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29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移动病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移动病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移动病床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病床在移动或者转弯时无法有效控制其移动方法;病床的边缘没有阻挡物,不利于病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病床,以提高移动病床移动时的可控性和病人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病床包括床体、阻隔板、支撑腿、方向杆、固定杆和置杆座,所述支撑腿位于床体下表面的边缘处,用于支撑所述床体,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床体的两侧安装有转轴,所述阻隔板套接于转轴上,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置杆座安装于床体下表面,所述置杆座的下表面朝向床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呈球形,所述方向杆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轴向条形槽,所述轴向条形槽仅与方向杆的一个端面贯通,所述连接柱卡入轴向条形槽内,所述方向杆安装在滑动槽内,从而使所述方向杆能够沿着滑动槽移动;

所述置杆座的端面上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内卡接有固定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向条形槽的底部呈弧形,所述滑动槽为弧形,所述方向杆为圆柱形,所述滑动槽的弧度与方向杆的外表面相匹配;

所述滑动槽的弧长至少大于方向杆的二分之一周长,同时小于方向杆的周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座呈L字型,所述卡座与置杆座端面之间的空隙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置杆座沿着床体的短边侧设置,从而使所述置杆座垂直于阻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板包括板体和连接圈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于板体的底部,所述连接圈套接于转轴上,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板体转动。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病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该移动病床通过方向杆的展开和收起,使得医护人员方便地准确地掌控移动病床的移动方向,同时阻隔板既方便转移病人,又能提高病人在移动病床上的安全性。另外,该移动病床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病床的方向杆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病床的方向杆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置杆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病床包括床体、阻隔板、支撑腿、方向杆、固定杆和置杆座,所述支撑腿位于床体下表面的边缘处,用于支撑所述床体,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床体的两侧安装有转轴,所述阻隔板套接于转轴上,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置杆座安装于床体下表面,所述置杆座的下表面朝向床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呈球形,所述方向杆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轴向条形槽,所述轴向条形槽仅与方向杆的一个端面贯通,所述连接柱卡入轴向条形槽内,所述方向杆安装在滑动槽内,从而使所述方向杆能够沿着滑动槽移动;所述置杆座的端面上安装有卡座,所述卡座内卡接有固定杆。

参考图1和图2,分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病床的方向杆收起时和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病床包括床体1、阻隔板4、支撑腿2、方向杆10、固定杆14和置杆座5,所述支撑腿2位于床体1下表面的边缘处,用于支撑所述床体1,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安装有滑轮3,所述滑轮3可以带动所述床体1移动,便于医护人员转移病人。优选地,所述床体1为长方形,所述支撑腿2的数量一般为四根,分别安装于长方体床体1的下表面的四个端点处,以提高床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置杆座5安装于床体1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置杆座1的下表面朝向床体1的上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上安装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底部9呈球形,如图4所示,所述方向杆10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轴向条形槽11,所述轴向条形槽11仅与方向杆10的一个端面贯通,所述连接柱8卡入轴向条形槽11内,所述方向杆10安装在滑动槽7内,从而使所述方向杆10能够沿着滑动槽7移动。

优选地,所述轴向条形槽11的底部呈弧形,以便于连接柱8的球形底部9与该轴向条形槽11的匹配,而且将连接柱8的底部设置为球形,一方面便于方向杆10的滑动,另一方面,也便于方向杆的展开。

更为优选地,所述滑动槽7为弧形,所述方向杆10为圆柱形,所述滑动槽7的弧度与方向杆10的外表面相匹配,以便于方向杆10在滑动槽内快速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滑动槽7的弧长应当至少大于方向杆10的二分之一周长,但是最好小于方向杆10的周长,以使所述滑动槽7能够卡住方向杆10,但是又能保证方向杆10快速地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轴向条形槽11仅与方向杆10的一个端面12贯通,但是与另一个端面13不贯通,那么当从滑动槽7中滑出方向杆10并将其旋转90°展开时,不与轴向条形槽11贯通的端面13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杆座5的端面上安装有卡座6,所述卡座6内卡接有固定杆14,如图1和2所示,所述固定杆14既可以保证方向杆10收起时不从滑动槽7中滑出,又可以保证方向杆10收起时不易晃动。如图5所示,所述卡座6呈L字型,所述卡座6与置杆座5端面之间的空隙用于容纳所述固定杆1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杆14可以方便地卡入该空隙,也能从该空隙中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置杆座5垂直于阻隔板4,一般医护人员位于床体1的长边侧,将置杆座5沿着床体1的短边侧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展开和收起所述方向杆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床体1的两侧安装有转轴16,所述阻隔板4套接于转轴16上,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16转动,从而便于调节阻隔板4与床体1的角度。当需要将病人转移至床体1上时,使阻隔板4与床体1保持水平,当需要移动该移动病床时,转动阻隔板4,使阻隔板4与床体1最好保持垂直,这样的设计,既便于医护人员转移病人,又提高了转移时病人的安全性。优选地,所述转轴16位于床体1的长边侧,且转轴16的两端与床体1固定连接,但是转轴16的侧边与床体的侧边留有可供阻隔板4转动的空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阻隔板4包括板体41和连接圈42所述连接圈42固定连接于板体1的底部,所述连接圈42套接于转轴16上,并能够绕着所述转轴16转动,从而带动板体41转动。优选地,所述板体41的顶部呈梯形,底部呈长方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病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该移动病床通过方向杆的展开和收起,使得医护人员方便地准确地掌控移动病床的移动方向,同时阻隔板既方便转移病人,又能提高病人在移动病床上的安全性。另外,该移动病床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