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949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膜是由聚氨酯膜、医用压敏胶和防粘纸组成,一般采用25KGY高剂量Co60辐射源进行辐射消毒,无毒无菌,血液相容性好,透明柔软且富有弹性,防水透气又具粘性。适用于一般手术,如胸外科、普外科、骨科、及其他外科,以及眼部手术、整形手术、矫形手术及放射疗法,能防止污染物进入术区皮肤,防止毛孔内细菌渗入伤口,减少感染。

操作时,先将手术部位皮肤按常规方法消毒,待皮肤干燥后盖上手术洞巾,不用手术洞巾时,可以用四块手术巾盖成一个洞;选择比手术洞巾之洞口大一些的薄膜,打开消毒包装将薄膜取出;将薄膜拉平,将隔离纸撕下,把薄膜贴在洞巾洞口的皮肤上,连同洞巾一起贴紧,有些手术不用手术巾,仅贴此薄膜即可;贴时边贴边抚平,以驱赶空气,使薄膜与皮肤紧密接触;上刀前,先用手术刀柄在上刀部位的薄膜上划几下再上刀,则不易脱落;手术完毕后,将切口边缘薄膜掀开少许,切口缝合后将薄膜扯去。

往往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切口进行冲洗,但由于水流无法完全控制,则会出现将水流冲到手术巾上,造成手术切口感染或不易愈合,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传统贴膜表面增设了两道引流板,与贴膜共同形成引流槽,将冲洗手术切口的液体引流至接水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切口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手术切口尽快愈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包括矩形的贴膜,所述贴膜背面两条相对边的边缘处设有背胶,所述贴膜上设有背胶的两条相对边为粘贴侧,所述贴膜的两条粘贴侧所在位置的正面处沿所述粘贴侧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为可竖起或折叠的长条形挡板,所述贴膜的其中一条非粘贴侧边缘处设置有接水袋;

在手术中,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由于手术切口位于皮肤表面,冲洗液冲入切口处后会四散流开,弄湿手术巾,往往会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将贴膜正面设置两片可竖起或折叠的长条形挡板置即引流板,手术时将引流板折叠,不影响医生操作,冲洗切口时将两片引流板竖起,形成引流槽,将冲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护手术巾不被沾湿,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引流板为可塑性材料制成。

前述述贴膜为PE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手术中,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由于手术切口位于皮肤表面,冲洗液冲入切口处后会四散流开,弄湿手术巾,往往会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将贴膜正面设置两片可竖起或折叠的长条形挡板即引流板,手术时将引流板折叠,不影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冲洗切口时将两片引流板竖起,形成引流槽,将冲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护手术巾不被沾湿,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传统贴膜表面增设了两道引流板,与贴膜共同形成引流槽,将冲洗手术切口的液体引流至接水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切口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手术切口尽快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贴膜,2-引流板,3-背胶,4-接水袋,5-手术巾,6-手术患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冲洗引流贴膜,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的贴膜1,所述贴膜1背面两条相对边的边缘处设有背胶3,所述贴膜1上设有背胶3的两条相对边为粘贴侧,所述贴膜1的两条粘贴侧所在位置的正面处沿所述粘贴侧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引流板2,所述引流板2为可竖起或折叠的长条形挡板,所述贴膜1的其中一条非粘贴侧边缘处设置有接水袋4;在手术中,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由于手术切口位于皮肤表面,冲洗液冲入切口处后会四散流开,弄湿手术巾,往往会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将贴膜正面设置两片可竖起或折叠的长条形挡板置即引流板,手术时将引流板折叠,不影响医生操作,冲洗切口时将两片引流板竖起,形成引流槽,将冲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护手术巾不被沾湿,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前述引流板2为可塑性材料制成;前述述贴膜1为PE材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