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型浮移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32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包裹型浮移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裹型浮移垫。



背景技术: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今天,病人在术后或病中需要换洗或转换床铺时,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参与病人的抬举转移,这项工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一旦各组人员配合不佳,还容易给病人带来痛苦乃至伤害。由于病人的转移工作是医院经常发生的医务劳动,因此,改革呼声也最为迫切,如何快捷方便且安全的转运病人,是解决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环节。申请人经过长期研发,设计出了本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裹型浮移垫,能够便捷安全的转移病患,省时省力;此外,本装置的充气垫体外部套装外罩体,能够有效保护充气垫体的同时,方便清洁和更换,延长充气垫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裹型浮移垫,包括充气垫体,充气垫体上设置一个以上的充气口,充气口连接气源,在充气垫体的背面设置出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罩体,外罩体套装在充气垫体外部;在外罩体的上设置网孔状结构,所述网孔状结构与充气垫体的出气孔位置相对应;在外罩体上粘合或缝合纵向和/或横向的加强布带,所述加强布带连接拉绳。

优选的,所述加强布带与拉绳为一体式连接设计。

优选的,在外罩体上设置充气孔,所述充气孔与充气垫体的充气口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外罩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为防渗透薄膜,下表面为网孔状结构。

优选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边通过充气涨紧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充气涨紧连接件包括横截面呈螺旋形的金属边条,上、下表面的周边重合并螺旋卷入金属边条中,在金属边条的中部设置充气膨胀气囊,所述充气膨胀气囊连接气源;当通过气源给充气膨胀气囊充气时,充气膨胀气囊膨大涨紧金属边条,同时令金属边条将内部的上、下表面的周边连接部挤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充气垫体下方设置出气孔,令病人躺在充气垫体上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充气垫体和下方支撑物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层,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数,在转运普通体格病人时,只需一到两名医护人员即可独立完成操作,便捷省力。在充气垫体外部套装外罩体,每转运一个病人,即更换一套外罩体,不但避免病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又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令本技术易于在业内推广普及。外罩体的上表面接触病患,设计为防渗透薄膜,能防止血污渗透污染充气垫体;外罩体的下表面设计为网孔状结构,能够方便充气垫体的的出气孔出气。此外,将加强布带和拉绳设置在外罩体上,不但更加方便拖拽施力,不易损伤充气垫体,结实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罩体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罩体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充气涨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垫体;2、上表面;3、加强布带;4、拉绳;5、充气口;6.气源;7、下表面;8、金属边条;9、充气膨胀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充气垫体和外罩体,充气垫体上设置充气口,充气口连接气源,在充气垫体的背面设置出气孔,外罩体套装在充气垫体外部。在外罩体上设置充气孔,所述充气孔与充气垫体的充气口位置相对应。

如图2和3所示,所述外罩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为防渗透薄膜,下表面为通气网面;在外罩体上粘合或缝合纵向和/或横向的加强布带,所述加强布带连接拉绳。所述加强布带与拉绳为一体式连接设计。

如图4所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边通过充气涨紧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充气涨紧连接件包括横截面呈螺旋形的金属边条,上、下表面的周边重合并螺旋卷入金属边条中,在金属边条的中部设置充气膨胀气囊,所述充气膨胀气囊连接气源;当通过气源给充气膨胀气囊充气时,充气膨胀气囊膨大涨紧金属边条,同时令金属边条将内部的上、下表面的周边连接部挤紧。充气涨紧连接件的设置令上、下表面的拆装连接更加方便,如果外罩体只是上表面受到污染,或者下表面被划伤破损,只需通过本连接件将充气膨胀气囊泄气,即可将上、下表面的周边抽出,完成分离作业。更换好新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后,再利用本连接件重新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本装置进一步节约了医疗资源,并且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在充气垫体下方设置出气孔,令病人躺在充气垫体上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充气垫体和下方支撑物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层,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数,在转运普通体格病人时,只需一到两名医护人员即可独立完成操作,便捷省力。在充气垫体外部套装外罩体,每转运一个病人,即更换一套外罩体,不但避免病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又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令本技术易于在业内推广普及。外罩体的上表面接触病患,设计为防渗透薄膜,能防止血污渗透污染充气垫体;外罩体的下表面为通气网面,能够方便充气垫体的的出气孔出气。此外,将加强布带和拉绳设置在外罩体上,不但方便拖拽施力,不易损伤充气垫体,更加结实耐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符合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任何等同或相似的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