设置为君药,益智、白果、石菖蒲、菟丝子、白芍和鸡内金设置为臣药,桂枝、肉桂、柏子仁、和透骨草设置为使药,麻黄、仙茅和鹿角霜设置为佐药,通过补肾培元和益气健脾,治疗和改善小儿遗尿效果更好。

本发明设计了,设置为包含有中药组合物Ⅰ和中药组合物Ⅱ,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0-16份、肉桂8-12份、益智仁20-23份和覆盆子2-3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7-9份、石菖蒲11-13份、柏子仁33-36份、鹿角霜21-25份、白芍4-6份、麻黄10-14份、仙茅11-15份、菟丝子6-8份、桂枝7-9份、鸡内金40-43份、白果2-6份和透骨草20-24份。

本发明设计了,设置为包含有中药组合物Ⅰ和中药组合物Ⅱ,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4份、肉桂12份、益智仁20份和覆盆子3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9份、石菖蒲12份、柏子仁36份、鹿角霜23份、白芍4份、麻黄12份、仙茅13份、菟丝子8份、桂枝8份、鸡内金42份、白果5份和透骨草23份。

本发明的处方中的组份的药性:

丁香为常用中药,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丁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丁香不仅为主要药用植物,也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

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皮从茎和枝条剥取,搁置干燥后,卷曲成卷。

益智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覆盆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益智(拉丁学名:Alpinia oxyphylla Miq.),别名:益智仁、益智子,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米;茎丛生;根茎短,叶片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一帽状总苞片中,花时整个脱落,花序轴被极短的柔毛;花萼筒状,花冠白色,外被疏柔毛;唇瓣倒卵形,粉白色而具红色脉纹,蒴果鲜时球形,干时纺锤形,种子不规则扁圆形,被淡黄色假种皮,果实椭圆形,两端略尖,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果皮薄而较韧,与种子团紧贴,种子团被隔膜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花果期3~9月。

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

柏子仁中药名。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鹿角霜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的治疗。

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麻黄草麻黄,华麻黄,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麻黄属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仙茅(学名: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又名地棕(四川、贵州),独茅(四川),山党参(福建),仙茅参(云南),海南参(海南),茅爪子,婆罗门参,属仙茅科,花期4~9月。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鸡内金中药名,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

白果又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银杏、公孙树子,是银杏的种仁。椭圆形,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平滑坚硬,一端稍尖,另端钝,边缘有2~3条棱线,中种皮(壳)质硬,内种皮膜质。一端淡棕色,另端金黄色。种仁粉性,中间具小芯,味甘、微苦。

透骨草(学名:Phryma leptostachya L. subsp. asiatica (Hara) Kitamura)又名药曲草,蝇毒草等,多年生草本,高(10-)30-80 (-100)厘米,茎直立,4棱形,不分枝或于上部有带花序的分枝,分枝叉开,绿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于茎上部有开展的短柔毛,少数近无毛,叶对生;叶片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三角形或宽卵形,草质,穗状花序生茎顶及侧枝顶端,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花冠漏斗状筒形,长6.5-7.5毫米,蓝紫色、淡红色至白色,外面无毛,内面于筒部远轴面被短柔毛,瘦果狭椭圆形,包藏于棒状宿存花萼内,反折并贴近花序轴,种子1,基生,种皮薄膜质,与果皮合生,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在本技术方案中,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中药组合物Ⅰ和中药组合物Ⅱ,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0份、肉桂8份、益智仁20份和覆盆子2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7份、石菖蒲11份、柏子仁33份、鹿角霜21份、白芍4份、麻黄10份、仙茅11份、菟丝子6份、桂枝7份、鸡内金40份、白果2份和透骨草20份。

把丁香10份、肉桂8份、益智仁20份和覆盆子2份进行粉碎后去除残渣,使用米醋进行调和形成糊状的中药组合物Ⅰ,把糊状的中药组合物Ⅰ贴附在神阙穴上,每天至少一次,把益智7份、肉桂20份、石菖蒲11份、柏子仁33份、鹿角霜21份、白芍4份、麻黄10份、仙茅11份、菟丝子6份、桂枝7份、鸡内金40份、白果2份和透骨草20份放到120ml水中,进行熬制到20-30ml后服用,每天早晚个一次,连续贴附和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贴附和食用三个疗程后必须停用15天。

以下结合临床试验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随机选取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 龄3~12岁。病程最短者半个月,最长者达1年,平均半年。

二、诊断标准: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次贴附和一剂服用,水煎两遍取汁约20-3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 小时温热服用,贴附和服用十天为一个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经治后未再遗尿;

2、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

3、未愈:遗尿无变化。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治愈42例,好转7例,未愈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7岁。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 形寒肢冷。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后,遗尿消失,夜里可醒来小便,面 色略红润;巩固服用1个疗程,诸症状消失,治愈。随访无复发。

病例2:杜某,女,10岁,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 溏薄。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4个疗程后,遗尿消失,胃口大增;巩固服用1个 疗程后,面色红润,各症状消失,治愈。随访无复发。

病例3:寇某,男,5岁。患儿从小一直尿床,诊断为小儿遗尿症,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贴附和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6份、肉桂12份、益智仁23份和覆盆子3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9份、石菖蒲13份、柏子仁36份、鹿角霜25份、白芍6份、麻黄14份、仙茅15份、菟丝子8份、桂枝9份、鸡内金43份、白果6份和透骨草24份。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3份、肉桂10份、益智仁21份和覆盆子2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8份、石菖蒲12份、柏子仁35份、鹿角霜23份、白芍5份、麻黄12份、仙茅13份、菟丝子7份、桂枝8份、鸡内金41份、白果4份和透骨草22份。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0-16份、肉桂8-12份、益智仁20-23份和覆盆子2-3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7-9份、石菖蒲11-13份、柏子仁33-36份、鹿角霜21-25份、白芍4-6份、麻黄10-14份、仙茅11-15份、菟丝子6-8份、桂枝7-9份、鸡内金40-43份、白果2-6份和透骨草20-24份。

把丁香10-16份、肉桂8-12份、益智仁20-23份和覆盆子2-3份进行粉碎后去除残渣,使用米醋进行调和形成糊状的中药组合物Ⅰ,把糊状的中药组合物Ⅰ贴附在神阙穴上,每天至少一次,把益智7-9份、肉桂20-24份、石菖蒲11-13份、柏子仁33-36份、鹿角霜21-25份、白芍4-6份、麻黄10-14份、仙茅11-15份、菟丝子6-8份、桂枝7-9份、鸡内金40-43份、白果2-6份和透骨草20-24份放到120ml水中,进行熬制到20-30ml后服用,每天早晚个一次,连续贴附和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贴附和食用三个疗程后必须停用15天。

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按照重量份数比,

中药组合物Ⅰ设置为包含有丁香14份、肉桂12份、益智仁20份和覆盆子3份,

中药组合物Ⅱ设置为包含有益智9份、石菖蒲12份、柏子仁36份、鹿角霜23份、白芍4份、麻黄12份、仙茅13份、菟丝子8份、桂枝8份、鸡内金42份、白果5份和透骨草23份。

经过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处方,对患有肥胖症和小儿夜间遗尿的患者,其治疗小儿夜间遗尿的效果最好,同时对肥胖症也有改善的效果。

在以本发明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患者单独使用中药组合物Ⅰ也具有治疗效果。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通过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的有效成份在神阙穴渗透和益智、石菖蒲、柏子仁、鹿角霜、白芍、麻黄、仙茅、菟丝子、桂枝、鸡内金、白果和透骨草的药物成份的吸收,实现补肾培元和益气健脾的中药治疗原则,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小儿遗尿,因此提高了对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2、由于因多为虚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因后天失养,生化 无源,或因先天禀赋不佳,肾火虚衰,均不能温健脾阳,如此脾肾两虚,进而下元虚寒,膀肤 气化失司,故见遗尿,以补肾培元和益气健脾是引起小儿遗尿的基本治疗方法,本发明的处方通过在神阙穴渗透和中药成份的吸收,满足了基本治疗方法。

3、通过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的有效成份在神阙穴渗透和益智、石菖蒲、柏子仁、鹿角霜、白芍、麻黄、仙茅、菟丝子、桂枝、鸡内金、白果和透骨草的药物成份的吸收,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粪的指标进行跟踪化验,没有明显影响。

4、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丁香、肉桂、益智仁和覆盆子相同或相近似的中药物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小儿夜间遗尿的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