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上肢康复器具。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需要对裹附在上肢上的夹板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活动幅度大后影响术后恢复,避免二次骨折现象的发生;同时为了促进血液回流,需要将上了夹板或者石膏的上肢悬吊在患者脖子上。目前用于悬挂上肢的康复器材为传统的挎绳儿,此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挎绳儿仅能够起承托上肢前臂的作用,无法对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角度进行定位,当患者无意识调整上肢的姿态时,会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2)上肢悬挂过程中,挎绳儿与颈部接触面太小 ,颈部血液循环受阻,出现颈部酸痛等极度不适症状,常导致患者中途放弃悬吊 ,从而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肢骨折、关节脱位患者的固定、功能锻炼康复器具,不仅可防止骨折、关节移位及滑脱,起到相对固定 、减轻肢体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满足肢体长短不同的患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适当调整倾斜角度,缓解骨折整复及手术后,由于功能锻炼不到位,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性粘连,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情况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医用上肢康复器具,包括裹附上臂外侧的上臂托板和承托前臂的前臂托板,所述上臂托板包括上臂固定托板和滑动设置在上臂固定托板内侧并通过相配装的螺栓螺母定位的上臂活动托板,前臂托板包括前臂固定托板和滑动设置在前臂固定托板内侧并通过相配装的螺栓螺母定位的前臂活动托板;所述上臂固定托板的底端和前臂固定托板的后端相铰接,上臂活动托板的上端部固定连接一限位链,限位链的自由端设置有若干扣座,相应地前臂固定托板前端设置有与扣座相配装、用于对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之间的夹角进行定位的卡扣。
上述医用上肢康复器具,所述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均为长条状弧形托板。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长度可调的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满足肢体长度不同的患者使用,提高了其通用性。另外,通过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对上臂与前臂的角度进行定位,防止患者因无意识地调整上肢姿势而导致二次损伤;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限位链连接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之间的长度,并通过扣座与卡扣配合进行固定,实现上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调整,从而实现在保证恢复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倾斜角度来解除患者手臂的不舒适感。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实用、无痛苦、病人乐于接受、关节活动范围大的优点,通过器具被动固定可有效消除关节粘连,促进伤口愈合和消肿,增强关节软骨损坏的自身修复力,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臂托板,11.上臂固定托板,12.上臂活动托板,2.前臂托板,21.前臂固定托板,22.前臂活动托板,3.限位链,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医用上肢康复器具,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均为长条状弧形托板,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上臂托板1位于上臂外侧,用于裹附上臂;上臂托板1包括上臂固定托板11和上臂活动托板12,上臂活动托板12滑动设置在上臂固定托板11内侧。上臂固定托板11和上臂活动托板12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固定孔,上臂固定托板11和上臂活动托板12位置调整好后,通过穿过固定孔、相配装的螺栓螺母定位。
前臂托板2位于前臂下方,用于承托前臂;前臂托板2包括前臂固定托板21和前臂活动托板22,前臂活动托板22滑动设置在前臂固定托板21内侧。前臂固定托板21和前臂活动托板22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固定孔,前臂固定托板21和前臂活动托板22位置调整好后,通过穿过固定孔、相配装的螺栓螺母定位。
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采用可伸缩结构,可以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肢体长度的患者进行托板长度的调节,提高通用性。
上臂固定托板11的底端和前臂固定托板21的后端相铰接,上臂活动托板1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一限位链3,限位链3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前臂活动托板22前端的定位机构固定在前臂活动托板22上,从而使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呈一定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为固定设置在前臂活动托板22前端的卡扣4,限位链3的自由端上设置有若干与卡扣相配装的扣座,通过调整卡扣与不同的扣座相配装来调整限位链连接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之间的长度,从而实现上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先根据不同肢体长度的患者将上臂活动托板和前臂活动托板分别拉伸后,用螺栓螺母固定;然后采用挎绳拖住前臂托板,悬挂在患者颈部。正常使用时,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垂直设置,以保证上臂和前臂成垂直状态,促进上肢的恢复;当患者上肢不舒服时,可通过调节限位链使前臂托板2的前端向下倾斜,即使上臂托板1和前臂托板2之间的夹角增大,从而使前臂略微下垂,放松上肢。