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儿童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14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儿童输液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儿童输液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输液中儿童往往无法安静的座椅上进行输液,为了防止儿童吵闹而影响输液,这样就需要家长抱着儿童移动,一手需要抱着儿童一手提着输液瓶十分麻烦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儿童输液过程中大人需要带着儿童移动十分麻烦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儿童输液架,包括支撑坐垫及固定于支撑坐垫两侧的环带,所述坐垫外侧端上部设有护带,所述护带上设有一对肩带,肩带与坐垫后侧端连接,所述坐垫两侧还设有输液架。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支撑架上设有吊钩,所述输液架由多节逐级套插的管体构成,相邻管体中位于下部的管体上端具有缩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护带上设有口袋,所述护带上方还设有辅助护带。

进一步的,所述环带由相互粘扣连接的绑带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外侧端设有绕坐垫外侧端边缘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所述输液架固定于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设有扣槽,所述输液架下端设有与扣槽相配合的棒状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护带设有两层,两层护带之间可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对肩带之间连接有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固定在大人身上,实现在儿童输液过程中携带儿童移动,分散儿童注意力,另外该结构能够减少儿童及输液装置对大人身体的负担。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设计了能够控制输液架移动的轨道以方便调整输液架的位置避免儿童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与输液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移动式儿童输液架,包括支撑坐垫10及固定于支撑坐垫10两侧的环带20,所述坐垫10外侧端上部设有护带30,所述护带30上设有肩带40,肩带40与坐垫10后侧端连接,所述坐垫两侧还设有输液架50。

本实施例中,坐垫10呈扇状,两端的环带20由两个拼合的绑带构成,可以采用锁扣或粘扣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调整。

使用时,将环带20绑在腰部,肩带40绕过手臂架在肩膀上,之后利用肩带40上的调节环进行调整肩带的松紧。所述输液支撑架50上设有用于吊置输液瓶的吊钩510,所述输液架50由多节逐级套插的管体520构成,管体520由下至上直径逐级减少,相邻管体中位于下部的管体上端具有缩口部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施例该结构可以实现输液架的伸缩,方便收纳,当然还可以采用类似折叠伞的伞骨结构利用多节具有弹簧凸销的方式进行伸缩固定。

所述护带上设有口袋,所述护带30上方还设有辅助护带310,护带30和辅助护带的结构可以保护儿童的背部,儿童位于坐垫上可以朝向外侧也可以朝向内侧。

为了更好地固定肩带位置使宝宝更好的固定,所述一对肩带40之间连接有卡扣410。

此外,护带可以设有两层,其中一层较薄,另一层为较厚的棉质,两层护带之间可拆连接,可以采用粘扣、绑带等方式连接,冬夏两季可根据温度需要调整。

所述坐垫10外侧端设有绕坐垫外侧端边缘设置的导轨110,所述导轨110上设有滑块120,所述输液架固定于滑块120上,所述滑块120上设有扣槽,所述输液架50下端设有与扣槽相配合的棒状底座530,轨道的设计能够能够控制输液架移动以方便调整输液架的位置避免儿童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