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搬运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25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搬运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搬运床。



背景技术:

现在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进行身体检查时,都需要用搬运床到指定位置,做完检查又要推回到病床上,由于病人比较重,很多又不能做剧烈翻转,如果抱住病人身体很容易造成移动部位造成损伤,又没有很好的移动病人的辅助工具;还有有些病人的检查比较多,所以最好能在搬运床上休息,但现在的轮子都不能马上进行刹车,或者刹车不够稳定;在紧急情况下不能直接做心肺复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病人并可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的多功能搬运床。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搬运床,包括搬运床体、设置在搬运床体下端的四个竖杆和连接在所述竖杆上的轮子,所述的搬运床体上两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连接有铰链杆,搬运床体的上方放置有与之外圈相同大小的移动架,移动架为三侧连接杆围绕而成,所述的移动架的两侧连接杆的前端设有扣块,铰链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架两侧连接杆的下端的相应位置上,所述轮子上设有刹车片,刹车片可翻转,轮子上方的所述竖杆上设有一弧形转动块,刹车片向上翘起时,弧形转动块与轮子相互不接触,压下刹车片的同时,轮子向前运动触碰弧形转动块,并带动延弧形转动块向上翘起,轮子向前运动,直到刹车片水平贴靠在地面上时,轮子无法再向前运动,弧形转动块上翘达到极限,所述的两侧的连接杆上端面上均设有手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搬运床体上设有心肺复苏板,心肺复苏板上端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卡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带上连接有可拆卸的颈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搬运床体中间设有护腰,护腰的中间设有可打开的连接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搬运床上安装移动架,同时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引起病人不适,而且可以当作病人长期使用的垫子,移动过程中运用铰链杆和柔性手柄配合,使用合理;增加刹车功能,病人可以一段时间都睡在搬运床上,刹车只需要用脚踢到位,稳定性非常高,护腰可以在搬运时,起到加固效果,颈托连接在搬运床体上,头部不会在抖动中移动,设置的心肺复苏板先用垫子垫平,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否则插入外侧的心肺复苏板会有突起,引起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刹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医用搬运床,包括搬运床体1、设置在搬运床体1下端的四个竖杆2和连接在所述竖杆2上的轮子3,所述的搬运床体1上两侧设有凹槽4,凹槽4内连接有铰链杆5,搬运床体1的上方放置有与之外圈相同大小的移动架6,移动架6为三侧连接杆围绕而成,所述的移动架6的两侧连接杆7的前端设有扣块8,铰链杆5的另一端连接在移动架6两侧连接杆7的下端的相应位置上,所述轮子3上设有刹车片9,刹车片9可翻转,轮子3上方的所述竖杆2上设有一弧形转动块10,刹车片9向上翘起时,弧形转动块10与轮子3相互不接触,压下刹车片9的同时,轮子3向前运动触碰弧形转动块10,并带动延弧形转动块10向上翘起,轮子3向前运动,直到刹车片9水平贴靠在地面上时,轮子3无法再向前运动,弧形转动块10上翘达到极限,所述的两侧的连接杆7上端面上均设有手柄11,所述搬运床体1上设有心肺复苏板12,心肺复苏板12上端设有连接槽13,连接槽13内设有卡带14,所述卡带14上连接有可拆卸的颈托15,所述搬运床体1中间设有护腰16,护腰16的中间设有可打开的连接扣17。

在使用时,把搬运床推动到病床边,与病床相倚靠。再由两人分别拉动各边的手柄11向上并且向病床方向进行拉动,铰链杆5的作用下,整个过程不会感觉很重,把整个移动架6放到病床上后,打开两侧的扣块8,用力拉动移动架6,上方放置的床板与移动架6脱离,移动架6在手柄11的作用下配合铰链杆5的回复重新回到推车上,而病人躺在床板上。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给床板外侧包上床单,平时就可以直接睡在上面,压下刹车片9的同时,轮子3向前运动触碰弧形转动块10,并带动延弧形转动块10向上翘起,轮子3向前运动,直到刹车片9水平贴靠在地面上时,轮子3无法再向前运动,弧形转动块10上翘达到极限,这样就起到了稳定的效果。护腰16可以在搬运时,起到加固效果,颈托15连接在搬运床体1上,头部不会在抖动中移动,设置的心肺复苏板12先用垫子垫平,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否则插入外侧的心肺复苏板12会有突起,引起患者的不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