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外侧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056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后踝外侧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踝骨折内固定手术采用的接骨板。



背景技术:

作为下肢最为主要的负重关节之一的踝部,其发生损伤为关节内骨折的首位,踝部骨折的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需要对骨折部位复位和固定。

后踝骨折内固定手术通常采用接骨板和螺钉对骨折的后踝进行固定。现有的接骨板为金属钛制成的条状的板,接骨板的内侧面(即与骨接触的面)为平面,由于踝骨的侧面并不是平面,在使用中,需要对此种条状的、内侧面为平面的接骨板进行折弯,以使接骨板与踝骨严密贴合,保证螺钉和接骨板对骨的固定;另外,现有的接骨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螺钉孔,但接骨板的表面设置的多个螺钉孔均为螺纹孔或者均为不带螺纹的孔,螺纹孔为锁紧孔,螺纹孔与锁定螺钉配合使用,锁定螺钉穿过带螺纹通孔锁入骨头以起支撑骨头的作用,不带螺纹的孔为加压孔,不带螺纹通孔与不带螺纹的标准螺钉配合使用,利用外部加压将标准螺钉压入骨头中,使接骨板与骨头压紧,实现轻微移位的骨折部位的复位,在后髁骨折处更加牢固可靠;医生不能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螺纹孔或者不带螺纹的孔。

现有的接骨板内侧面为平面,折弯与骨折部位贴合,折弯降低接骨板的强度,若多次折弯容易断裂;由于接骨板表面设置的螺钉孔要么是螺纹孔,要么是不带螺纹的孔,使得医生不能根据需要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不用折弯就可以贴合骨折部位,医生可根据需要选择骨结合孔,便于操作。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与踝骨外侧面紧密贴合,所述接骨板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骨结合孔,每个骨结合孔均为两个通孔相交而成,两个通孔分别为带螺纹通孔和不带螺纹通孔,组成同一个骨结合孔的带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不带螺纹通孔的轴线平行,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安装孔。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采用金属钛制成。接骨板本体采用金属钛制成,使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优点。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为曲面。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包括一体构成的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所述本体下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本体上部的宽度,所述本体下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本体上部的长度。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多个所述骨结合孔均设置在所述本体上部上。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导针安装孔,所述导针安装孔沿所述接骨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接骨板本体的边缘的厚度小于接骨板本体中间的厚度。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多个所述骨结合孔的尺寸不同。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导针安装孔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导针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上部和所述本体下部。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其中,所述本体上部与所述本体下部在二者连接处所成的角度为150度。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与踝骨外侧面紧密贴合,不需要折弯接骨板就可以贴合骨折部位;接骨板本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骨结合孔,每个骨结合孔均为两个通孔相交而成,两个通孔分别为带螺纹通孔和不带螺纹通孔,组成同一个骨结合孔的带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不带螺纹通孔的轴线平行,接骨板本体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安装孔,带螺纹通孔与锁定螺钉配合使用,锁定螺钉穿过带螺纹通孔锁入骨头以起支撑骨头的作用,不带螺纹通孔与不带螺纹的标准螺钉配合使用,利用外部加压将标准螺钉压入骨头中,使接骨板与骨头压紧,在外踝骨折处更加牢固可靠;使用时,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带螺纹通孔或不带螺纹通孔,便于医生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后踝外侧用接骨板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轴测示意图;

图4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包括金属钛制成的接骨板本体1,接骨板本体1的内侧面11与踝骨外侧面紧密贴合,接骨板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骨结合孔13,每个骨结合孔13均为两个通孔相交而成,两个通孔分别为带螺纹通孔131和不带螺纹通孔132,组成同一个骨结合孔13的带螺纹通孔131的轴线和不带螺纹通孔132的轴线平行,接骨板本体1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安装孔14,带螺纹通孔131与锁定螺钉配合使用用于锁紧接骨板和骨头,不带螺纹通孔132为加压孔,与标准螺钉配合使用以对移位的骨折部复位,螺钉安装孔14中装入螺钉,用于初步固定接骨板与骨头。

结合图1-图3所示,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均为曲面,接骨板本体1包括一体构成的本体上部111和本体下部112,本体上部111与本体下部112在二者连接处所成的角度117为150度,本体下部112的宽度113大于本体上部111的宽度114,本体下部112的长度115小于本体上部111的长度116。

如图3所示,多个骨结合孔13均设置在本体上部111上,图中设置有三个骨结合孔,三个骨结合孔13的尺寸各不相同。

接骨板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导针安装孔15,导针安装孔15中装入导针,用于接骨板与骨头的临时固定,如图2所示,导针安装孔1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导针安装孔15分别位于本体上部111和本体下部112,导针安装孔15沿接骨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接骨板本体1的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

如图2和图3所示,接骨板本体1的边缘16的厚度小于接骨板本体1中间的厚度。

如图4所示,胫骨10的下端为后踝20,后踝20发生骨折,需要利用接骨板和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以使骨折的骨头得到加固和复位:首先切口并将肌肉向两侧拉开露出骨折部位,将本接骨板置于切口内的骨折部位,使内侧面与后踝外侧面贴合,利用导针穿过导针安装孔15将接骨板临时固定在骨头上,然后将螺钉拧入螺钉安装孔中将接骨板初步固定,拆除导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锁定螺钉与带螺纹的通孔配合或者选择标准螺钉与不带螺纹的通孔配合使用,完成接骨板的植入,骨折块有移位时,选择不带螺纹的通孔,外部加压使标准螺钉穿过不带螺纹的通孔压入骨头,直至接骨板与骨头接触或者压紧,使骨折块复位,骨折部位的骨头需要支撑力时,选择带螺纹的通孔,使锁定螺钉穿过带螺纹的通孔锁紧以使接骨板与骨头接触压紧。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的内侧面与踝骨外侧面紧密贴合,可以更好地贴合骨折部位,不需要折弯即可使用,方便医生操作且不会降低接骨板的强度,不会发生因折弯产生断裂的现象;本接骨板使得医生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带螺纹的通孔或者不带螺纹的通孔,选择灵活;并且,设置此种骨结合孔,选择任意一个通孔使用时,都允许与该通孔配合的螺钉有角度偏差,与单一形式的通孔相比,螺钉的植入角度不受局限;另外,选择骨结合孔的其中一个通孔使用时,血液均可通过骨结合孔的另一通孔流通至骨折的骨头中,有助于骨头愈合。

本接骨板采用金属钛制成,其可以在骨头完全愈合后移除或者留在原处。

本发明后踝外侧用接骨板可与后踝内侧用接骨板配合、成对使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