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21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床。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医生对手术床上的患者进行手术时,会使用到患者手部固定带,以避免患者术中手臂从手术床上滑落,术后患者要在手术床和转运床之间移动时需要用到过床易(设置在手术床和转运床之间,便于患者过渡的装置),为患者带来了不便;手术中间医生有时身体特别靠近手术床时难免会挤压患者身体,而现有的手术床无任何防护装置;此外,由于患者体型、铺单等原因导致手术中放置在手术床上的医用器械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避免了患者术中手臂滑落以及便于患者在手术床和转运床之间移动的手术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侧边设有可相对床体翻转的防护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床体侧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卡板和固定于卡板上的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上贯穿一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球面凹槽,所述球面凹槽内设有与球面凹槽配合且可相对球面凹槽转动的球面体,所述防护挡板通过一支杆与球面体固定连接。

所述悬臂组件包括直悬臂和L形臂,所述直悬臂固定于卡板上,所述L形臂一端贯穿于直悬臂上,所述套筒贯穿于L形臂上。

所述L形臂上设有限制套筒在L形臂上移动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一调节手柄,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一端伸入L形臂内并可与套筒外壁抵靠,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L形臂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直悬臂上设有限制L形臂在直悬臂上移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一端伸入直悬臂内并可与L形臂外壁抵靠,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直悬臂之间为螺纹配合。

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限制球面体在球面凹槽内转动的第三调节螺栓和第三调节手柄,所述球面凹槽底部中空,所述第三调节螺栓一端伸入套筒内并可穿过所述球面凹槽与所述球面体抵靠,所述第三调节螺栓与套筒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卡板上设有C形卡槽,所述卡板通过C形卡槽卡设于支撑板上并可相对支撑板移动。

所述防护挡板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床体的两侧。

所述床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腰部、臀部和腿部,所述防护挡板安装于所述腰部的侧面。

所述腿部包括左腿部和右腿部,所述左腿部和右腿部可分别向内或向外转动。

所述防护挡板配设两组支管组件,所述支管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管和右支管,所述左支管两端均设有可相对左支管旋转的左侧支管,所述右支管两端设有可相对右支管旋转的右侧支管,所述左支管上的两个左侧支管分别与右支管上的两个右侧支管套接,两组支管组件的左支管与左支管套接,右支管与右支管套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床,通过翻转防护挡板可正立于床体的侧边,也可以翻转至水平位于床体的床面上,当防护挡板翻转至立于床体的侧边时,即可以防止患者在手术中手臂滑落,也避免了医生靠近手术床时挤压患者身体;另外,当患者需要移动时,将患者一侧侧起,然后将防护挡板翻转至水平并部分位于床体的床面上,此时患者大部分身体已躺于防护挡板上,滑动患者身体移至转运床上,完成患者在手术床与转运床之间移动,将防护挡板与手术床结合为一体,方便了患者移动,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床,采用直悬臂和L形臂的结构,根据实际结构调节防护挡板的翻转支点的位置,避免防护挡板翻转时与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产生干涉;同时可以将防护挡板的翻转支点设置在防护挡板的中部,当防护挡板翻转至竖直状态时,不会因为防护挡板太高而影响医护人员对床体上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当防护挡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防护挡板一半位于床体上,方便患者转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床,防护挡板配设一支管组件,支管组件构成梯子形的担架,拆下两个防护挡板,将两个防护挡板一前一后置于梯子形担架上,用于紧急情况下转移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左腿部和右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床体;11、头部;12、腰部;13、臀部;14、腿部;141、左腿部;142、右腿部;2、防护挡板;21、支杆;3、支撑板;4、卡座;41、卡板;411、C形卡槽;42、悬臂组件;421、直悬臂;422、L形臂;43、套筒;431、球面凹槽;432、球面体;5、第一锁紧件;51、第一调节螺栓;52、第一调节手柄;61、第三调节螺栓;62、第三调节手柄;7、支管组件;71、左支管;72、右支管;73、左侧支管;74、右侧支管;8、第二锁紧件;81、第二调节螺栓;82、第二调节手柄;9、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手术床的一种实施例,该手术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侧边设有可相对床体1翻转的防护挡板2。通过翻转,防护挡板2可正立于床体1的侧边,也可以水平位于床体1的床面上,或者与床体1的床面(图中未示出)平齐,本实施例以防护挡板2位于床体1的床面上为例。当防护挡板2翻转至立于床体1的侧边时,即可以防止患者在手术中手臂滑落,也避免了医生靠近手术床时挤压患者身体;另外,当患者需要移动时,将患者一侧侧起,然后将防护挡板2翻转至水平并部分位于床体1的床面上,此时患者大部分身体已躺于防护挡板2上,滑动患者身体移至转运床上,完成患者在手术床与转运床(图中未示出)之间移动,将防护挡板2与手术床结合为一体,方便了患者移动,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中,防护挡板2翻转至水平位置时,防护挡板2部分与床体1的床面重叠,方便患者转移,同时提高防护挡板2支撑患者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防护挡板2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床体1的两侧。防护挡板2的宽度与床体1的床面宽度大致相同,手术时,两个防护挡板2均正立于床体1的侧边;而手术后患者需要移动时,只需转动一侧的防护挡板2使之水平即可。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床体1侧边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卡座4,卡座4包括卡板41和固定于卡板41上的悬臂组件42,悬臂组件42上贯穿一套筒43,套筒43的顶部设有球面凹槽431,球面凹槽431内设有与球面凹槽431配合且可相对球面凹槽431转动的球面体432,防护挡板2通过一支杆21与球面体432固定连接。球面体432大部分包裹于球面凹槽431,支杆21与球面体43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悬臂组件42包括直悬臂421和L形臂422,直悬臂421固定于卡板41上,L形臂422一端贯穿于直悬臂421上,套筒43贯穿于L形臂422上。直悬臂421水平设置,L形臂422一端插设于直悬臂421上,另一端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L形臂422上设有限制套筒43在L形臂422上移动的第一锁紧件5,第一锁紧件5包括第一调节螺栓51和第一调节手柄52,第一调节螺栓51一端伸入L形臂422内并可与套筒43外壁抵靠,第一调节螺栓51与L形臂422之间为螺纹配合,直悬臂421上设有限制L形臂422在直悬臂421上移动的第二锁紧件8,第二锁紧件8包括第二调节螺栓81和第二调节手柄82,第二调节螺栓81一端伸入直悬臂421内并可与L形臂422外壁抵靠,第二调节螺栓81与直悬臂421之间为螺纹配合。

图4所示,旋转第一调节手柄52,使第一调节螺栓51相对L形臂422向内移动,使第一调节螺栓51的端部与套筒43外壁抵靠,从而锁紧套筒43,防止套筒43在L形臂422内上下移动。

图3所示,旋转第二调节手柄82,使第二调节螺栓81相对直悬臂421向左移动,使第二调节螺栓81的左端部与L形臂422外壁抵靠,从而锁紧L形臂422,防止L形臂422在直悬臂421内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套筒43上设有用于限制球面体432在球面凹槽431内转动的第三调节螺栓61和第三调节手柄62,球面凹槽431底部中空,第三调节螺栓61一端伸入套筒43内并可穿过球面凹槽431与球面体432抵靠,第三调节螺栓61与套筒43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采用直悬臂421和L形臂422的结构,根据实际结构调节防护挡板2的翻转支点的位置,避免防护挡板2翻转时与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8产生干涉。同时可以将防护挡板2的翻转支点设置在防护挡板2的中部,当防护挡板2翻转至竖直状态时,不会因为防护挡板2太高而影响医护人员对床体上的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当防护挡板2翻转至水平状态时,防护挡板2一半位于床体1上,方便患者转移。

当需要将防护挡板2翻转为竖直状态时,旋转第三调节手柄62,使第三调节螺栓61相对套筒43向下运动,脱离球面体432,此时,向左转动防护挡板2,带动球面体432在球面凹槽431内转动,直至防护挡板2翻转为竖直状态(图4所示),支杆21与套筒43顶部之间的限位配合可阻止防护挡板2翻转。当需要将防护挡板2翻转为水平状态时,反向转动防护挡板2即可,当防护挡板2恢复至水平状态时,反向旋转第三调节手柄62,使第三调节螺栓61相对套筒43向上运动,重新抵靠球面体432,从而限制球面体432相对球面凹槽431转动(图3所示),以限制防护挡板2在水平状态时转动。

本实施例中,卡板41上设有C形卡槽411,卡板41通过C形卡槽411卡设于支撑板3上并可相对支撑板3移动。本实施例中,卡座4设置为两个,分设于支撑板3的两端,从而可以提高防护挡板2安装的稳定性,调节两个卡座4之间的距离,方便安装防护挡板2。

本实施例中,床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1、腰部12、臀部13和腿部14,防护挡板2安装于腰部12侧面。手术时,患者的头部、腰部、臀部和腿部,分别对应位于床体1的头部11、腰部12、臀部13和腿部14上。头部11、腰部12、臀部13和腿部14均可独立调节。

本实施例中,腿部14包括左腿部141和右腿部142,左腿部141和右腿部142可分别向内或向外转动。左腿部141通过铰链9与臀部13连接,右腿部142通过铰链9与臀部13连接,左腿部141可相对臀部13转动,右腿部142可相对臀部13转动,左腿部141和右腿部142之间相互向外转动,从而留出空间,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

本实施例中,防护挡板2配设两组支管组件7,支管组件7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管71和右支管72,左支管71两端均设有可相对左支管71旋转的左侧支管73,右支管72两端均设有可相对右支管72旋转的右侧支管74,左支管71上的两个左侧支管73分别与右支管72上的两个右侧支管74套接,两组支管组件7的左支管71与左支管71套接,右支管72与右支管72套接,构成如图7所示的梯子形的担架。拆下两个防护挡板2,将两个防护挡板2一前一后置于梯子形担架上,用于紧急情况下转移患者。

存放时,先拆下两辆套接左支管71,以及右支管72,然后拆卸套接的左侧支管73和右侧支管74,将左侧支管73和右侧支管74折叠,从而减少存放空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