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完整翻身护理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翻身辅助机构,基本都是通过机械装置改变病人身体的倾斜,再进行人工翻身,进而完成病人的辅助翻身。
中国实用新型申请200920063887.3公开的推车型医疗护理机、中国实用新型申请201420336302.1公开的多功能病床,通过向上提拉床垫或床单的方法,使病人的身份先处于倾斜状态,再通过人工进行翻身处理。
中国实用新型申请201420340424.8公开的电动控制翻身床,通过气缸改变床板倾斜,并通过设置在倾斜床板上的输送带将病人往床板上的高处输送,再通过人工进行翻身处理。
中国发明申请201510546956.6公开了及一种用于护理床电动卷扬式和往复拖卷式的机电总成,可往复运转的链轮链条机构,带动床两旁的吊带组运行,吊带绕经滑轮杆后水平走向,与卧者体下的条形单元负重件垫子下设置的副吊带扣接,使病人的身份先处于倾斜状态,再通过人工进行翻身处理。
上述现有技术均不能通过机械完成病人的完整翻身,还必须人工参与辅助,否则在病人的身体倾斜到一定角度后,就会发生滑动。而且上述现有技术的装置,几乎均可避免地需要较复杂的设备,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空间资源极其宝贵的病房,无法得到利用率的提升。而且复杂的机械装置往往具有较大的噪声、较高的能耗、较重的污染(细菌、气味、粉尘),显然与病人需要的康复环境存在较大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完成完整翻身动作的完整翻身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完整翻身护理床,床板上设有翻身毯,翻身毯一侧固定,翻身毯另一侧通过拉拽机构从床板正面朝翻身毯固定的一侧拉拽,翻身毯活动的一侧朝固定的一侧卷曲靠近。
作为优选,拉拽机构包括牵引绳、牵引装置,牵引绳一端连接翻身毯,另一端连接牵引装置,牵引装置拉动牵引绳,进而带动翻身毯活动的一侧朝固定的一侧卷曲靠近。
作为优选,所述的牵引装置设有绕线部、驱动部,绕线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带动绕线部转动,牵引绳随绕线部的转动而卷绕在绕线部上,进而拉动牵引绳。
作为优选,绕线部包括转动杆,转动杆与驱动部的转动输出轴连接,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在转动杆上;转动杆上设有绕线挡板、固定挡板,牵引绳连接在固定挡板上,牵引绳卷绕于绕线挡板与固定挡板之间的转动杆上。
作为优选,牵引绳的一端设有卡块,固定挡板上开设有卡孔,牵引绳越过绕线挡板后,卡块从固定挡板的内侧面穿过卡孔,卡装在固定挡板的外侧面。
作为优选,牵引装置通过安装座设置在翻身毯固定的一侧的床梁,转动杆与安装座间通过轴承连接。
作为优选,安装座朝向绕线挡板一侧设置有锁止板,绕线挡板与固定挡板同步转动,锁止板不随转动杆转动;锁止板上开设有锁止孔,绕线挡板与固定挡板上映射开设有若干插销孔;锁止杆从插销孔插入,穿过绕线挡板与固定挡板,插入锁止孔,对绕线部形成锁止定位。
作为优选,转动杆的端面开设有插置孔,用于收纳锁止杆,收纳时,锁止杆插设在插置孔内。
作为优选,安装座为一面开口的夹槽,夹槽的顶面设置有旋入的螺丝顶杆,螺丝顶杆将床梁顶抵在夹槽的底面;夹槽的底面位于开口一端为向上弯折的反挂面;安装完成后,反挂面从底面勾设于床梁内侧。
作为优选,翻身毯的两侧开设有若干穿绳孔,翻身毯固定的一侧通过穿设于穿绳孔内的绑带捆绑固定于床梁;牵引绳的一端穿设于翻身毯活动的一侧的穿绳孔,并捆绑在翻身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完整翻身护理床,改变现有技术的技术思路,以包裹翻转的方式实现病人的翻身辅助,可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完成完整的翻身动作,不必要求护工具有非常大的力气与技巧。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均可拆卸,方便清洗、保持清洁,同时也能提高各个部件的利用率与适用性。可将各个部件拆下,实施于普通病床,使普通病床也能实现完整翻身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座,通过反挂面与床梁的限位作用,不仅对安装座的安装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更保证操作过程中,绕线部保持紧固地连接在床梁上,无法从床梁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绳与固定挡板通过可拆装的结构进行连接,当使用时将牵引绳与固定挡板连接,进行翻身操作;当不需要进行翻身操作时,将牵引绳与固定挡板连接拆开,不影响病床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止杆将绕线部进行定位,使翻身毯可以保持一定的翻身角度,方便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翻身角度的调整。而且在转动杆的端面设置插置孔,方便锁止杆的收纳,防丢易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牵引装置的剖视图(锁止杆锁止状态);
图4是牵引装置的剖视图(锁止杆收纳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完成);
图中:10是翻身毯,11是绑带,12是固定侧,13是活动侧,20是牵引装置,21是转动杆,211是绕线挡板,212是固定挡板,213是卡孔,214是插销孔,215是插置孔,22是摇杆,23是安装座,231是锁止板,232是锁止孔,233是夹槽,234是顶面,235是底面,236是反挂面,237是螺丝顶杆,24是轴承,25是牵引绳,251是卡块,26是锁止杆,30是床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无法完成完整翻身等不足,提供可完成完整翻身的护理床,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使床板或床垫倾斜,再进行人工翻身,而是直接对床单(翻身毯)进行操作,使翻身毯包裹病人并可根据操作完成一次完整的翻身,或者其他翻身角度。
如图1所示,一种完整翻身护理床,床板上设有翻身毯10,翻身毯10一侧固定,翻身毯10另一侧通过拉拽机构从床板正面朝翻身毯10固定的一侧拉拽,翻身毯10活动的一侧朝固定的一侧卷曲靠近。如果将翻身毯10固定的一侧称为固定侧12、活动的一侧称为活动侧13,则工作时,活动侧13朝向固定侧12卷曲前进,对病人形成包裹,随着活动侧13的继续前进,通过翻身毯10与病人的摩擦力作用,带动病人翻身。
现有技术均是施加竖直向上的力,使床板或床单、床垫的一侧向上运动,造成床板或床单、床垫的倾斜,同时使病人发生倾斜,达到人工参与翻身时一定程度的省力效果。但由于不能对病人产生横向的拉拽力,因而达不到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翻身效果。
为了实现翻身毯10的活动侧13发生卷曲,并朝固定侧12靠近,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牵引绳25对活动侧13进行拉拽。拉拽机构包括牵引绳25、牵引装置20,牵引绳25一端连接翻身毯10,另一端连接牵引装置20,牵引装置20拉动牵引绳25,进而带动翻身毯10活动的一侧朝固定的一侧卷曲靠近。
本实用新型中,拉拽方式通过对牵引绳25进行卷绕,以缩短牵引绳25,进而拉动翻身毯10的活动侧13的目的。所述的牵引装置20设有绕线部、驱动部,绕线部与驱动部连接,驱动部带动绕线部转动,牵引绳25随绕线部的转动而卷绕在绕线部上,进而拉动牵引绳25。
绕线部包括转动杆21,转动杆21与驱动部的转动输出轴连接,驱动部可以采用电机驱动,也可以采用人工操作摇杆22进行驱动。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人工操作的摇杆22,摇杆22呈“Z”字型,摇杆22的输出轴连接于转动杆21的中心位置。牵引绳25的一端连接在转动杆21上;转动杆21上设有绕线挡板211、固定挡板212,牵引绳25连接在固定挡板212上,牵引绳25卷绕于绕线挡板211与固定挡板212之间的转动杆21上。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杆21沿中心轴转动,牵引绳25随着转动杆21的转动而卷绕在转动杆21上,进而形成对牵引绳25的拉拽效果。
为了使平时不进行翻身操作时,不对病床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绳25并不与牵引装置20始终连接,而是提供可拆装的结构,在需要使用时,将牵引绳25与牵引装置20连接,使用结束后,可将牵引绳25拆下,则牵引绳25不再占用病床上方的空间,不影响对病人的护理工作。具体为,牵引绳25的一端设有卡块251,固定挡板212上开设有卡孔213,牵引绳25越过绕线挡板211后,卡块251从固定挡板212的内侧面穿过卡孔213,卡装在固定挡板212的外侧面。由于牵引绳25连接在固定挡板212的内侧面,转动杆21转动时,牵引绳25卷绕在固定挡板212的内侧面一侧的转动杆21上。由于绕线挡板211的限位作用,牵引绳25卷绕在绕线挡板211与固定挡板212之间的转动杆21上。
为了节省空间,并且方便操作,牵引装置20通过安装座23设置在翻身毯10固定的一侧的床梁30,转动杆21与安装座23间通过轴承24连接。即以安装座23为支撑,转动杆21在安装座23上进行转动。安装座23为一面开口的夹槽233,夹槽233的顶面234设置有旋入的螺丝顶杆237,螺丝顶杆237将床梁30顶抵在夹槽233的底面235;夹槽233的底面235位于开口一端为向上弯折的反挂面236;安装完成后,反挂面236从底面235勾设于床梁30内侧。当螺丝顶杆237旋紧时,安装座23与床梁30紧密贴合,特别是防止安装座23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晃动。同时,反挂面236限制安装座23脱离床梁30,在人工操作摇杆22时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力都不会使安装座23脱离床梁30,保证操作有效完成。
当对病人进行翻身时,根据不同的护理项目,要求病人处于不同的翻身角度。而当病人所处的角度小于90度时,对翻身毯10保持复位的下压力,通过牵引绳25使转动杆21反转。如果需要保持病人的翻身角度,则必须保持住转动杆21不发生转动。为了避免通过人工保持转动杆21的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定位功能。具体为,安装座23朝向绕线挡板211一侧设置有锁止板231,绕线挡板211与固定挡板212同步转动,锁止板231不随转动杆21转动;锁止板231上开设有锁止孔232,绕线挡板211与固定挡板212上映射开设有若干插销孔214;锁止杆26从插销孔214插入,穿过绕线挡板211与固定挡板212,插入锁止孔232,对绕线部形成锁止定位,如图3所示。由于锁止板231与安装座23为一体,也不发生转动,锁止杆26插入锁止孔232后,也不随转动杆21而转动,则锁止杆26对转动杆21形成限位作用,即使病人对翻身毯10形成下压力,形成使牵引绳25回缩的趋势,但在锁止杆26的限位作用下,转动杆21不发生反转,实现对转动杆21的定位效果,使翻身毯10保持当前状态,保持病人的翻身角度。
为了防止锁止杆26因随意存放丢失,或者收纳在固定地方但收取不便并占用固定位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在牵引装置20上设置有锁止杆26的收纳位置。如图4所示,转动杆21的端面开设有插置孔215,用于收纳锁止杆26,收纳时,锁止杆26插设在插置孔215内,需要使用时,可直接从插置孔215上就近取下;收纳时,也可就近收纳,而且不占用其他特定空间,也不易丢失。
为了方便翻身毯10的拆装,便于对翻身毯10进行移用或清洗,并适用于不同方向的病床(翻身毯10活动侧13与固定侧1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对调),如图5所示,翻身毯10的两侧开设有若干穿绳孔,翻身毯10固定的一侧通过穿设于穿绳孔内的绑带11捆绑固定于床梁30;牵引绳25的一端穿设于翻身毯10活动的一侧的穿绳孔,并捆绑在翻身毯10上。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